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銅價可能將再次演繹2005年般瘋狂牛市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0日 01:47 中大期貨 |
第一部分 2005 年銅市走勢回顧 脫韁銅牛,可以登天 2005年,對于銅市而言,是不斷刷新歷史的一年。在庫存下降以及供應持續緊張的情況下,國際國內銅價呈現出一種空前的暴漲格局。LME三月期銅價由年初的3000$/t上漲到年末的4400$/t以上,漲幅超過了45%;而現貨/三月期升水則長期維持在150-200$/t的高水平。
根據銅價不斷走高的背景及推動因素,2005年銅價走勢可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2005年1月至2005年5月,盤整蓄勢。 2005年初,倫敦銅價在技術面因素下曾大幅下跌至2900美元附近。而此后基金在暴跌后即大規模增持多頭。1月至3月期間,美元繼續貶值,通貨膨脹嚴重,息差交易盛行,受中美強勁消費的拉動,全球交易所銅庫存明顯下降,從而引發銅價出現緩慢上漲的態勢。而在4-5月,歐洲經濟表現非常疲弱,工業生產、工業信心、采購經理人指數等都跌落至年度最低點,導致LME歐洲地區庫存出現大幅增加;加上聯儲持續提高利率促使美元指數自3月下旬始觸 底反彈,LME銅價在此雙重壓力下出現了大幅回調。 然而,倫銅隨后在3000美元關口企穩,繼續漫漫的牛市進程。此階段的振蕩蓄勢為銅價后期的走勢積聚了能量。 2.第二階段:2005年6月至2005年9月中旬,突破性揚升。 利多的基本面再次誘發了基金對銅市的投資需求,這成為美元反彈之后銅價上漲新的動力,并推動銅價走出突破性揚升態勢。6-8 月份是 2005 年金屬銅市場基本面利多消息較為 集中的時期。首先,OECD 領先指標反轉,市場預期2006 年全球宏觀經濟仍將強勁;其次, 以美國熔煉公司 Asarco 罷工為代表,美洲地區精銅產量不增反減,精銅供給出現嚴重干擾;再次,全球顯性庫存和隱性庫存均大幅下降,顯現庫存降至歷史最低(7 月 26 日僅為 7.2 萬噸),而 ICSG 估計的 7 月份全球隱性庫存也較 5 月份下降了 8.83 萬噸。低庫存推動了現 貨升水達到 200$/t 以上的新高區域;此外,中國于 7 月 21日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2%,直接導致美元大幅貶值。 經過前期的快速上漲后,銅價于 9 月上中旬呈現技術性小幅回調。LME 庫存的快速增加和美國接連遭遇颶風的強烈沖擊給這一時期的市場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多空雙方對未來 銅價走勢的分歧開始加劇,基金出于規避風險需要,減持多頭。 3.第三階段:2005年9月下旬至2005年12月,加速度飛漲。 9月下旬,倫敦銅重拾升勢,供應緊張的狀況再度令價格強勁上揚。11月份開始,基金在倫敦市場強勢拉抬國際價格,使得銅價的漲勢更為凌厲。進入12月份,國際及國內銅價聯袂上漲,倫敦銅不斷刷新歷史高點,沖擊4500美元大關。與此同時,在內外差價大幅擴大的情況下,滬銅的補漲行情也愈演愈烈,目前滬銅主力合約已經躍上40000之上。 這一階段,宏觀經濟強勁、美國通脹加劇、供應持續受到嚴重干擾、庫存下降、國儲大空頭等因素令銅價重新獲得了上漲的動力。第四季度,除中國和美國經濟仍穩定增長外,日本和德國也迎來強勁的經濟復蘇,日本短觀經濟指標和德國IFO企業景氣指數都達到了年度最高點。而美國9月CPI環比增幅達到創紀錄的1.22%,引發了一波基金在商品市場上的避險熱潮,原油和銅都得到了有力推動。而這一時期精銅供應則遭遇了更多的干擾,贊比亞的部分供應因能源等問題一度中斷,10月上旬加拿大大鷹橋公司也發生了罷工,再次為基金提供 了利多的想象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儲事件”浮出水面,國際基金將中國國家物資儲備調劑中心交易員劉其兵建立在LME12月合約上的13萬噸空頭頭寸作為圍剿的對象,不斷地拉抬國際價格。盡管國家物資儲備局采取多種措施試圖平抑國內銅價,但基金憑借雄厚的資金強勢維持國際銅價強勢上攻的格局。在外強內弱的情況下,兩地市場的差價迅速擴大,滬銅市場也隨 之引發了補漲行情。 第二部分宏觀經濟背景提示 天下依然昌盛 一、 全球經濟 美國:05 年美國經濟增長雖因受國際油價攀升和颶風影響,比上年有所放慢,并對 2006年美國經濟增長產生一定影響,但隨著美國財政刺激措施逐步奏效以及災后重建投入的增加,將會刺激美國國內需求回升和就業增加,特別是制造業將會明顯回升;美國財政赤字有所好轉,美元止跌回升,使經濟增長的環境明顯改善。這些有利因素將使美國經濟繼續處于3%-4%的平穩增長期。美國經濟在油價上漲、利率上升和颶風襲擊等帶來的壓力下實現較高增長率,凸顯適應性和抗沖擊能力強的特點。 2006 年美國經濟明年的增長前景較為樂觀。今年以來,占國內生產總值 2/3 的個人消費開支以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與去年同期相比相差不大;11 月份新增就業數已 經恢復到了颶風襲擊前的水平,失業率保持在5%;金融市場表現仍較平穩;價格上漲壓力 有所加大,但通脹預期仍得到較好控制。如果用格林斯潘的話來說就是:美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堅實的,仍保持著很大的前進動力。 歐元區:受高油價和內需不振的影響,歐元區經濟在 2005 年重返低速增長的軌道,今 年經濟增長率預計將由去年的 2.1%猛降至1.3%。不過,由于下半年歐元區的消費和投資漸 趨活躍,2006 年的經濟增長有望提速。據歐盟委員會估計,明后兩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可 望分別達到1.9%和 2.1%。內需不振一直是歐元區經濟的難題所在。不過,隨著歐元區企業盈利能力的增強,投資在今年下半年出現了明顯的復蘇跡象。特別是企業經過數年的投資停頓,也需要重新更新生產設備,更何況目前歐元區仍享有因低利率帶來的融資成本較低的優勢。 亞洲:2005 年,亞洲國家經濟繼續增長,經濟增速有望達到 6.5%。但是,高油價引起的通貨膨脹以及利率上升等因素影響了今年本地區的經濟增長,并可能在 2006 年繼續產生 負面影響。 日本經濟有望繼續回升。日本銀行業有所好轉,信息技術領域調整取得進展,個人消費以及民間設備投資開始復蘇,但仍存在國際油價上漲帶來的全球經濟減速以及日元升值等負面因素。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日本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此前的 0.8%上調至 1.8%,預計 2006 年日本經濟將增長 1.7%。 2006 年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多,主要是:國際原油價格波動,世界性的房地產泡沫,以及近年來頻繁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和自然災害。盡管如此,但世界經濟仍將會繼續保持平穩增長,而且,三大經濟體的穩定增長將強有力地拉動世界原材料的需求。
采購經理人指數和經合領先指數都在暗示著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增長再次提速。 三大經濟體采購經理人指數
三大經濟體采購經理人指數提示,全球制造業增長在04年有所放緩,而在05年年中西方發達國家的采購經理人指數紛紛反彈,再次呈現上升趨勢。工業生長也隨之出現加速上升, 這將有利于刺激精銅的消費。
采購經理人指數和銅價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