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觀點集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30日 06:20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韓正: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步伐 在5月28日召開的第二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上海市市長韓正在致辭時表示,下一步,將繼續集聚各方力量、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韓正表示,當前,上海正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建設國際金融中
韓正指出,下一步,將繼續集聚各方力量、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一方面,更加積極主動配合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繼續推動金融改革發展,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另一方面,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進一步完善金融發展環境,擴大開放,繼續大力吸引各類金融機構集聚上海。 韓正還指出,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是現代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對金融中心集聚和輻射功能的增強,將起到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十多年來,上海期貨交易所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4年,累計成交合約8115萬手,成交金額8.4萬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57%;上市的銅(資訊 論壇)、鋁(資訊 論壇)、天然橡膠燃料油(資訊 論壇)期貨四個交易品種影響力不斷擴大,其中,銅期貨價格已在全球銅市場定價體系中具有重大影響,燃料油期貨的上市交易開啟了能源期貨的探索之路。可以預見的是,上海期貨市場的交易規模、品種和功能會進一步加快發展,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楊邁軍:審慎穩妥推進對外開放 中國證監會期貨部主任楊邁軍5月28日在第二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透露,中國證監會將繼續把開發農產品和戰略性資源商品等期貨品種作為重點,以完善中國的能源、農產品、金屬系列的商品期貨,同時要積極研究推出防范期貨風險的商品期權交易。楊邁軍還透露,將推進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研究試點國內符合條件的期貨經紀公司代理國內企業從事境外期貨交易。 楊邁軍說,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運行平穩,能夠及時準確反映經濟發展形勢,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和投資機會的市場。為此,中國證監會將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維護市場的平穩運行,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隨著交易品種的增加和市場規模的擴大,加上現貨市場價格波動劇烈,風險防范、控制和化解的難度也在加大。證監會將堅持三公原則,通過健全監管制度,完善監控體系,改進交易規則,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等一系列措施,維護市場正常秩序,提高市場運行質量。 二是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打好市場穩定發展的基礎。由于市場誠信基礎薄弱,投資者保證金的安全一直是中國期貨市場發展中的難點問題,也一直是監管工作的重點,因此證監會一直在研究、促進保證金存管制度的改革。去年下半年以來,證監會在已經推行的保證金封閉運行的基礎上,結合期貨市場的實際情況,構建了進一步保障保證金安全的改革方案。新方案將在2005年內完成試點和全面推廣工作。另外,證監會還在研究建立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提供合理的補償機制。 三是加大品種創新,完善品種結構,豐富交易品種。證監會將繼續把開發農產品和戰略性資源商品等期貨品種作為重點,以完善中國的能源、農產品、金屬系列的商品期貨。