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正文
 

供應緊張短期仍難緩解 天膠價格再度強勁飆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0日 05:45 中國證券報

  東銀期貨 梅運桃

  昨日滬膠和東京膠出現同步上揚,東京膠各合約全線漲停,滬膠遠期合約期價收于擴板漲停。滬膠主力0608合約收于23340,上漲1320元/噸。

  全球膠價再度大幅飆升,也引發了國內現貨市場搶購,國內銷區現貨價格同步揚升,
上海地區國產膠報價升至22600元/噸。

  東京膠形成向上突破

  5月份對于膠價而言是非常關鍵的時間段,東南亞產膠國經過漫長落葉期后,庫存處在極低水平。5月份供應的有效恢復,往往彌補企業和中間商補庫需求。一旦供應恢復延遲,現貨市場必然會在庫存極低背景下呈現出供應極度緊張的狀況,從而引發膠價暴漲。去年泰國南部和馬來西亞北部由于干旱嚴重,導致割膠延遲到6月份。今年東南亞雨水偏多,市場普遍預期開割會提前。但正是雨水過多原因導致部分地區割膠受降雨影響受阻,市場普遍的供應恢復預期落空后,天膠爆發出來的上漲動能非常可怕。

  從供應緊張程度來衡量,煙片膠供應最為短缺。因為泰國三大中央市場白片供應極少,乳膠和杯膠供應相比而言要多一些。不排除泰國國內出現白片惜售或囤積居奇情況,但白片供應的地量水平,是引發煙片膠價格率先突破新高的原動力。

  東京膠前期一直未能有效釋放上漲動能,成交量和持倉量均未能有效放大,導致東京膠期價一直未能突破260日元。按照美元報價計算,東京膠期價早已突破了新高,但并沒有引發強勁買盤出現。筆者以為,日元走勢成為基金入市的重要參考依據。日元

匯率走強抑制了基金買入興趣,正是日元升值至1:110附近后,市場對于日元繼續升值擔憂減弱,才使目前時間段成為東京膠啟動行情的時機。東京膠對于全球膠價指引仍毋庸置疑,其突破性上揚,對于全球膠價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供應緊張短期仍難緩解

  膠價不斷攀升讓輪胎廠越來越處在被動地位,越是不愿意囤積庫存,越有利于膠價上漲,同樣心態也出現在貿易商中間。由于市場普遍存在供應恢復預期,貿易商采購謹慎,導致中間商手中現貨奇缺,這種情形非常有利于膠價上漲,而且很容易出現短期膠價泡沫。目前印尼部分地區旱情和泰國南部降雨,是導致割膠受阻的主要原因,天氣再度成為影響膠價的重要因素。雖然我們無法預計天氣未來會如何演變,但供應緊張狀況在整個5月份很可能會繼續。因為即使供應陸續恢復,原料價格也會維持一段時間高位。如果初期恢復數量有限,甚至有可能引發膠商繼續對原料搶購。期望供應本身打壓膠價,在目前來看是不現實的。

  影響膠價最關鍵因素還在于需求,5月份對于全球輪胎工廠而言,補庫需求較為迫切。海外輪胎企業在5月以前一直未出現特別明顯采購盤,說明海外輪胎企業庫存水平不高。國內輪胎廠雖然在節前有部分采購,但采購數量有限,5月中旬仍是輪胎廠非常缺貨的時間段。所以單從膠價上漲背景而言,膠價漲勢可能會持續整個5月份。膠價大幅攀升導致輪胎廠生產成本提高,從而影響到工廠經營利潤,但面對目前全球經濟增長大背景,輪胎市場需求仍然非常強勁,特別是高膠價目前并沒有影響到中國輪胎廠縮減產能。如果說供應緊張是膠價暴漲誘因,那么強勁增長需求則是天膠牛市堅不可摧的基石。

  滬膠期價漲幅短期明顯超過外盤市場,這也可能導致滬膠期價后續上漲過程由簡單變得復雜。如果從現貨銷售角度考評滬膠期價,銷區現貨22800元/噸左右價格需要有工廠確認過程。但滬膠期價已經升至23000元/噸之上,這其中包含了資金炒作因素。按照馬來西亞20號膠當日FOB報價2030美元計算,CIF中國成本為2070美元,計算復合膠成本為20800元/噸左右,印尼復合膠可能更低一些。國產膠現貨銷售價格與復合膠升水再度擴大到2000元/噸,可能影響到國產膠銷售

競爭力。目前東南亞并沒有出現沒有干膠供應的局面,國產膠現貨價格進一步上漲需要外盤配合。

  滬膠由于國產膠產量少,交割標的有限,出現一定價格泡沫也在情理之中。但滬膠期價與現貨價格脫節時間不會持續太長,畢竟滬膠市場并沒有出現接實盤的多頭主力,所以滬膠期價最終上漲空間還取決于外盤價格上漲幅度。滬膠期價上漲趨勢沒有改變,只是對于滬膠期價上漲節奏,投資者要更加謹慎把握。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