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人來說,彩票與保險同是舶來品,但兩者之待遇卻大相徑庭。走在大街上,彩票銷售點比比皆是,購者踴躍;而買保險呢,非代理人三番五次上門則少人問津。電視里彩票搖獎,吸引了多少彩民,買保險者卻少有在電視屏幕上說三道四的。彩民中有鐵桿彩民之謂,而鐵桿買保險者卻聞所未聞。
彩票與保險,從本質上看似有相通之點。比如都有概率一說。買彩票,買的是萬一,
肯定有人中大獎,但不知誰幸運,萬一中大獎,則一輩子吃喝不愁;買保險者,買的也是萬一,肯定有人遇到風險,但不知誰能遇到風險,萬一遇到風險,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彩票是幸運的,甫一問世,便博得眾人的喝彩。男女老少齊上陣,得大獎,撞大運,得小獎,添喜氣。相比之下,保險卻沒如此幸運。保險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老百姓的保險意識仍處在要我買的起點上,稍稍有些保險意識的,買保險還得買投資回報高的。
老百姓的投資意識不可謂不高,但老百姓的風險意識有多高?不敢妄論。令筆者納悶的是,彩票與保險都是舶來品,印象當中,保險的舶來年齡似乎比彩票更長一些。為什么彩票業發展得有聲有色,保險業的發展卻相對遲緩?作為彩票,其本身有碰運氣的成分;作為保險,其本身有偶然性的因素。但不中彩票,不會倒運;不買保險,則有可能無法化解風險。為什么這么多人主動去買彩票,卻少有人主動去買保險?為什么中大獎的人,電視、報紙會主動宣傳,而買了保險,降低了風險的事例,宣傳卻少得可憐?
當然,彩票與保險的消費功能有別,但能以消費功能不同一言概之嗎?顯然不是!為什么人們情愿化小錢博大運,而不愿花小錢防風險呢?這也不是所謂的消費心理不同所能自圓其說的。
從深層次看,人們之所以不愿花小錢防風險,是因為風險沒這么巧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而花小錢買彩票,萬一中頭彩,一輩子不就發啦。不重視保險而熱衷于買彩票,既反映出人們的近視癥,也表明人們的一種投機心理。
當然,熱衷彩票與冷漠保險無所謂對錯,筆者只是想說明:保險意識的推廣任重而道遠。
作者:勞有法
(來源: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