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ㄒ唬┗厥捉袢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是否若干年后,回首今日之銅,也會發出如此感慨呢?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目前的多頭,似乎依然躊躇滿志,原油可以在歷史的高位上再沖40%,銅有何不可?
正如曹操百萬雄兵壓境,誰能想到弱小的吳蜀聯盟能挽狂瀾于既倒?非諸葛村夫,亦非倜儻周郎,而是東風!
目前的銅,同樣面臨著赤壁之戰時的境況,國外的基金和供應商大兵壓境,而消費大戶的中國似乎必死無疑,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別無選擇,只能引頸向天,任人宰割?
不盡然,2004年冬天出奇的冷,但元旦后的市場,還是給我們送來了一縷春風,雖然冬天還未過去,但春的信息是明確的:寒冬即將過去,春天就在不遠。隨著春天的深入,沖向天際的云雀,還能回來嗎,是否將永遠地被冰雪凍鎖在云端?
。ǘ┿~為什么漲?
一是美圓貶值,二是中國缺銅。若美圓升值,中國不缺銅,銅還會漲嗎。
美聯儲在2004年6月30日實施了4年內的首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958年來的最低點1%提高到1.25%,標志著美國加息周期的開始。隨后又分別在8月、9月、11月、12月連續加息,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上調至2.25%,累計提高了1.25%。加息對貨幣意味著什么,大家都清楚,美國加息的步子已經邁開,節奏穩定而迅速,這對美圓的貶值,還能推波助瀾嗎?
很遺憾,美國加息同時,美圓貶值繼續,什么原因?很簡單,政策的傳導性有3-6個月的時滯,2004年6月到2005年1月,已經6個月了,政策的威力慢慢地顯現出來,美國財長斯諾上任兩年來,一直鼓吹他的強勢美圓政策,但每次市場都不給他面子,美圓一跌再跌,1月7日,在美圓創周記錄地上漲后,美國就業數據并不如愿的情況下,美圓不跌反漲,什么原因?是斯諾在唱多美圓,似乎市場兩年來第一次給了美國財長面子,與此相對應,歐盟貨幣事務局專員阿爾穆尼也表示,新年開始的歐元走軟是受鼓勵的,這是歐盟官員從2002年初歐元上漲三年來首次清楚表示希望歐元走軟。這是市場的蛛絲馬跡,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一只無形的手,正在推動美圓走強。美圓走強,對商品價格利空。
1月20日,布什總統二進宮的典禮將舉行,給世界展示一個強大的美國,在第一任已經做到了,一個榮譽的美國,是第二任要做的,所以,第二任期的政策,應不象第一任期那么急噪和魯莽,恢復美國榮譽必然要求對美圓價值的重估,對美國信心的恢復,單靠貶值減少赤字鼓勵出口畢竟是權宜之計,是表象,治標不治本,是邪招,而靠美圓升值吸引資金回流,才是本質,是長遠之計,是正道,克林頓梅開二度輝煌顯赫,不都是沾了強勢美圓的光嗎。如果說第一次當上美國總統是僥幸,是戈爾承讓,連任則是綜合控制力的體現,所以布什想做點青史留名的事,也就顯得很自然,2005年就職沒開始,斯諾就開始聒噪,為自大的布什總統、偉大的美利堅、強大的美圓吶喊。還別說,挺管用,美圓開門紅,縱貫未來四年的強勢美圓政策,也許從此開始。
。ㄈ┿~供求矛盾何以緩解
中國政府2004年10月29日也開始加息,幅度不大,但信號是明顯的,加息是人民幣升值的前奏,是為人民幣匯率彈性化鋪路的,此次加息,是第二次宏觀調控的開始,一般地,加息是經濟發展超過預期的產物,2004年是中國和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一年,因此,若原材料需求不減,價格居高不下,加息繼續是央行必然的選擇,而加息的作用是吸收存款、抑制通脹、壓縮投資。投資少了,對銅的需求自然也水落船低,需求少了,供求矛盾就能得到緩解,缺銅也能變得少缺或不缺了。
中國經濟連續三年膨脹,經濟膨脹的后果是危險的,若不冷卻,就會爆裂,1992年到1994年的經濟過熱,使市場付出了六年的調整期,香港1990-1997年迎回歸大躍進式的經濟膨脹,97之后破滅,代價慘重,日本1985年到1990年的經濟膨脹,泡沫破滅,從此一蹶不振,十多年過去了,蕭條依舊。前車之鑒猶在,因此,對中國政府宏觀調控的決心,不容懷疑,2004年4月的政策調控和10月的加息調控,就是明證:不達目的,決不收兵。
中國加息,對中國經濟影響大,對世界經濟影響同樣巨大,因為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車頭減速,整車減速,所以,中國經濟的減速具有放大效應,同樣地,中國對原材料需求的減少也具有放大效應,10月中旬,因傳聞中國加息,銅鎳等創日暴跌記錄,10月底,因加息兌現,原油從頂點飛瀉而下,兩個月跌去近30%,近期銅雖未跌,但10月中旬跌前的高點,巍然屹立,未被刷新。
