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滾動新聞 > 2005年兩會與中國經濟 > 正文
 

大商所總經理:中國因素不能成為中國損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2日 10:26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李文科

  2004年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演繹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激烈行情,而2005年的大宗商品市場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因素”似乎被國內外一致認為是最為關鍵的原因。

  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總經理朱玉辰3月11日透露,在
今年的兩會上,他提交了一份題為“關于發揮‘中國因素’作用,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建議”的人大議案,希望能改變“中國因素=中國損失”的狀態,實現“中國因素=中國優勢”的轉變。

  中國因素=中國損失?

  2004年,中國需求成為影響世界初級產品價格、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同樣是這一年,中國基礎性商品國際貿易承擔了巨大漲價風險。

  這一年,中國基礎性商品貿易量持續增長,部分商品采購量占世界總進口量的20%-35%,其中銅進口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20.6%,大豆進口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31.2%。同期,國際商品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石油、銅的價格波幅分別為73%和39%,大豆、玉米和棉花的價格波幅分別為112%、76%和70%,主要品種價格均創出近10年甚至20年來新高。

  企業和行業面臨的國際市場風險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甚至有的行業因此面臨“滅頂之災”,特別是2004年,中國石油、銅、大豆、棉花等多種商品在國際貿易中都曾承擔巨額損失。中國買家(China-buyer)一再成為國際資本狩獵的對象。

  不僅如此,中國還被認為是拉動全球商品價格上漲的“罪魁禍首”。能不能發揮中國作為基礎性商品大消費國和貿易國的優勢,把“中國因素”轉變為“中國優勢”?

  中國因素=中國優勢

  這應該是可行的。朱玉辰在議案中提出,“調控體制不順和企業風險回避手段缺乏是中國承擔漲價風險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中國國際商品采買體制的不完善。

  朱玉辰因此提出,要發揮“中國因素”作用規避國際貿易風險,也是維護中國經濟安全的重要方面。“實現大宗商品貿易安全的最大風險不是供給不足,而是價格風險管理手段的缺乏,國際商品話語權的弱小。”

  因此,政府要調整中國國際商品采買體制,不能通過集中采購來提前給市場一個“狼來了”的預期,而要調整市場調控的理念,堅持“市場調控要順勢而為,注重長遠,增強調控前瞻性”。同時,政府和企業要增強避險的觀念,將風險管理能力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如何發揮“中國因素”的優勢,朱玉辰特別強調,中國必須加快發展中國自己的期貨市場,以爭奪國際商品定價權,變客場為主場,以此減少企業參與國際商品采購的操作風險,降低政府監管成本,以確保國民經濟的安全穩定運行。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中國因素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第77屆奧斯卡盛典
蘇丹紅一號食品風波
3.15 消費者權益日
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CBA全明星賽陣容公布
購房還貸計算器匯總
解讀商品房銷售合同
林白:婦女閑聊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