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起,國內白糖期貨重歸跌途,并迭創新低,部分合約逼近4000元關口,昨日的反彈也未逆轉跌勢。筆者分析認為,各種利空因素層出不窮成為內外糖價不斷下行的主要原因。
內外糖市場遭遇空方沉重打壓
截至6月13日CFTC持倉報告顯示,盡管基金持有美盤11號糖56487手凈多持倉,但商業方面則持有62566手凈空持倉,基金做多遭遇商業方面攔截作用。鄭州期糖方面,中糧期貨凈空持倉量達到近2萬手較大規模,不但處于空方主力首位,而且顯著高于多空雙方其他主力3至4千手單邊持倉規模,同時還使得空方前20名持倉規模顯著大于多方前20名持倉規模。主力資金做空,成為糖價深幅下挫的直接推動作用。
國內供需狀況不利糖市走高
從近三年的食糖進口數據分析,我國食糖進口在5至9月較為集中,面對國儲補庫以及內外食糖價差縮小的情況,食糖進口數量將是后期影響糖價的一個重要原因。鄭商所最新公告明確顯示進口糖對國產糖具有替代交割功能,國內白糖期貨與國際食糖期貨聯動性趨強,按目前NYBOT原糖7月合約15美分換算成進口成本價為4670元左右,逼近國內現貨價,如果外盤糖價繼續走低,內外糖價將繼續同步下跌。
國儲拋售方面,國儲至今已經向市場投放了55.2萬噸食糖,5月中旬又通過邀標競價方式加工了40萬噸庫存國家儲備原糖和今年進口的古巴原糖。而上述食糖又將以每月9.2萬噸的規模分批拍賣投放,總拍賣量仍達55.2萬噸。本榨季國內糖供應量將達到882+25+110萬噸,即為1017萬噸。
庫存方面,國內食糖的商業庫存在300萬噸左右,如果按每月80萬噸的食糖消費量算,僅僅庫存就足以滿足4個半月用糖消費。
消費方面,截至5月末累計銷售食糖587.4萬噸,剩余商業食糖為429.6萬噸,因此本榨季6至10月的五個月中平均銷售要求近80萬噸,才能充分消化目前食糖供應壓力。
淀粉糖替代沖擊作用漸重
近年來,淀粉糖的生產規模較快增長,去年淀粉糖產量僅420萬噸,今年的產量預計將增長23.81%至520萬噸。從用糖企業用糖習慣來看,為緩解高糖價帶來的成本壓力,一般會考慮使用價格較低的食糖替代品,而不會選擇提高糖市場零售價。糖價低于3000元/噸,糖企業對替代品不會有太大的興趣;糖價在3000至3500元,糖企業將持觀望態度;糖價在3500元以上,替代品將大幅擠占糖市場份額。目前國內糖市場期價現價為4000至5000元區域,將引發涉糖企業大量采購替代品。尤其在二三季度,以淀粉糖為主的替代品對食糖替代影響將更加明顯。
國際國內糖市場供需漸趨平衡,國內儲備糖接連拍賣彌補供需缺口,替代品沖擊作用漸趨嚴重,內外市場主力資金紛紛做空,使得后市內外糖價仍可能繼續下跌,鄭糖主力合約可能跌破4千元關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