同時要積極研究推出防范期貨風險的商品期權交易。在完善商品期貨市場的基礎上,逐步研究推出股指、國債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交易。 此外,證監會還將審慎穩妥地推進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在嚴格控制風險的情況下,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機構和人員到境外從事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擴大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頒發范圍。研究試點國內符合條件的期貨經紀公司代理國內企業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研究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內期貨市場。落實與香港、澳門更緊密的合作安排,盡快出臺港資、澳資參股內地期貨市場的實施細則。支持各期貨交易所繼續加大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力度。 王立華:上期所新品開發全線推進 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王立華日前在該所主辦的第二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透露,上期所近期將進一步推動市場的發展與創新,按照完善金屬和能源系列的商品期貨市場、擇機推出商品期貨選擇權交易、抓緊做好金融衍生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的部署,為期貨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打好基礎。 王立華說,最近一段時期,上期所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進一步推動市場的發展與創新。 一是要加強現有品種的完善、培育,推動期貨市場健康發展。鋁期貨將作為今年市場重點培育品種,要加大品種完善和市場開發力度。銅期貨要保持穩健發展勢頭,進一步鞏固上海的世界三大定價中心之一的地位,為宏觀調控和企業經營提供及時、靈敏、真實的價格信號。認真總結燃料油期貨上市交易以來的基本經驗,促進其交易規模穩步擴大,增強上海價格對國際行情的影響力,在遠東燃料油市場定價體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是要深化新產品的研究開發。按照完善金屬和能源系列的商品期貨市場、擇機推出商品期貨選擇權交易、抓緊做好金融衍生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的部署,為期貨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打好基礎。加快指數、利率等金融期貨產品的研究開發;積極推進金屬系列產品期貨新品種的開發,深化銅期權開發,加快鋼材、鋅等金屬期貨產品的研究開發。總結燃料油期貨上市交易成功經驗,針對石油經營逐步放開的實際,加快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等能源期貨產品的開發。爭取不斷為國民經濟和金融體系提供更多套期保值和投資產品。 三是要加快技術創新。在加緊落實技術改造升級項目的同時,加快新一代業務系統建設,推動建設金融衍生品開發和數據處理中心,加快倉單電子化管理、互聯網模擬交易、風險控制系統改進、統計信息共享平臺等項目進程,以適應市場擴容,風險監控系統升級和新品種推出的需求,為市場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四是要強化風險防范和化解工作。注重上市品種運行情況分析研究,完善風險預警指標和各種風險應對預案,進一步提升相關手段措施和技術支持的有效性。增強駕馭市場規律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努力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防范、及時化解風險隱患。 陳東琪:中國經濟增長不會誘發能源危機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日前在第二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表示,在這輪國際油價上漲中,中國石油需求及進口增加只是全部影響中的很小一部分。從長遠看,中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不會誘發能源資源危機。