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棉業組織達成一致 進口棉貿易規則即將出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9日 03:23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劉文元 發自北京 經過兩天的會談,中國棉花協會(CCA)與來訪的美國棉花代表團就《棉花買賣合同及一般條款(適用于非國產棉貿易)》(下稱《中棉協條款》)達成共識,備受涉棉企業關注的《中棉協條款》即將出臺。
3月6~7日,中國棉花協會與美國棉商協會(ACSA)、美國棉花供銷合作社(AMCOT)代表團在北京民族飯店就《中棉協條款》進行了磋商。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中華棉花集團有限公司及嘉吉棉花公司等全球最大的棉花買家和棉花賣家,發改委、質檢總局等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談中,中美雙方棉業組織就“質量降級差價”、“質量不符”和“索賠期限”等主要分歧達成了一致。去年12月,雙方曾在美國進行過一次磋商。 中國棉花協會副秘書長楊照良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中美雙方棉花組織就原則問題達成一致之后,近期中國棉花協會將召開理事會,以對《中棉協條款》進行表決,并會將通過的最終條款通報美方。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畢井泉表示,中美雙方所完成的貿易條款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國棉花協會對棉花貿易作出一些規范性的規則,是對棉花貿易的貢獻,這對于保護貿易雙方的合法權益是非常必要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進口國,2005年棉花進口量達到了257萬噸。隨著中國棉花進口貿易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及貿易主體的增多,中外企業貿易摩擦隨之增加。部分國內企業缺乏國際貿易知識和經驗,出現不及時履約問題,影響了中國企業在國際棉花貿易中的形象;一些不法外商也借中國大量進口棉花、部分企業缺乏外貿經驗之機,以次充好,甚至摻雜使假,損害了中國用戶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