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鄭商所一則征集白糖期貨交割倉庫的公告吸引了業內人士的注意。這是繼去年6月份鄭商所推出棉花期貨后,又一期貨新品白砂糖即將走上前臺。
據了解,白糖期貨的相關交易規則和合約設計早在去年下半年已經基本完成,目前正在等待國家有關部門的審批。
有意打造我國重要的農產品期貨交易、價格和信息中心的鄭商所又朝目標邁進了一步。
“提煉”中的白糖期貨
2月24日,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的網站上刊登了一則征集白糖期貨交割倉庫的公告,白糖的主產區廣西、昆明、湛江、珠三角、長三角等地被納入鄭商所的視線。
而此后,有關白糖期貨的消息也見諸各大證券媒體。消息稱:“白糖期貨的交易規則和合約設計早在去年下半年已經基本完成,白糖期貨注冊品牌的商標管理或者產地管理也在確定和征求意見中。”
2月的最后一天,鄭州的天氣在漫長的寒冬之后終于迎來了陽光明媚。在未來大道未來公寓里,記者走訪了長期從事期貨投資的薛新國先生。
推出白糖期貨,這就意味著長期關注期貨市場的投資者又多了個投資品種。雖然每個投資者在某個時期投資哪個品種,受個人偏好和行情等多種因素影響,上市的新品種能不能得到投資者的青睞,還要經過時間的檢驗,但畢竟多了一個選擇,引起投資者的關注甚至是良好的預期幾乎是必然的。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公開征集交割倉庫,標志著鄭商所在白糖期貨上市上又邁出一大步。
2月28日,鄭商所網站刊登的另一則公告更加印證了這一猜測的合理性:3月初到4月份,鄭商所將舉行白糖期貨場內模擬交易,為提高投資者的參與熱情,交易所還設立了最高金額為5000元的獎金。
業內人士稱,從種種跡象判斷,經過長時間醞釀的白糖期貨離上市應該不遠。
“上是肯定是要上的,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很多投資者持有和薛新國一樣的看法。
和鄭商所聯系采訪時,有關人員告訴記者,上市正處于敏感期,具體細節不便對外界透露,不過,他建議到鄭商所網站上了解相關情況。
自從國家對期貨市場進行治理整頓以來,交易所推新品上市一直非常謹慎,特別是臨近上市的“前夜”,更是嚴格的沉默期。
近幾年三大期貨交易所要求上新品種的呼聲一家比一家高,但也只是在去年開了口子,棉花、玉米、燃料油等新品當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專業人士介紹,一個期貨合約的正式上市,需要做很多具體工作,比如相關合約和相關交易規則的設計,交割倉庫的設置,各種宣傳材料的準備,以及產區和銷區的市場調研,并要完成相關的研究報告,最終向中國證監會報批。目前鄭商所除了交割倉庫正在征集中,其他各項準備工作大都已經完成。
發揮“減震器”角色
說起白糖期貨,也許很多人并不陌生。
在國際期貨市場上,糖是成熟的交易品種。據統計,每年大約有3000萬噸糖是通過國際期貨市場實現交易的,約占世界總產量的25%。
而在我國,早在1993年,期貨市場治理整頓前的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海南中商期貨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等多家商品交易所都曾經陸續上市白糖期貨合約,交易一度非常活躍。但此后由于期貨市場本身不成熟,出現了投機過度和大戶操縱等違規現象,再加上國內市場供不應求過于突出,最終導致白糖期貨于1994年年初被陸續叫停。
讓很多糖企記憶猶新的還有發生在2003年5月份的桂糖事件:主產地廣西為解決糖的大宗貿易,成立了食糖中心批發市場,并逐漸開始發展白糖的遠期電子交易,即“準期貨”交易。但自2003年5月起,桂糖市場出現異常,主力合約期貨價格偏離正常現貨價格,并持續攀升,由此誘導空方大規模建倉。就在這些空頭欲交割食糖之際,市場方面稱倉庫已經放滿,空頭現貨無法入庫,至此大批賣方損失慘重。事件引起中央高層注意,并責令調查處理。
