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銅近日走勢強勁,昨天主力合約0504最終收盤于29620元,在最近10個交易日里該合約價格上漲接近1800元/每噸。倫銅走勢也異常強勁,倫銅三個月銅周三收報3074美元,價格再度逼近3100美元高位。去年10月倫銅創紀錄一日大跌300美元的經歷在國內一些高位買銅的買家心中余痛未消,倫銅卻再度進入高位運行階段。逼倉中國的歷史會重演嗎?
近段時間國際銅價在數次上沖前期高點未果的情況下,并沒有出現像前期那樣的深幅
回落,近日更是追隨滬銅期價的強勢逐級上行,大有再次沖擊前期高點之勢。種種跡象表明,國際資金對中國銅消費買盤的高位阻擊,是致使國際銅價長期居高不下的主因。
據悉,國內從國際市場上進口現貨銅主要以LME三月銅為基準價作為參照體系,所以歷來國際資金有操縱三月銅價來迫使中國買盤高位買單的傳統。目前國際資本不僅繼續在國際市場炒高銅價,同時通過不同渠道進入了國內滬銅市場參與期貨操作來配合其在國際市場的炒作來達到高位阻擊中國消費買盤的目的。
分析人士介紹,LME金屬市場上的國際大型投機機構所采取的“逼倉中國”的手段無非是在較為寬闊的區間里上下巨幅震蕩,令投資者分不清方向,實現“震蕩翻空”。或是再度拉高吸引跟風買盤,實現“拉高翻空”。并促使中國企業購進大批高價原料,隨后一路狂跌,打壓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制造業。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部分分析師指出,國際期貨市場上針對中國企業的逼倉事件的確存在,為了避免風險國內企業應該少參與國際期貨市場的投機交易。
中國國際期貨交易管理總部工業部經理梅運桃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國際上針對中國企業的逼倉事件的確經常出現,比如著名的株冶事件,近期的中航油事件也是一例。他指出,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目前并不是一個很透明的市場,該交易所實行會員制,最近該交易所經常發生逼倉性質的事件。
國際資本是否真的參與了滬銅交易以利于其逼倉呢?梅運桃指出,滬銅市場的確有外資參與,但資金數量很難確定。去年上期所有關負責人就表示,在上期所的銅期貨合約上,“大約有30%的持倉有外資背景”。中國期貨業協會有關人士則認為,有國際背景的資金在中國期貨市場上的規模甚至比國內資金量還要大。國際資本正以某種灰色的渠道進入國內期貨市場。
華南期貨的行業分析師高俊芳對記者表示,從倫敦亞洲電子盤和滬銅的走勢看,的確可能存在上述現象,因為兩地行情走勢配合相當默契,但有多少資金參與其中很難判斷。
他認為,由于滬銅2月和3月合約持倉比較大,而庫存一直下降,滬銅近期合約有擠倉的征兆。目前圍繞銅價形成了如下一個循環:現貨緊張→現貨價格居高不下→現貨貿易交割→庫存不斷下降或維持低水平→用于交割的倉單較為有限→與龐大的空頭頭寸形成矛盾→臨近交割出現逼倉行情。在這種行情模式下,現貨堅挺所提供的高額升水讓期貨價格的上漲有了方向和動力,而期貨價格的不斷上揚又為現貨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撐,現貨和期貨在供求緊張時出現的這種良性循環,讓投機性空頭出現虧損的可能性空前得高。因為投機性空頭手中沒有現貨或倉單,這是其最致命的地方。
梅運桃提出,為了避免出現巨大風險,國內企業應該盡量少參與國際期貨市場的投機;同時國內監管層也應該加強風險管理,滬銅價格可以跟隨國際市場走,但應該盡量防止出現惡意操作行為。(來源:證券時報/秦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