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正文
 

電解鋁供應充足產能過剩 滬鋁有望維持爬升格局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8日 05:45 中國證券報

  香塘偉業 吳守祥

  盡管倫鋁追隨銅鋅連創新高,但滬鋁爬升速度相對緩慢。究其原因,一是人民幣相對于美元的升值預期,二是中國電解鋁供應充足和產能過剩。

  對于人民幣升值問題,從市場預期來看,短期內上升幅度并不大,因而對于價格的
影響不應該這么明顯。至于中國的電解鋁供應充足和產能過剩狀況,一種看似狹隘的觀點認為,凡是中國需要進口的商品就上漲,甚至狂漲;凡是中國凈出口的商品就低迷,甚至一跌再跌。從許多商品的實際價格走勢來看,不能排除這種觀點的部分正確性。但是筆者經過對電解鋁市場結構仔細分析后發現,中國鋁市場并不是簡單的凈出口,確實需要認真考究。

  先看一個例子,“五一”節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早間,由于受到中國

人民銀行提高貸款利率的影響,國際、國內的鋁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這時候包括關鋁股份在內的許多電解鋁生產企業的
股票
都有不同程度的低開,然而到臨收盤時,鋁價和股價都有所反彈,山東鋁業的股價竟然近乎漲停,什么道理?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電解鋁有部分出口,但電解鋁的重要原料氧化鋁,國內是供不應求的,一半依賴進口。山東鋁業恰恰就是著力提高氧化鋁生產能力的企業,而且就在4月28日,繼去年10月和12月兩次大幅調高國內氧化鋁價格后,占據中國氧化鋁市場供應量一半份額的國內鋁業老大———中鋁集團(山東鋁業的大股東)再次宣布將其氧化鋁現貨銷售價格上調8.7%至5650元/噸(事實上,中鋁提價后,國內氧化鋁價格還是比國際低不少。目前,中國進口氧化鋁的港口交貨價為每噸6300元左右)。山東鋁業的股價受此影響不能不漲。

  原油價格漲到70美元時,有人拿銅和原油相比,認為銅也有可能瘋漲,可是大多數分析師卻認為不會。理由是,銅不像原油那樣不可再生,是完全可以再回收利用的資源,而且不會同地緣政治糾纏不清。

  市場完全出乎人們的預料。不僅原油大漲,銅大漲,就是鉑金、黃金、糖、天然膠也都瘋漲。市場已經意識到,這輪部分商品的大牛市不全是供求關系決定的(因為許多供求關系并不怎么緊張的商品同樣大漲,如黃金、鋁等),也不全是美元貶值造成的(因為同樣以美元報價的國際玉米價格仍然偏低),而是利率和

匯率、政治和經濟、貿易和金融糾纏在一起的經濟學家所稱的“超額流動性”造成的。以期貨市場的話來說,就是應對通脹預期的保值需求和投機需求不斷疊加和膨脹的結果。

  銅鋁都是有色金屬,而且在某些地方還可以替代,然而鋁價相對于銅價的漲幅實在偏小。從供求角度來看,2005年的全球鋁供應量仍然超過消費量,國內仍有高達200萬噸以上的閑置產能。2005年虧損的80個鋁冶煉企業幾乎全部是電解鋁企業,虧損額13.1億元,同比增長1.1倍。4月份,國家剛剛出臺了《加快鋁工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將通過各種政策抑制投資過熱和控制本已不足的鋁資源的出口(中國鋁儲量僅占世界總量的2.4%,但年開采量卻占全世界開采總量的8%)。可見抑制投資過熱的本意并非打壓價格,相反將有利于國際國內鋁價的穩固和提升。最近國際市場公布的鋁庫存下降了13萬噸,2月份也下降了十幾萬噸,預示著全球鋁市場的供需狀況向平衡偏緊的方向轉變。但是從LME4月28日公布的庫存數據來看,仍然高達741625噸。如希望價格持續上漲,還需要庫存持續下降加以配合。

  鋁價被動上漲主要來源于成本推動。以中國為例,生產成本的上升不僅來自于進口氧化鋁的漲價,還有能源產品漲價導致的電力提價、運費提高、出口退稅等優惠政策的淡出,以及加征出口關稅等等。一句話,包括人員工資在內的幾乎所有的生產成本都在上升,鋁價受到成本上升的推動不能不漲。

  目前鋁市場的持倉量,已經創造一個歷史性的高位。上海鋁持倉由2005年12月底的78860手,到2006年2月17日的200854手。就是面臨“五一”長假,到4月28日收市仍有持倉244188手。LME持倉也由2005年12月底的425800手增加到2月16日的517379手。4月27日再度擴充為553046手。這顯示進入期鋁市場的場外資金不僅沒有大規模撤出,而且不斷加倉。雖然持倉量大只代表市場分歧較大,并不一定就漲,但是結合當前有色金屬市場的牛市氛圍———比如全球經濟高速成長、相對較低的利率、美元貶值、地緣政治緊張等,結合“五一”期間LME銅鋁再創新高的現實,筆者認為滬鋁有望維持爬升格局。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