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忘掉便宜的石油 三個因素可能觸發新危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6日 08:51 中國經濟時報 | |||||||||
-斯坦利·里德 三個因素可能觸發新危機 僅僅在一個月以前,似乎看到一個機會,2006年將打破連續5年油價上漲的定勢。但這種可能性不再有了。進入新的一年不到3周的時間,美國輕質原油在2006年下降到去年的每
兩個重要的石油出口國伊朗和尼日利亞出現政治騷亂,以及布什政府決心對伊朗的核計劃實行制裁,是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這三個因素將油價推向去年9月份(當時颶風損壞了美國灣區沿岸的石油設施)達到的70美元以上1桶的高水平線。1月17日,每桶油價上漲2美元以上,接近67美元。1月18日,油價出現回落:美國2月份交貨的基準期貨合同油價從前一天的水平稍微下降,為每桶65.78美元。 油價最近出現上漲,主要是由尼日利亞的石油產量每天減少200000桶以上,以及對伊朗可能大幅減少石油產量的擔心引起的。雖然在尼日爾河三角洲的石油設施周圍騷亂不斷對油價有影響,但世界能夠經受住尼日利亞每天減產數十萬桶的損失。然而,伊朗的石油停止出口將是更加嚴重的問題。倫敦全球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利奧·德羅拉斯說:“坦率地說,我們不能應付伊朗石油的損失。” 這種計算是非常簡單的。世界上每天多余的生產能力大約為200萬桶,幾乎全部在沙特阿拉伯。伊朗每天的出口量減少250萬桶,就會突破一個極限,不知道將會把油價推送到什么高度。紐約的獨立調查機構Foresight Research公司的分析家伯納德·皮奇說:“由于目前石油供應的平衡很不穩定,伊朗不用花費多少力氣就能實現自己的企圖。”他還說,這種情況在5年前是不會發生的。因為當時世界石油的供應非常充足。 消費者祈求好運氣 在紐約和倫敦的石油期貨市場,擔心和厭惡的情緒不斷增加。至少在短期內,決定價格變動的,不再是業界的基本原理。可以預料,在最近幾周,短期石油交易商紛紛轉向這種立場的反面。一些所謂“非商業交易商”,包括對沖基金和其他的“非商業交易商”增加了13467個長期原油合同,并且減少了一些短期合同。 但是,這種行動讓“金融石油玩家”(financial oil players)仍然熱衷短期合同,為1月17日油價的大幅上漲提供了條件。華盛頓咨詢單位PFC Energy能源公司說:“如果地緣政治對油價保持看漲,剩下的短期合同將尋找‘出路’,對油價增加產生進一步的支持。”該公司認為1月17日油價上漲,“明顯地有許多基金在購買”。 世界很快會失去伊朗的產量?許多分析家對此表示懷疑。首先,雖然伊朗的領導人揚言,為了保衛他們的核計劃,伊朗可能削減石油產量懲罰美國,但這樣做將使伊朗失去它主要的外匯來源。伊朗去年出口石油賺取了350億美元。使它有充足的資金購買外國的商品。失去這筆收入將會在國內引起不滿的浪潮。倫敦全球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利奧·德羅拉斯說:“不認為出現最壞的情況有太多的可能性,因為這樣大家都是輸家。” 如果中東和別的地方的緊張局勢緩和,消費者可能碰到好運氣。德羅拉斯表示,如果政治大火燃不起來,油價可能下降10美元。其理由是,美國的原油存貨在其5年的平均水平以上。大多數分析家認為,2004年需求大幅增長引起了油價突然上升,在一個需求平和的2005年之后,2006年需求增長適度。同時,今年的供應形勢將有所改善。 劍橋能源研究協會的歐佩克分析家維拉·拉道塞特表示,在2006年末,歐佩克的多余生產能力將上升到每天300萬桶。非歐佩克石油供應,由于受美國的颶風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在2005年的增長下降到零。但在2006年可恢復增長。 市場只有很少的選擇 盡管其他的方面有一些有利因素,石油市場可能還有一段時間會緊張不安。伊朗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爭吵,如果不是很長,也可能持續幾個月。歐洲與伊朗談判一個核協議的努力似乎不成功。現在這個問題可能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但不難看到布什政府和國會對緩慢的國際外交速度和尋求選擇對伊朗施加壓力的方法用完已經失去耐心,美國使伊朗就范的選擇是有限的。由于美國在與伊朗接壤的伊拉克承擔了很重的義務,發動一場規模大得足以推翻伊朗政府的入侵戰爭不僅有風險,而且可能力不從心。對伊朗的軍事行動可能引發目前市場擔心的石油危機。甚至美國采用限制伊朗的石油出口,或禁止別的國家投資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辦法似乎也有很長的路要走。歐洲、俄羅斯和中國都與伊朗有廣泛的經濟聯系,它們會反對美國的做法。1月18日,中國與伊朗簽署了一個開發里海石油的協議。 伊朗問題不是市場必須對付的惟一嚴重問題。尼日利亞石油工業和幾乎占尼日利亞石油產量一半的殼牌石油公司,正在經歷真正的困難。1月11日,殼牌石油公司位于尼日爾河三角洲西部的一條輸油管道發生爆炸。這條管道每天輸送106000到石油出口港福卡德斯。同一天,武裝人員綁架了4名殼牌石油公司的合同工人做人質。結果,殼牌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亞的石油日產量減少115000桶。這家公司說,一旦事態平息,它將恢復運營。但當地的抗議者希望向石油工業施加更多的壓力。然而,即使伊朗和尼日利亞的緊張局勢得到緩和,其他石油產地,例如加勒比地區,也難免不出新的問題。 (作者系《商業周刊》駐倫敦首席記者,郎楷淳編譯自美國《商業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