桂糖事件的發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食糖市場管理的混亂。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正逐步放開食糖配額限制,今年將全部放開,最終關稅由30%降至15%,我國糖業可能是受到沖擊影響最大的產業之一。食糖市場混亂的現狀必須得到治理,整合糖產業鏈已是刻不容緩,推出白糖期貨,恰恰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而在其他領域,部分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宗商品,由于在國內缺乏相應的期貨市場顯得很被動。比如說,近幾年我國經濟大發展,對原油的需求迅猛增加,但由于沒有相應的原油期貨,我國每年進口幾十億元的原油,潛藏著巨大的價格風險。專家預計,從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角度考慮,國家推出原油期貨是遲早的事。
王巖認為,加入WTO以后,全球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在由市場說了算的情況下,價格容易產生較大的波動,這時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就越發顯現出來。像鄭州的小麥和棉花,已經有不少大型生產企業和糧棉企業在關注,有部分企業已經參與進來,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回避價格劇烈波動所帶來的經營風險。
盡管同幾年前相比,我國現在的期貨市場成熟了許多,但同國外的期貨市場橫向比較,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我省財院一位教證券投資的老師認為,現在我們說期貨市場回暖,和場內有眾多的投機者有很大關系,實際上,在國際期市上,套期保值者所占的比重差不多有一半左右,而國內比例不過在20%到30%之間。有一個先天的不同是,國際期貨市場是在市場經濟完全建立起來之后才形成的,參與者相對比較成熟理性,而我國的期貨市場是從國外引進過來的,市場經濟的基礎較弱,引進之初,市場套期保值的需求并不是很強烈,反而是投機的氣氛更濃些。現在期市在政策的引導下,正逐漸回歸理性,套期保值的比重在不斷加大,期貨市場的作用正不斷得到人們的重視。
新品推出恰逢其時
自從去年6月份棉花期貨推出后,鄭商所又馬不停蹄地籌備白糖期貨:7月底,鄭商所相關人員到珠三角地區調研,8月初,又赴食糖主產區廣西,對食糖生產、倉儲、流通、質檢等情況進行全面調研。今年春節一過,相關工作進程更是加快了不少。
推出更多的交易品種,使投資者有了更多的選擇,對期貨經紀公司來說當然也是好事。期貨公司對白糖期貨的推出無疑持歡迎態度。
格林期貨經紀有限公司鄭州管理總部副總經理王巖認為,目前鄭商所力推白糖期貨,得益于當前期貨整體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新品種的增加,市場體系不斷得到完善,應該是期市回暖的一個征兆。
去年推出的“國九條”(即《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給期貨業一個合理的身份界定,并明確把期貨公司列為金融性企業。與此相應,主流媒體對期貨市場的認識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從過去認為期貨市場是“制造風險”,到現在認為期貨市場能“規避風險”,這應該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期貨業的地位明朗了,政策發展環境好了,接下來推出市場上急需的新品種是自然而然的事,至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艱難。”王巖對白糖期貨的上市前景表示樂觀。
業內人士分析,對鄭商所來說,推出白糖期貨更有其內在的必要性,現有的3個期貨品種小麥、綠豆和棉花,從市場表現上看并不盡如人意。
雖然鄭州小麥形成了“小麥鄭州價格”,并成為世界糧食市場重要的參考價格,但盤子大、并且深受政策面影響的小麥期貨交投并不活躍。而由于歷史遺留原因,要收20%保證金(一般期貨保證金為5%到10%)的綠豆交易又基本處于“休克”狀態。去年6月份登場的棉花期貨,本來是要扮演“單騎救主”的角色,無奈卻“生不逢時”,時值全球范圍內棉價一波大漲之后的大跌,市場相對平靜,難以吸引更多資金入市。
種種原因,使白糖期貨的上市顯得有些急迫。
