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是社會公平的副產品,能源緊缺正是社會不公的副產品。中國的能源問題不是能源夠不夠的問題,也不是節能意識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講,是能源分配不公平的問題。
周孝正,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社會學系教授,著名的社會學家,典型的樸素消費主義者,用他的話講:“我家在北京城住了100多年,從姥姥那會到現在,家里的能源消費構成基本上沒變過,就是用點水,點個燈,家里沒空調、沒電扇,夏天就靠一把扇
子解決問題,電視也不怎么看,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輛自行車,每天騎50分鐘到人大去給學生們講課,一騎就是50年!
這樣一個樸素的家庭里,姥姥活了103,媽媽91,馬上60的周孝正教授,也是什么毛病沒有。對于中國目前的能源緊缺問題,周孝正一直以一個社會學家的眼光密切關注著,并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用他的話講,是“幸災樂禍”!
《新周刊》:目前全國普遍缺電、缺油,北京也一樣,這些狀況對你的生活影響大嗎?你怎么理解中國的能源緊缺問題?
周孝正:缺電缺油對我的生活毫無影響,反倒是越缺缺好。說實話,我就特希望中國出現一次能源危機,來得越早越好,從我個人來說,一危機,那就沒車了,沒尾氣了,路上也不堵了,我上班還快點,北京城馬上就又能見到藍天白云了,從整個社會來講,有了危機,我們才會反思,想想現在的發展模式到底好不好!
《新周刊》:在你的理解中,為什么會出現大面積能源緊張,中國的能源供應是哪個環節出了毛。
周孝正:能源供應沒出什么問題,只是我們的能源使用出現問題了。說到底,是我們的發展模式的偏差造成的這些情況。我們國家走的一直是西方走了300年的傳統工業化道路,高污染高消耗,這樣下去,多少能源都不夠,不緊張才是怪事。雖然現在中央一直強調循環經濟、綠色GDP,但離真正的落實還差很遠,等我們的GDP真的綠色了,那能源就不會緊張了。
現在,不少地方出現能源緊缺,我從報紙上看到,不少地方官員最擔心的還是怕影響本地GDP指數,而不是反思和改革發展模式問題,這非常危險。
《新周刊》:有專家建議,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在于提高普通民眾的節能意識,從公眾環節去優化,是最有效的,中國人多,一人節約一些,問題就解決了,你怎么看?
周孝正:這純粹就是扯淡!小老百姓都已經夠省了,再省也省不下多少能源出來。你說北京城那400多萬農民工,他們天天就是擠工棚,扇扇子,喝自來水,能耗費多少能源啊。一般的北京家庭,買100度電,能用上幾個月,他們耗費的能源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把能源問題歸結為老百姓的節能意識,這是非;斓暗倪壿嫛
要談節約,這也跟普通老百姓沒多大關系,關鍵是少數有錢人、高檔寫字樓、高耗能的工廠在浪費。去年北京又建了1000多棟高樓大廈,你說這得浪費多少水和電啊,拿個零頭出來就夠一般老百姓用上一年了。
今年1—3月份,北京又增加了17萬輛小汽車,總數都快300萬輛了,有些人買車不僅僅是為了交通需求,更重要的是為了炫耀,天天開著自己的寶馬在大街上溜達,多牛B啊,這些人才是浪費能源的罪魁禍首。
《新周刊》:那你認為能源緊張的癥結在哪?根本的解決之道在哪?
周孝正:中國的能源問題不是能源夠不夠的問題,也不是老百姓有沒有節能意識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講,是能源分配不公平的問題。有錢人想用多少用多少,想怎么用怎么用,沒錢人怎么省都無關痛癢,每次水電油漲價,限制到的都是沒錢人,對那些炫耀性消費的人,毫無影響,該怎么用怎么用,想怎么浪費就怎么浪費。所以想通過所謂的市場調節來解決問題,聽起來有些道理,實際上也非常愚蠢,根本行不通。
這方面以色列做得很好。60%國土都是沙漠的以色列卻從不會感覺到缺水,就是因為人家公平。以色列有個公民用水計劃,在這個計劃內的用水,國家不收錢,只收超過計劃那部分,可超過水量也有個限度,達到限度的話,你給多少錢,也不給你用。這就是解決了最基本的公平問題,其他問題跟著迎刃而解。
經濟增長是社會公平的副產品,這話孔子早就說過,具體到能源問題上,能源危機正是社會不公平的副產品。所以說,能源消費的不公平是造成能源緊張的最主要原因,只要你公平了,什么就都解決了,這跟中國社會很多問題都是一個道理。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說法,現在得改。現在黨中央的新說法是“建設和諧社會”,和諧社會就一定要是公正優先,不要再追求GDP了,這是那幫無聊的經濟學家制造出的最垃圾的一個概念,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