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國原油進口增長率同比大跌89%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4日 05:19 第一財經日報 | |||||||||
謝國忠:市場將高油價歸咎于亞洲需求而非投機是一大錯誤 本報記者 林純潔 發自上海 根據中國海關最新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原油進口僅增長3.9%,遠遠低于去年同期的34.8%,增長率同比大跌89%;而成品油進口更是從去年上半年的增長34.1%變為下跌21.1%
由于國內成品油價格上漲的幅度跟不上國際原油價格的漲幅,致使國內煉油廠的利潤率大幅下降,這些煉油廠被迫降低開工率,甚至出售已購進的原油。自去年1月至今年6月,雖然發改委曾經數次提高成品油的價格,但是相對于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來說,可謂是微不足道。在此期間,WTI原油即期合約價格上漲了66%,而今年以來中東迪拜原油的大幅上揚更是使亞洲的煉油廠損失慘重。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昨日發表報告稱,市場現時普遍將高油價歸咎于亞洲需求而非投機,是一個重大的錯誤。謝國忠認為,市場對亞洲原油需求估計過高,全球油價將因此大幅下跌。 亞洲原油市場交易量下降 彭博社曾援引新加坡石油交易員的話表示,新加坡交易所(SGX)今年上半年的石油產品交易量和2004年同期相比,已經下滑35%~40%,下半年也不被看好,幸運的話,全年交易量能維持在2004年的60%~65%,主要原因是中國購買量的下降。中國購買燃料油減少,甚至還出口汽油、柴油。而這種情況也不只是在中國出現,韓國、泰國以及印度今年上半年的原油進口也均告下降。 本周三,由于中國需求減弱帶來的市場觀望態度使得9月裝船的阿曼原油目前交易清淡,目前中國石油貿易商聯合石化尚未入場買賣該原油。9月阿曼原油只有買方報價并無賣方報價。在過去幾個月,聯合石化一直在轉售阿曼原油,今年6月其曾試圖出售一巨型油輪(VLCC)近200萬桶8月裝船的阿曼原油,主要原因是中國煉油廠削減當月原油加工量。目前市場預計中國黃埔港7月份燃料油進口量約為80萬到90萬噸,接近5月份的年內低點。 “到最后,我們將會看到不僅僅是亞洲市場原油需求的降低,還將會發現一些煉油商在市場出售原油,這將對國際原油價格產生巨大的影響。”普氏亞洲總編輯DavidErnsberger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但這是建立在中國實際需求下降的基礎上的。如果中國國內需求持續旺盛,中國將在最近的幾個星期調高成品油價格,這將刺激煉化企業的進口,但對國內的需求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同時,中國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的原油戰略儲備項目也將在第四季度產生額外的需求,雖然市場預期第四季度國際原油價格將在高位運行。“我相信中國一直在致力于戰略原油儲備計劃,”福四通駐紐約的能源部主管RaymondMazzeo表示,“沒有一個國家在這種戰略性的問題上等待,等待時間越長成本越高。” 全球原油需求仍將強勁增長 盡管目前原油價格高企,但美國能源署(EIA)依然預計全球原油需求仍將保持強勁增長,并建議增加高硫原油的吸引力以緩解輕質原油的需求壓力。 EIA本周二的月度報告《近期能源前景》顯示,EIA將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的預估調高了30萬桶,至8500萬桶,增長率將達到2.5%。而2006年的日需求量預估也調高了30萬桶,至8700萬桶。據EIA修正后的數據,2004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為8280萬桶。 雖然最近對于中國原油需求的憂慮已經影響到了亞洲原油市場,但EIA還是對中國的需求持樂觀態度。EIA稱,雖然未來兩年中國需求增長可能會放緩,但仍然強勁,來自中國的買盤依然將帶動全球需求的增長。對于中國今年的需求狀況,EIA維持原有的預期不變。今年第三季度為每日730萬桶,第四季度為每日750萬桶,而2006年的數字也維持在每日780萬桶。 在調高需求預期的同時,EIA也調高了第三季度WTI原油期貨即期合約的價格預期。EIA表示,在整個第三季度,美國原油的平均價格預計為每桶59.17美元,大大高于此前預計的每桶52.83美元。EIA表示,調高價格預期的原因是需求大幅增長,非OPEC產油國產量增長緩慢以及颶風的影響。鑒于最近的情況,EIA還表示,輕質原油市場的失衡,包括實際情況或是市場錯覺都可能導致輕質原油的平均價格達到每桶60美元以上。 EIA預計今年和明年OPEC產油國今明兩年的年供應增長率將低于2002-2004年的水準。而對于OPEC產油國,雖然今年6月份的原油日產量較5月份微幅上升10萬桶至3020.5萬桶,但目前的狀況是除沙特外的所有成員國的產量都達到了最大限度。 根據EIA的數據,沙特目前擁有每日90萬桶到140萬桶的閑置產能,幾乎是OPEC的全部閑置產能,而且都是高硫原油。Ernsberger曾對記者表示,建議中國可以選擇高硫原油作為儲備以減少對市場的沖擊。 | |||||||||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