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構建多層次的中國黃金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5日 14:14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李琦 發自上海 3年前,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成立被公認為中國黃金市場市場化的標桿。去年,上海金交所共交易黃金906.42噸、鉑金40.81噸,就有形的現貨實物市場來說,其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金交易所。然而,在衍生品及金融投資市場,中國的黃金市場還處在探索階段。
目前,世界黃金市場以歐式現貨金市場(以倫敦、蘇黎世為主)、美式期金市場(以紐約、芝加哥、日本為主)以及中國香港等亞式黃金市場為主體。在此格局下,中國黃金市場將如何后來居上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2004年,央行行長周小川對于中國黃金市場制定了“三個轉變”的定位,并成為長遠的指導思想。“三個轉變”包括“實現國內黃金市場由商品市場向金融市場,由現貨市場向期貨市場,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轉變”。 上海黃金交易所總經理王喆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對于未來的發展,金交所首先應盡快完善黃金市場的各項法律法規和管理體系,對與市場實際相背離和矛盾的舊條款進行修改。以黃金進出口管理體制為例,隨著人民幣在國際上影響力的逐步增強,外匯管理體制的逐步放寬,打破黃金進出口政策上的限制是大勢所趨。交易所作為國內黃金市場的主渠道,管理運作規范,監管措施到位,理應成為黃金進出口政策調整的載體。 王喆進一步表示,金交所有實力的會員企業完全可以承擔起進出口業務,進口的黃金在交易所銷售,出口的黃金在交易所購買,央行則根據市場供求變化隨時調整進出口規模和總量,這樣做的最大益處在于可有效抑制場外交易,從而促使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在國際上已有類似的成功先例,土耳其黃金市場的開放進程就是采用有管制的放開進口,并規定進口黃金必須在交易所內交易的做法,不但打擊了走私,更使伊斯坦布爾黃金交易所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隨著金融開放的全面深入,相信國際市場上一些場外形式的現貨金品種,比如,本地倫敦金(L O CO -L O N D O N)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向國內市場搶灘擴張,央行如何規范和整合這些競爭性市場將值得思考。 而場外市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信譽及社會穩定,尤其是黃金在由商品市場向金融投資市場轉變的過程中,監管思維的轉變和跟進尤其重要。隨著國內黃金市場的逐步壯大和部分先入者的示范傳播效應,投資市場的膨脹將會不斷加速。 在中國黃金市場的全面成長中,必將誕生出一批金商參與黃金做市,在培養外來金商或國外大銀行機構活躍國內黃金市場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和引導本國銀行業加快滲入黃金投資業務的步伐,培養國內銀行自我塑造成為國際大金商的戰略思維。同時,我們依托著一個巨大的市場,應珍惜這一優勢,并加以好好利用。歷史上,南非作為世界最大的產金國,其國內始終沒有形成有規模的黃金市場,其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借鑒和反思。 對比國外倫敦黃金現貨市場,我們沒有定價權,所以更應該積極培育自身的“上海金”市場,形成自身的一些定價機制,早日成為世界黃金交易中心,為自身的黃金產業的穩定發展、為國內黃金投資避險提供價格服務平臺和金融操作空間。 正如王喆所言:“從交易所角度出發,應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完善交易方式,進一步增強市場輻射范圍和力度,開發具有衍生品功能的投資類產品,以滿足各類市場參與者的不同需求。”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