他還透露,中國政府正在推動建立能源長效機制,形成單位能耗不斷減少的新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 陳東琪說,去年,全球石油增長達到超預期的3.4%,為25年來最強勁增長,國際市場的油價大幅度上升。有人說,這是由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造成的,是中國石油需求和進口快速增加所致。這個看法似是而非,存在非常明顯的偏見。 首先,盡管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但是,中國目前石油消費只占全球7%左右,大大低于美國的40%。其二,近幾年全球石油價格上升時,美國、日本、歐洲和其他一些儲備體系完備的發達國家大幅度提高儲備,直接擴大了石油需求,對國際油價產生了影響。其三,美國對伊戰爭后,作為世界主要石油產地的中東加劇了不穩定預期,為石油期貨市場的投機性炒作提供了機會。其四,美元持續貶值,國際炒家拋售美元買進石油期貨和現貨,促使油價上漲。今年以來,美元幣值轉貶為升,油價隨之轉升為跌,說明在目前的國際商品貨幣關系格局下,美元匯率和石油價格之間存在景氣交叉和關聯性變化規律。其五,俄羅斯尤科斯事件,委內瑞拉和其他產油國家經濟和政局不穩,以及石油市場本身的周期規律影響,都是造成國際石油市場緊張、油價上漲不可忽視的原因。所以,在這輪國際油價上漲中,中國石油需求及進口增加只是全部影響中的很小一部分,過分強調中國影響,實際上是真正要承擔主要責任的國家和國際投機商在轉移視線和目標,在推卸責任。 陳東琪認為,從長遠看,中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不會誘發能源資源危機,因為中國有比較大的回旋余地。即使是能源資源需求快速增長的2004年,中國的能源自給率依然保持在94%左右,在能源生產中,煤炭占到76%,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的份額達到68%。據有關專家提供的數據,中國煤炭開采期還可延續100年以上。而且,如果中國經濟增長方式逐步轉變,生產和消費的能耗率降低,就能得到一個可變的能源需求前景。目前,中國能耗增長為經濟增長1.5倍左右,發達國家為1倍,如果中國經濟逐步達到發達國家經濟的能耗系數,即使經濟增長50%,也可以不增加能源,或者至少出現能源增長和經濟增長不完全同步的結果。 陳東琪透露,中國政府正在逐步推行新的能源資源政策,基本的方針是立足國內,節約為主。為了實現持續性節能減耗,政府正在推動建立能源長效機制,形成單位能耗不斷減少的新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首先,是調整生產和貿易結構。在三次產業中,提高服務業比重,降低工農業比重;在工業中,降低過于依賴能源資源投入的制造業比重,提高科技含量較高的深加工比重。其次,是改善能源資源供給。要考慮加大能源資源投資,擴大能源資源建設規模,拓寬來源渠道。通過建立持續投入機制,保障能源資源供給量的穩定增長。此外,中國應當加快建立具有反市場波動功能的能源資源儲備機制,包括國家戰略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液體燃料儲備和固體燃料儲備,貨幣儲備和物資儲備等。在這方面,我們需要研究和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中國現在以外匯形式存在的貨幣資產儲備偏多,缺乏必要數量的、除糧食以外的其他戰略物資(石油、煤炭、貴金屬材料等)的儲備,這種過分單一儲備模式的風險很大,應當及早構建新的國家儲備模式。中國還要調整能源資源供給結構,開發新能源。其三,是加強能源資源需求的管理,通過技術改進、結構改變,促使生產、生活過程中能源資源鏈條優化。其四,是靈活運用價、稅杠桿,調節能源資源供求關系。 潘家柱:電解鋁企業虧損正在研究解決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潘家柱日前在第二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透露,今年中國電解鋁生產企業虧損面已達80%左右,目前,政府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如何解決電解鋁全行業虧損的問題。 潘家柱說,電解鋁行業的宏觀調控已經取得積極成效。據有色金屬協會統計,自2003年8月份以來,全國停建緩建電解鋁產能達237萬噸/年。2004年,電解鋁投資額下降18%;自2003年8月以后,未有新的設計和規劃項目實施;現有120萬噸產能建成后推遲投產;2003-2004年,關閉自焙槽產能72萬噸,2005年剩余的32萬噸將全部關閉;到2004年,在政策及市場雙重作用下,關閉的小型電解鋁廠已達到33家,產能36.6萬噸。同時,企業并購及重組事件不斷增加,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目前,電解鋁企業經營成本進一步增加。多種電價上調政策導致電解鋁廠平均電價達到0.343元/度,比2004年上漲了近3分錢/度,這意味著噸鋁成本增加了600元,相當于全行業增加成本39.2億元。而電量不足,也導致了一部分企業停產或限產;自2005年起,完全取消電解鋁及鋁合金的出口退稅,并加征5%的暫定稅率。