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2004年全國棉花產量達到632萬噸,刷新了保持了20年的歷史最高記錄。據中國棉花協會掌握的統計資料,這不僅是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棉花產量的最高水平,也是自1919年以來中國棉花產量的最高記錄。
1984年-2004年全國棉花產量走勢圖
如果說計劃經濟時期的1984年,我國棉花產量創歷史記錄,主要得益于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政策,以及國家連年加大對棉花生產的扶持力度,那么,進入市場化改革后的2004年,棉花產量又創新高,則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初步建立,較高的棉花價格調動了農民的植棉積極性。自1999年度棉花收購價格放開以來,棉花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初步建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棉紡織品出口增加,對棉花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至2003年度,我國棉花產需缺口加大,棉花價格大幅上漲,收購價格為建國以來最高水平。盡管后期市場價格出現大跌,但棉花產量的大部分是在高價位上收購起來的,農民種棉效益可觀。據國家統計局調查,2003年農民種植棉花每畝凈收益達到1041元,比2002年增長71%,扣除人工費用,平均每畝純收益766元,比2002年增長1.5倍,這是棉農積極性高漲的直接原因。2004年全國植棉面積達8475萬畝,較2003年增長10.5%,成為1993年以來的最高值。
二是科學投入增加,棉花單產提高。80年代,我國棉花平均單產53公斤/畝,90年代達到57公斤/畝,比80年代提高7.5%;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五年間,我國棉花平均單產達到72公斤/畝,比90年代增長26.3%。近年來單產快速提高,主要得益于科技投入的加大,特別是良種棉和植棉新技術的推廣成效顯著。據農業部調查,2004年,全國轉基因抗蟲棉種植面積繼續擴大,預計超過5000萬畝,占全國棉花面積的60%以上,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其中,黃河流域棉區95%以上都是抗蟲棉,長江流域棉區也接近70%。國產轉基因抗蟲棉產業化取得重大進展是近年來全國抗蟲棉發展較快的主要原因。目前國產抗蟲棉品種逐漸唱“主角”,已占到全國抗蟲棉面積的60%以上。植棉技術也取得新突破。各主產棉區在繼續加大地膜覆蓋、營養缽育苗移栽等常規技術普及的同時,積極示范推廣新的植棉技術,如棉花無土育苗和無載體移栽,實行工廠化育苗和機械化移栽及高密度栽培技術等。通過運用高新技術,有效地降低棉花生產成本。
三是氣候條件有利棉花生產。雖然人努力,但是天幫忙的因素也不容忽略。2004年,全國大部分棉區基本上風調雨順,對棉花生長有利。雖然進入8月份以后,局部地區連續低溫陰雨,但總體上對棉花影響不大。
四是各級政府扶農力度加大。2004年是農業和農村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圍繞促進農民增收這個重點,從中央到地方都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支農強農的政策、措施,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農村改革邁出重大步伐,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農業科技進步明顯加快,農業產業化不斷推進,棉花生產在良好的農業環境下得到健康發展。(來源:中國棉花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