來自鄭商所的信息稱,近年來我國食糖產量和消費量均超過1000萬噸,居世界第三,是僅次于糧油和棉花的大宗農產品,同時食糖也是價格波動最大的農產品之一,白砂糖期貨在我國具有良好的現貨市場基礎和開展期貨交易的有利條件。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食糖產量無法滿足將來的國內消費需求,我國已經逐步由一個白糖自給自足、進出口平衡的國家過渡為一個白糖進口國。正因如此,我國近年糖價波動劇烈,能否及時推出白糖期貨這一價格避險機制,對糖業市場顯得十分重要。
廣東和廣西都是我國食糖的主產區,也是我國食糖的主要消費區,珠三角是我國進口原糖的加工基地和食糖重要集散地。廣東一家糖業公司表示,他們以前一直關注批發市場提供的價格,以此判斷銷售價格的走勢,如果能推出白糖期貨,公司肯定會非常關注,因為期貨產品的價格更具指導意義。廣西一家糖業上市公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他們的產品品種和交易所推出的品種有些差異,公司直接參與的難度較大,但期貨品種的推出對公司來說肯定是有利的。
由于飲食習慣的不同,我省的食糖消費量不算很大,但一些大型食品企業對白糖還是有著很大的依賴性。分析師指出,白糖期貨的推出有利于這類公司發現價格并進行套期保值鎖定利潤。據了解,我省的億星集團以及中儲糖河南分庫都已經對白糖期貨的推出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讓上市之路不再崎嶇
全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鼎盛時期占到全國交易量80%的鄭商所,如今的地位有些尷尬:交易量比不過大連商品交易所,交易金額又比不過上海期貨交易所。
鑒于此,在新的工作規劃中,鄭商所將“完善糧棉大宗品種,推動白砂糖期貨、油菜子期貨及期權的上市交易”作為工作的重點。“抓住中部崛起和西部開發的歷史機遇,把鄭商所逐步建設成為全國農產品期貨交易、價格和信息中心”,也被明確提了出來。
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分布在中西部地區種植小麥、棉花、油菜子、花生、甘蔗等農產品的農民超過6億。開展這些農產品期貨交易,為中西部地區占全國半數以上的農民提供重要農產品的未來價格信息,使他們通過了解未來市場供求信息,生產出適應市場需求的農產品,賣出理想價格,有利于保護農民利益,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業經濟持續發展。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認為,河南處于承東啟西的地位,過去也曾提出過要成為區域性的金融中心,這樣,不僅要有期貨交易所這樣高級的金融形式,還要在農產品上體現價格發現功能,增強輻射力和影響力,不僅要實現“小麥鄭州價格”,還要實現“棉花鄭州價格”和“白糖鄭州價格”。從這個方面看,推動新的期貨品種上市,應該是必由之路,但長期以來我國期貨市場新品種上市實行的是行政審批制度,又為期貨交易所的新品上市之路增添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目前還在實行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規定,期貨交易所新品種上市,應當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但在實際操作上,由于清理整頓工作的影響,目前上市新的期貨交易品種需要經國務院批示后,由中國證監會征求各相關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意見,最后再報國務院批準。最復雜的時候,上市品種的推出要18個部委批準,并且實行“一票否決制”,中間只要有一個部門或環節出于某種原因提出異議,新品種的推出就要暫時擱淺。因此,盡管期貨交易所很希望能及時推出市場上需要的新品種,活躍市場,提高投資者的積極性,但鑒于這種情況,無一不是小心謹慎,如履薄冰。
由于目前沒有關于新品種上市的審核標準和程序的成文規定或法律,對新品種上市采取行政審批隨意性又很強。這樣,不僅大大增加了上市期貨交易品種的復雜性和難度,造成許多市場急需的品種無法上市,對于投資者而言,還造成大量資金涌向僅有的幾個活躍品種,加大了期貨市場投機氣氛,也使期市的風險加大。現在,在業內已經出現了成立期貨品種上市委員會的呼聲,并得到期貨界的大力贊同。可以預見,隨著對期貨監管的日臻成熟,期貨業的新品上市之路很有可能不再崎嶇。(來源:大河報/張翼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