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滾動新聞 > 正文
 

破解能源短缺和產能過剩難題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0日 11:56 第一財經日報

  韓曉平

  在傳統發展觀的思維定式下,擴大國內市場需求、增加商品供應與節約能源資源、提高綜合能效是一對矛盾。“九五”期間,由于東南亞金融危機,導致中國出口下滑,加之“八五”期間的建設失衡,使經濟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造成煤炭價格大幅度下跌,發電廠設備利用率嚴重不足,銀行貸款出現大面積壞賬等問題。

  新一輪產能過剩面臨不同的金融環境

  雖然最終我們戰勝了困難,但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采用了各種刺激能源資源消費的政策,尤其是“鼓勵用電”,鼓勵發展高耗能產業等措施。加之電力改革初始,改革目標混亂,一味強調“電也是商品”,致使高耗能企業發展陷入失控,鼓勵用電成為一些地方政府政策出臺。這一導向不僅導致了“十五”能源供應的緊張、能源項目建設失控、煤礦事故頻發等問題,也直接影響了電力改革等重大政策的方向,以至于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之間形成了錯誤的“發展觀”。

  各地政府和企業為緩解

能源供應緊張,特別是電力供需瓶頸,大力建設電力項目。2003年全國新投產的裝機容量為3484萬千瓦,2004年投產達5055萬千瓦,2005年預計完成裝機7000萬千瓦,全國發電能力有望突破5億千瓦。除上述已投產機組,從2004年1月到2005年7月經國家核準的電站項目為1.21億千瓦,而未經國家核準的電力項目究竟開工建設了多少誰也無法搞清。“十一五”電力產能過剩將難以避免,而且過剩的幅度將可能大大超過“九五”。

  “十一五”將要面對的產能過剩與“九五”期間的環境完全不同,首先,向這些“過剩”產能提供建設融資的商業銀行已經紛紛引進國際戰略合作伙伴,逐步在海外上市,不僅中央政府將難以再控制,任何國企造成的壞賬將必然被“追索”,而且可能是幾個上市商業銀行聯手行動,根本沒有“東墻”可拆;其次,我們不能再靠鼓勵用電和發展高耗能來消化多余電量,來保證能夠發電,能夠還錢,因為我們不能將“建設

節約型社會”的努力付之東流。

  在“九五”產能過剩期間,一些政府部門為了讓國家投資的大型火電廠能夠發電還錢,曾經將節能環保的熱電聯產和節約資源的綜合利用電廠與“小火電”相提并論,一并進行遏制。盡管這一輪的產能過剩還沒有到來,建行、工行、中行等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對節能產業痛下殺手,相繼發文禁止各地分支行再向熱電聯產和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提供任何貸款。銀行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將這些國家一再支持鼓勵的行業列入必須全線退出的“高風險行業”。顯然,銀行對于各級政府在產能過剩后,能否堅決執行中央“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缺乏信心。

  加快市場建設明確供需雙方責任

  造成能源短缺和產能過剩的癥結是市場建設的不完善,由于電網的極度壟斷,導致電力供需雙方無法進行交易,無法相互承擔責任,供需信息被割阻,用電一方由于擔心萬一用電容量沒有著落影響招商引資,就拼命夸大需求;而發電企業只要有人肯借錢就拼命跑馬圈地,全力擴展企業產能規模;銀行盲目迷信央企省企總會有人救駕,“閉著眼睛”貸款;而作為“總買家”和“總賣家”的電網,既不需要承擔“拉閘限電”的責任,也不需要面對電力過剩的困境,有電沒電都永遠是最大的超級贏家。發電公司不能與電力用戶直接簽署長期供銷協議,而與電網的協議既無電價,又無電量,根本無法鎖定雙方的權利義務;無法確定燃料需求,就不能與燃料供應企業與運輸等企業簽署長期協議。產業鏈條無法一環緊扣一環,風險無法進行合理傳遞,這種利益格局必然導致不是過剩,就是短缺。只要這一機制不改變,他們就可以將責任推卸一空,就可以讓國家和消費者沒完沒了地埋單。

  2005年12月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以完善市場功能為重點,積極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其實,這就是中央為我們徹底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一把“金鑰匙”。我們只有堅持深入的市場經濟改革,設計交易模式、建立交易平臺和規范交易行為,將中國的能源、資源與環境全面推向市場,才有希望從根本上終止這種惡性輪回。

  只有加快市場建設,建立買賣雙方的直接交易平臺,鼓勵供需雙方建立長期協議機制,我們才有可能在下一階段一旦出現的產能過剩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及時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使高效利用能源、有效節約資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減少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項目、技術和措施得以生存和發展,而不是成為“犧牲品”,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能夠得以貫徹執行。

  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能效拉動內需

  其實產能過剩并非壞事,可以使我們國家從容地通過供需雙方的長期協議來優化產業結構,淘汰那些建設不合理、能源資源綜合利用供能差和終端能耗高的項目,通過市場手段提高總體系統的能效標準。過去,不管你的項目是否合理,終端供電能效究竟是多少,只要混入電網的一筆糊涂賬,就成了好壞大家一起擔。如果是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電網只是根據輸電距離和電壓等級收取服務費用,需方可以根據價格、電量與合同周期選到最佳的供方;而供方可以根據需方要求進行最佳資源配置,可以與上游的燃料供應企業、運輸機構簽訂長期穩定的協議,可以獲得利率更低的信貸。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要堅持正確的電力改革方向,放權給買賣雙方,讓市場來優化產業結構。

  優化的產業結構會拉動優化的需求,在許多發達國家節能服務已經成為一個產業,通過大力發展專業公司來幫助企業和區域提高能效,進行能源需求側的管理經營,優化能源結構。發展這一產業不僅可以實現節能和優化用能結構,提高供能企業綜合效益,還能大量增加就業,完善城市功能。

  中央確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的

和諧社會的新目標是一次將根本改變中國人的觀念、生活和社會利益格局的新的發展抉擇。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發展的嚴峻制約,如果不能及時調整我們今天的發展模式,將會貽害子孫后代,將會使中國的崛起化為泡影。反躬自省,中國又一次到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廣州)
0755—82416077(深圳)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