中國現在是世界的工廠,對能源和原材料進口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再加上長期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式經營,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的短缺,使中國淪為資源進口大國。而西方國家和財團通過參股的模式控制著世界上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他們通過抬高原料和能源價格,同時壓低傳統工業產品的進口價格來掠奪中國產業工人創造的財富,雖然中國產品的出口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利潤微薄,國內產業工人很難分享出口增長帶來的好處。這是中國政府不愿看到的,中國人為外國人打工,投入產出比極不合理,而人民幣的貶值,雖然對出口有利,但對進口不利,既然出口有利小,進口不利大,孰輕孰重,不言自明,因此,人民幣加息和升值的趨勢,是必然的、溫和的,也是長期的。人民幣升值,對商品價格,無疑利空。
中國銅消費增長領域主要表現在電力行業、汽車行業、家用電器和建筑業。據推測,2004年中國銅總消費量320萬噸,其中銅導體的需求量為170萬噸,2003、2004年是中國缺電最明顯的時期,也是電力投入最大的時期,雖然電力目前還很緊張,但中央已經覺察到這種危險,開始限制電力的投資,電力建設有個周期,盲目上馬,一旦將來投入使用,惡性競爭不可避免,這豈不是重蹈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的老路,中央防微杜漸,是明智的,所以電力建設的減少,對銅的需求影響將是巨大的。同時,電力建設的銅,使用壽命相當長,一旦集中采購完畢,將來連續采購的概率極小,這對中長期銅價的影響是消極的。銅需求在中國電站和汽車的亢奮期過后,冷卻是必然的,汽車尚可維系,電站則一勞永逸基本不用,這是可預見的現實。
。ㄋ模┿~膠命運各不同
研究機構分析,由于銅價的走高,停產的企業復工和現有公司的增產,必然使產量增加,而高企的銅價抑制消費,加上2005年全球經濟放緩,對銅的需求自然減少,這一增一減之間,將極大地縮小供需缺口,2003年缺口38萬噸,2004年70萬噸,2005年約20萬噸(乃至平衡),相對于1700多萬噸的消費量,比重并不大。
2005年1月7日,三大交易所的庫存加起來13.7萬噸,而2004年全年消費約1650萬噸,即每月137萬噸,也就是說,目前庫存只夠3天的使用量,倘真如此緊張,目前的銅價還不早就跨越3200,一飛沖天了?隱性庫存的存在是顯然的。97年6月銅價高點2600-2700時,LME的庫存是7萬噸,目前不到5萬噸,同樣在高處,3000-3200。
為什么國際銅價一直高企國內一直低迷?國外賣家明顯帶有哄抬物價、待價而沽的味道,幾個月來為什么國內的現貨不能去追趕國際銅價呢?很明顯,需求不振,消費意愿不強,寧可到現貨市場高價現抓現用,所以每到現貨月,期價都要補漲,這從另一方面說明,購買是零星的,或說銅價占其產品成本比重很小的領域,而這些領域,是不足以長期支撐高昂銅價的。
銅和膠,都是上交所的品種,都是因中國經濟膨脹而短缺,但,膠不可迅速生產,得7年種樹,而銅礦呢,不須許久便可增產,中國廠家不會17000以上去大量買膠,自然也不會30000以上去大量買銅,中國企業不笨,政府也不傻,85年因為有廣場協議,才有日圓的升值(美圓的貶值)和日本經濟的狂奔,才有銅價的飛漲,今日之中國,非昨日之日本,90年后日本一蹶不振,中國會重蹈覆轍?宏觀調控已非一日,慣性使得2004年下半年價格仍在頑強地上攻,但翻開圖表看看,2004年4月中國政府調控之日,銅價在3000,至今仍未有效逾越,正如狼群(國外基金和供應商)有沖欄之意,羊群(國內消費商)有膽怯之色,但牧民(中國政府)在,就算加入了WTO,市場經濟的規則自然要講,一旦危及國家利益,共產黨是決不手軟的,一黨專政的集中領導也決定了這種決策能順利提出和執行,98年港股之戰,可謂前鑒。
市場總有大鱷,相信錢比貨多就漲,不相信貨比錢多就跌,因為錢是數字的虛幻,只要有信用額度,招之即來,錢好弄,如鐵本項目的資金,而貨是物質的現實,要一點一點生產出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這是個和時間賽跑的問題。然而,天真和想象并不能扭轉自然的規律,資金的優勢也無法改變市場的格局,天膠的資金大鱷們,在沒貨的2003年一季度,敢于這么做,順勢而為,敗了,在同樣缺貨的2004年一季度,向天借膽推膠價,順勢而為,敗了,在不缺貨的2004年二三季度,還是相信資金萬能論,逆市而為,敗了,銅呢?和膠一樣,自產不足三分之一,都是汽車時代的消費品,是能源重工業制造業大發展時期的產物。其命運呢?會一樣嗎。
2005年春天,會給后人留下點什么?是中國隊挺進了南極之頂,還是八國聯軍摸到了銅市之顛?(來源:和訊特約/關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