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發言人發布2006年3月糖料市場監測信息。
一、食糖產量持平,銷售量略有下降
預計2005/06榨季(當年10月至下年9月)全國食糖產量920萬噸,低于前期預計數,與上榨季基本持平。截至今年2月末,全國累計產糖669.6萬噸,同比減少36.9萬噸,減幅
5.2%。目前全國已有9個省停產收榨。食糖銷售量395.5萬噸,同比增加0.9萬噸,銷糖率59.1%。2月份單月銷糖量102.5萬噸,為近四年同期最低。
在高糖價的影響下,目前國內糖市呈現有價無市,觀望心態濃厚。一方面產區銷售清淡,另一方面銷區庫存薄弱,采購成本創歷史最高,企業補庫意愿不強,產銷出現斷裂。
受糖價上漲影響,各主產區農民擴種糖料面積趨勢明顯,預計今年種植面積比上年有所增加。
二、食糖進出口均大幅增長,進口幅度大于出口
今年1-2月,我國食糖出口4.9萬噸,同比增長2.2倍;進口7.9萬噸,同比增長3.6倍。1-2月進口食糖占今年進口關稅配額的4.1%。
從貿易方式看,出口主要以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裝配貿易方式為主;進口主要以一般貿易和進料加工方式為主。
三、國內食糖產不足需,國家將投放國儲糖平衡市場供求
預計本榨季國內食糖產量920萬噸左右,比上榨季增加3萬噸;加上期初庫存和預計凈進口,2005/06榨季食糖總供應量比上榨季有所減少。當季產需缺口主要靠國儲糖、進口糖以及食糖替代品來補充。
目前,糖精生產及國內銷量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據全國糖精協作組統計,截止到2006年1月末,全國五家定點企業累計生產糖精1450.72噸,同比減少10.47%;其中出口1351.25噸,同比增加2.33%;內銷89.93噸,同比減少68.93%;月末庫存879.72噸,同比增加6.53%。糖精在國內銷量的持續減少是國家加強控制和實施食品安全管理的結果。目前淀粉糖甜度和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其產能正不斷擴大,低價淀粉糖產量不斷增加。從后期看,如果食糖繼續維持高價位,淀粉糖的市場份額將增加,預計2006年淀粉糖產量達到520萬噸,將替代食糖消費量50萬噸左右。
為了保證市場供應,穩定國內食糖價格,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決定,近期先安排加工儲備原糖40萬噸擇機投放市場。
四、國際市場食糖缺口加大,但供求基本平衡
據國際糖業組織(ISO)在2月份預計,2005/06榨季全球食糖產需缺口將從今年1月份預期的150-200萬噸上升到222.5萬噸,但加上庫存,全球食糖總量供應充足,供求基本平衡。全球食糖庫存量將下降到5827萬噸,庫存消費比將下降為38.5%,與前兩個榨季相比,分別下降8.2個百分點和5.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2005/06榨季也將是1999/00榨季以來全球可出口食糖數量減少的第一年。
五、國內糖價窄幅波動,國際糖價連續高漲后首次回落
國內糖價在高價位上小幅下滑,窄幅波動。1-2月份糖價大幅攀升后,3月份國內糖價小幅回落,平均糖價為4879元/噸,每噸環比下降190元,同比上漲1813元。主要是受國際糖價以及國儲糖拍賣的時間和數量兩大因素的影響,但國際糖價的變化對國內糖價的影響相對明顯。
春節后市場糖價高漲,使食糖相關行業如食品加工、制藥、餐飲、商業等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以食品加工行業受到沖擊最大。據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對全國36個大中城市的大型超市監測顯示,2月份全國袋裝白砂糖平均零售價為5.7元/公斤,較1月份上漲3.49%,較去年同期上漲12.9%。
影響4月份糖價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國儲糖的競賣、國際糖價的變化以及夏季用糖采購期的到來等都會影響國內糖價的走勢。
國際方面,食糖價格連續高漲后首次回落。國際糖價在今年2月份突破25年以來最高紀錄后,3月份出現下滑,紐約11號原糖期貨平均價為16.75美分/磅,環比下降1.38美分/磅,同比上漲7.79美分/磅。影響目前國際糖價的主要因素是原油和酒精的價格。國際機構預測,2005/06榨季全球食糖供給缺口進一步擴大,預計后期國際糖價還有上漲的可能性。
3月份國際食糖進口到岸價(珠江三角洲,稅后)高于國內甘蔗糖主產區批發價格,國內外食糖價差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