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白糖期貨避險的企業們,可能不用等待很久了。記者昨日獲悉,12月中下旬,鄭州商品交易所將向中國證監會申報推出白糖期貨,預計明年上半年可掛牌。而此前,企業要規避白糖價格風險只能通過廣西和云南的兩個白糖市場,以現貨的名義進行“期貨”交易。
知情人士透露,鄭商所已經基本確定將于12月22日上報白糖期貨,并爭取在明年上半年推出這一新品種。不過,鄭商所綜合部宣傳處處長張雷則表示,目前尚未確定正式上報日
期,能否在年底前上報仍有待觀察。
據悉,在今年6月1日鄭商所推出棉花期貨后,就馬不停蹄地籌備白糖期貨了。7月底,鄭商所一行深入珠江三角洲地區,就白砂糖期貨的相關問題進行調研,重點研究了白砂糖期貨交割中質檢、食糖進出口和品牌交割、交割倉庫設置等問題。8月2日至6日,鄭商所一行又奔赴我國食糖主產區廣西,對其食糖生產、倉儲、流通、質檢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對白砂糖保管責任問題與倉庫有關負責人進行交流。
在考察過程中,鄭商所副總經理湯慶榮曾表示,白糖期貨的交易規則和合約設計已經基本完成,其中交易規則在當時已經修訂到第三稿;交割倉庫的設置原則正在征求意見;白糖期貨的注冊品牌及其管理也在征求意見。
“現在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得差不多了,上報的時間也確定了,證監會那邊是不會有問題的,關鍵還是看幾大部委的意見。”知情人士透露,根據《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期交所上報或恢復新品種由證監會批準,“但其實證監會那只是個形式,證監會目前對期交所上報新品種均持支持態度,但證監會還要上報國務院,國務院再征詢各大部委的意見,目前卡殼都是卡在國務院那里。”
業內人士稱,在我國因為沒有正式的白糖期貨品種,但已在運營的準期貨市場已經累計了相當的風險。比如說,海南的“瓊膠事件”和2003年發生的“桂糖事件”。
據介紹,1993年,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海南中商期貨交易所等多家期交所曾經陸續推出白糖期貨,后于1994年1月被關閉。此后,為了解決糖業的大宗貿易,1999年5月,廣西食糖中心批發市場成立,當時的目的是希望通過這個市場反映食糖的供求關系、預示價格走勢、指導蔗農做好生產計劃。
其后,廣西食糖中心批發市場逐漸開始發展白糖的遠期電子交易。由于規則制度和管理不完善,2003年5月發生了“桂糖事件”。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食糖產量無法滿足將來的國內消費需求,我國已經逐步由一個白糖自給自足、進出口平衡的國家過渡為一個白糖進口國。在我國,糖價波動近年較大,能否及時推出白糖期貨這一價格避險機制,對糖業市場變得極其重要。同時,白糖期獲的推出,也可減少類似“桂糖事件”的發生,避免此類惡性事件的發生。(來源:永安期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