初步計算,這兩項稅收政策調整將會使電解鋁生產企業的出口成本再增加至少1685元,對電解鋁出口有著極大的抑制作用;如再考慮當前氧化鋁市場價格大大高于正常價格水平和全球平均水平,綜合成本則更高,中國鋁廠生產成本不會低于16300元/噸,但2004年國內現貨鋁平均價為16242元/噸,下半年平均價則降到15795元/噸。 據了解,今年中國電解鋁生產企業虧損面已達80%左右。潘家柱說,政府對此高度關注,因為宏觀調控的目的不是把一個行業搞垮,所以,政府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如何解決電解鋁全行業虧損的問題。為此,有色金屬協會建議,要充分考慮當前電解鋁行業的困難,在電價還將上調的背景下,不宜再出臺新的針對鋁工業的調控措施;發揮行業協調作用,以多種措施緩解氧化鋁供應矛盾,包括擴大可從事氧化鋁進口的電解鋁企業數量,降低氧化鋁采購成本,平衡上下游經濟利益,實現有關各方的共贏。 王赤衛:銅精礦加工費難以長期高企 出席第二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的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赤衛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當前銅市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了回答,他認為,目前高企的銅精礦加工費不是理性現象,未來將會回歸。 王赤衛稱,銅精礦加工費從2004年5月開始一路上揚,TC/RC從22美元上漲到220美元,達10倍之多。不過,這么高的銅精礦加工費不是一種理性現象。其原因是,在高銅價的利益驅動下,礦山產能利用率充分發揮,而冶煉產能卻未充分發揮,這是銅精礦供應過剩造成的特殊現象。隨著銅價的回歸和產能的平衡,銅精礦加工費也會回到理性的價格。 對于今年國內現貨銅升水高企的問題,王赤衛認為,這是銅的真實消費,即需求旺盛與供應短缺造成的。目前,中國國內銅的產量滿足不了需求,而今年前4個月,上海銅與倫敦銅的比價一直偏低,中國銅的進口量同比有所下降,這就加劇了現貨緊張狀況。至于今年國內現貨銅升水比去年高的原因,還是由于:去年盡管進口量也下降,但國內有較高的社會庫存,可消耗社會庫存彌補供應缺口;且去年國儲在國內現貨市場有投放量。而今年,既無多余社會庫存,上海期貨交易所庫存長期維持在2萬噸的低水平,國內也沒有新的投放量。 關于原料供應、套期保值和人民幣升值的問題,王赤衛說,江西銅業每年進口的銅精礦,100%通過長期合同,供應是有保障的,而且,其中與礦山簽約的量已占60%以上,這就進一步保證了原料的品質和穩定供應。在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過程中,江西銅業先是依據行情和銅價趨勢進行判斷,再結合企業年度經營目標,把握國內外市場的比價,選擇最有利的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例如,今年一季度,上海銅與倫敦銅比價處于弱勢,公司就選擇在倫敦套期保值;反之,4月份后,上海銅更強,公司便選擇在上海套期保值。實踐證明,這種選擇是正確的。 此外,王赤衛表示,人民幣匯率調整,特別是升值,對公司影響不大,且公司也有應對預案。目前,江西銅業出口小于進口約2億美元(銅精礦加工費已算入出口)。 巴克萊證券:期望銅價得到強勁支持 巴克萊證券在第二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提交了有關全球銅工業發展的報告。在這份報告中,巴克萊證券表示,盡管當前宏觀經濟令人擔憂,但由于銅金屬庫存極低,并且消費者正尋求機會能購買銅金屬,所以仍期望銅價能得到強勁的支持。 報告說,從現貨大幅升水的結構來看,中國市場顯然物資短缺,同時由于能源部門投資的驅動,潛在的消費趨勢依然強勁。2005年和2006年發電擴充量計劃要達到兩位數的增長率,這將有助于支持中國今年整個銅金屬需求的增長量至少達到10%。 礦產量過去幾年急劇上升,同時即期處理費用和精煉費隨之高漲。產量上漲只是暫時現象,但是到2006年時,隨著智利產出增長率最有可能穩定下來,產量則將再次放緩。相信到那時庫存的構建程度將不足以避免由于價格上升而產生的新壓力,并期望2006年價格依然保持強勁勢頭。 巴克萊證券的這份報告還說,銅金屬現貨價近30年來一直處于大區間震蕩整理過程中,近年來卻出現明顯的突破區間上漲的趨勢,持續處于歷史性高位使得投資者對銅價的后市產生分歧,銅價是否已經達到高峰?目前銅市的基本面情況是:需求正在放緩;礦供應量正在迅速上升;庫存下降趨勢是否正在倒轉值得關注。 報告說,倫敦3個月銅金屬價格在2004年4月第一次爬上高峰,當時的價格在2900-3100美元/噸之間,2005年4月第二次爬上高峰,其價格在3100-3300美元/噸區間。兩次高峰的出現是否意味著銅價爬上雙峰值得關注。自2004年以來,銅價已出現四次暴跌,2005年5月開始的下跌是第四次。報告指出,屢次下跌是否會帶來風險轉勢也很值得關注。(來源: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