連推兩個期貨新品 中國圖謀全球交易定價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5日 17:57 《時代信報》 | |||||||||
2006年1月,醞釀已久的白糖期貨和豆油期貨分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和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其上市,不僅是為了豐富國內期貨市場的品種,更是為了謀取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定價權。 信報記者 張曉暉 實習生 李偉靈 報道 攝影 張秀良
白糖一路上漲 “上個星期做了兩筆白糖的單子,當天就平出來了。1月16日下單的時候還是4800多元/噸,現在轉眼已經到5200元/噸了。”大華期貨市場部主管李科表示,白糖期貨的贏利空間很大。 2006年1月,醞釀已久的白糖期貨和豆油期貨分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和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對于這兩個品種,期貨業人士普遍看好,尤其是白糖期貨,在1月6日掛牌交易之后便受到強烈的追捧,從4700元左右的價格一路上漲至1月20日的5201元收盤。從掛牌算起的短短11個交易日里,一手白糖5月合約能夠帶來超過5000元的收益,保證金為7%,即3290元/手。 “現在白糖市場需求量大,由于供不應求,國儲局在5日和16日剛剛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儲備糖拍賣。拍賣量達到了18.4萬噸,第一次的成交均價在每噸4557.9元,第二次拍賣的最高價達到了4754元/噸。”李科認為,從他這么多年的交易經驗來看,糖價的上漲局勢顯然不易遏止。 定價權之謀 從國家發改委傳來的消息是,此次鄭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上市,不僅僅是為了豐富國內期貨市場單一的品種,更是為了漸次謀取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定價權。早在1993年期貨市場成立之時,鄭州商品交易所就有了白糖期貨,后因期貨市場交易混亂等眾所周知的原因,白糖期貨被迫停止交易,直到2006年1月6日才再次復牌。 “我們希望通過白糖期貨的上市,形成我國自己的白糖期貨價格,參與國際食糖貿易中的定價,增強我國在食糖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減緩或避免國際食糖市場對我國食糖產業的沖擊。”在1月6日白糖期貨上市的發布會上,鄭州商品交易所負責人傳達了這樣的期望。 來自鄭州商品交易所的資料數據顯示,中國近年來白糖產量接近1000萬噸,消費量超過1000萬噸,均居世界第三位。國內18個產糖省(區)中,廣西、云南、廣東、海南、新疆等五大產區食糖產量占全國食糖產量的90%以上,糖業已成為上述區域的重要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 在進口方面,多年以來,我國食糖進口量一直較大,每年均在40萬噸以上。其中最高的1995年凈進口達246萬噸,超過當年國內消費量的30%。近兩年來隨著進口關稅的降低,我國食糖進口量均在100萬噸以上。2005年前10個月我國進口食糖就已達129萬噸,位居食糖進口大國行列。 拍賣后的大漲 “國儲局拋售18.4萬噸白砂糖之后,糖價不跌反漲,中間可能不僅僅是供求的關系影響,更可能是有資金在中間炒作。”一位交易員向記者表示,根據他的觀察,左右目前糖價的不僅僅是供求的關系。 國儲局1月5日白糖4557.9元/噸的拍賣均價奠定了次日鄭州商品交易所開盤高達4700元/噸的基礎。最初的幾個交易日里,白糖價格均穩定在4700元/噸附近,一來是因為投資者對于白糖這個品種暫不熟悉,二來新品種上市需要一定的過程。 在國儲局1月16日的再度拍賣中,最高達到4754元的成交價令白糖開始大幅度上漲,從16日起的短短三個交易日,糖價漲破5000元/噸的大關,投機力量開始紛紛集中到白糖這個新品種上來。 對此,格林期貨的董淑志認為,國際市場糖價屢創新高是國儲糖拍賣價上漲的直接誘因。 盡管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和國際糖業組織(ISO)的預測2005/2006制糖年全球供應不存在缺口,但由于歐盟將削減糖36%的價格補貼、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的高位運行以及國際投機基金的炒作,國際原糖期貨價格一路狂飆并屢創新高,將直接帶動我國糖價的強勁上漲。 另外,在國儲糖拍賣的前一天,國際市場糖價依然出現了大幅反彈,紐約期貨交易所3月原糖創下了9年來的新高,并導致國內各大型批發市場糖價大幅上揚,最終提高了參拍者對國儲糖競價的預期。 1月20日,鄭州商品交易所5月白糖合約突破5200元/噸。從掛牌上市交易開始算起,糖價上漲了10.64%。 平靜的豆油合約 與白糖期貨相比,大連商品交易所的豆油則顯得平靜許多。1月9日,豆油合約掛牌交易,9月合約5300元/噸開盤,當日跌去204點,以5096元/噸報收。 “價格掛得有點高,自然就跌下來了。”一位場內交易員表示,“5300元/噸的價格對于目前市場上的豆油來說的確是高了一點。” “豆油是個新品種,照目前看來,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的。至少它不會落得像黃大豆2號那樣的下場。”一位江浙系的大戶對記者表示,“2號豆是個交易清淡的品種,但是豆油不一樣,它可以與1號豆、豆粕三者聯合起來進行復雜的套利或者是企業的套保。” 豆油上市交易的首日較為活躍,因為價格掛高了,而剩余的十個交易日里,豆油交易開始趨于平穩,在5000元之上小幅度波動。據大連商品交易所介紹,9日全天共有129家會員參與了當日的豆油期貨交易,其中包含有41家油脂生產、流通、消費等相關企業。 九三油脂有限公司總經理田仁禮在大商所召開的油脂企業保值避險座談會上表示,豆油期貨的上市,對油脂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個品種與已經上市的大豆、豆粕期貨共同構建了一個完全封閉的品種套保體系。 惟一的避險平臺 對于大多數市場交易人士,豆油期貨并不陌生,在大連商品交易所的黃大豆和豆粕交易中,經常要參考美國CBOT(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豆油價格。然而對于中國的油脂企業而言,豆油期貨的推出是一個福音,因為它們生產壓榨而來的豆油已經不需間接的通過大豆或者是豆粕來規避風險,可以直接通過豆油期貨來進行。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豆油生產國,大豆的年壓榨能力超過6000萬噸。豆油價格波動比較劇烈,國內的榨油企業有強烈保值避險的需求,壓榨行業對推出豆油期貨的呼聲也比較高,豆油期貨合約的市場基礎會比較好。 中盛糧油助理總裁劉京表示,2005年本是大豆產品供大于求的一年,但是2005年芝加哥市場出現了不正常的現象,由于指數基金的介入使美國期貨市場與其現貨是產生一個很大的脫節,它的價格走勢幾乎和全球的現貨發生不應有的背離。 從去年2月份開始,大多數國內企業,包括許多外資企業,都受到了這個指數基金的沖擊。也就是說,2005年芝加哥期貨市場作為一個全球定價中心,跟現貨市場脫離了關系,使榨油行業受到了損失。 劉京認為,大商所豆油期貨的上市對壓榨企業應該說是一個好消息,作為現貨企業,如果不想在芝加哥定價的話,我們就得買“一口價”,但買一口價時,市場風險也很大。因此在芝加哥市場價格不可信的情況下,大連期貨市場是唯一的能把國內的供求關系和國外市場聯系起來的避險平臺。 在此之前,只有大豆和豆粕期貨,因此在做套期保值時總是感到相關工具的缺欠。相信豆油品種上市以后會進一步帶動豆粕和大豆期貨的活躍。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