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其他評論 > 正文
 

告別低利率警惕商品牛市終結 究竟是調整或轉勢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6日 05:36 中國證券報

  李華權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大潮出現漸退跡象。今年以來,黃金、銅、天然橡膠等由強勁上漲轉入震蕩下行,原油價格更是早已從高位滑落,反映全球商品價格變化的CRB指數也由2月1日的350.96下降到目前的320.44,降幅高達7%左右。

  利率升高結束商品牛市

  之所以得出上述結論,并非完全是因為這些商品的價格目前都處于下跌階段,而更多是因為支持這些商品價格繼續上漲的低利率環境已不復存在。

  本輪牛市產生于全球性低利率背景中。低利率對于生產和消費都具有較為明顯的刺激作用,容易引發通貨膨脹,而后者的直接表現就是物價上漲。更為重要的是,低利率環境促使投資者將資金轉移到有實物價值的期貨商品之中。隨著大量投機資本的涌入,商品價格自然被越炒越高。如果說很多商品在牛市前半程的上漲是印證其供不應求的基本面狀況,那么后半程的暴漲則更多是體現其金融屬性而非商品屬性。因此,本輪牛市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2001年以來全球的低利率環境。

  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加息過程,低利率環境發生改變,商品價格的繼續上漲難以持續。自2003年6月30日美聯儲啟動加息以來,已經通過14次加息使利率由1%上升到目前的4.5%。而且根據目前美國經濟狀況,市場普遍預計加息進程并不會就此結束,有望在6月底前達到5%以上。通貨緊縮政策不僅將直接削弱資源性商品的消費能力,改變近幾年來商品市場的供求格局,同時也將促使商品價格泡沫逐步破滅。

  究竟是調整還是轉勢

  有觀點認為,全球經濟發展對資源類商品的需求呈剛性增長,尤其是中國、印度等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將使資源類商品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狀態中。與這樣的經濟形勢相對應,資源類商品價格也將運行長期牛市。

  這種觀點不能說沒有道理,但關鍵要看價格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價格本身是把雙刃劍,價格過高也同樣將抑制商品的消費。以銅為例,高企的銅價已經使中國銅加工企業處境極其艱難,難以實現生產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嚴峻的形勢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是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緊張,資金鏈條隨時可能斷裂;其次是資源類商品價格普漲造成企業生產成本上漲;第三是加工費上漲速度遠低于銅價上漲速度;最后是價格上漲帶來企業經營風險加大。

  不過,從歷史上看,大牛市過后必然要經歷一段寬幅震蕩后才能轉入熊市下跌階段。因此,目前的震蕩下跌并時有反復既不能簡單地看作牛市過程中的一次調整,也不能輕率地認為是熊市開始。這個階段介于牛市和熊市之間,是轉折階段。

  基金退場意味著牛市結束

  基金是創造資源類商品價格

神話的始作俑者。在擺脫了供求關系的束縛后,價格漲跌完全由基金買賣行為所控制。而從當前情況看,基金正在逐步撤離商品期貨市場。以銅為例:2006年初至今,基金凈多頭寸呈持續減少狀態,2月14日的CFTC持倉報告顯示基金凈多頭寸只有603手。2月21日的報告中,基金持倉方向已轉為凈空,并在此后的一周繼續增加。事實上,原油及黃金市場也在上演著同樣的故事。

  基金在商品期貨市場的撤退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商品期貨市場供求關系的改變使基金賴以盈利的基礎和模式不復存在。基金向來是打著供應緊張的旗號來炒作銅價的,但現在供應缺口的縮小以及庫存的增加都在表明供求關系正在趨于平衡。而現貨升水的大幅度下降則使基金失去了長期持有多單而獲得穩定升水收益的盈利模式。其次,利率的提高使基金用資成本加大,也促使一部分基金資金回流。美聯儲不斷加息不僅使基金負擔更多的貸款成本,而且也將使基金的部分資金重新成為銀行存款。再次,美元

匯率的提高以及
股票
市場的好轉使商品市場對基金的吸引力下降,分流基金的部分資金。2005年初,美元匯率開始重拾升勢,美國股票市場也保持上揚,這兩個市場所預示的投資機會及盈利空間都是非常巨大的。作為曾經的主戰場,這兩個市場對基金資金的吸引力之大恐怕是其他市場難以企及的;最后,商品高位價格使基金未來可預期的盈利空間縮小,風險的逐步加大促使基金鎖定盈利、平倉出場。

  因此,一旦有確切證據表明基金已經完全撤離市場,就有理由相信商品價格的牛市已無法持續下去了。盡管還難以確定宏觀基金是不是會反手為空,但牛市的結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