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改變美國的能源霸權政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1日 08:32 中國青年報 | |||||||||
王沖 古巴西北海岸之下,埋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多年無人問津,美國更是不準自己的石油公司去開采?墒,當中國的石油公司中標獲得開采權后,麻煩就來了,美國的國會議員認為:“我們家門口的資源怎么能讓中國來開采?”他們的抱怨很快被《紐約時報》、CNN等媒體報道,成了美國政壇的一個熱點話題。
美國國會里有一批人“逢中必反”,在能源領域更是起勁兒。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是2005年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因為美國國會的介入以失敗告終,理由是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在世界范圍內,美國也以各種方式遏制中國能源公司的業務拓展?梢哉f,世界各地哪里有中國石油公司的影子,哪里就有美國的反對之聲。 2004年初,中石化參與伊朗油田項目的競標,據說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有關人員曾經與中石化進行接觸,要求中石化退出競標。在蘇丹,中國在遠離達爾富爾的地方擁有能源項目,可美國硬是有人把蘇丹的人道主義危機和中國扯在一起;在沙特,中石化2004年中標開發一個天然氣項目,美國人開始擔心,五角大樓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一旦中國和沙特阿拉伯關系密切,將“對美國國家安全帶來影響”。 當然,中國到美洲參與石油開采,更讓視美洲為“后院”的美國不安。2004年,中國的石油公司和加拿大的石油公司進行談判,準備開采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油砂,《紐約時報》的報道認為,中國對石油的渴求已經“求”到了美國的大門口,這筆交易將給一向平穩的美加能源關系制造不安。如今,和美國的眼中釘古巴做生意,美國更是打心眼里不舒服,用布什政府最新版本的“國家安全戰略”的話來說,就是“中國領導人好像鎖定了世界各地的能源供應”。 美國批評中國能源饑渴,可自己卻是世界上的頭號能源消費大國,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數據,中美兩國消費的原油接近世界原油消費量的1/3,中美兩國每天消費原油2800萬桶,而全世界每天消費8430萬桶。但有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石油消耗為每天668.4萬桶,比美國少得多,僅占全球石油消費總量的8.3%,另外,中國人均石油消費小于兩桶,遠遠低于美國人均消費25桶的標準。 從2004年石油進口統計來看,中國13億人口,進口石油1.68億噸;美國2.8億人口,進口6.4億噸。相比之下,中國進口石油并不多。2004年中國凈進口原油僅占世界原油貿易量的6.3%,大約是同期美國進口原油的1/4,日本的1/2。2005年,中國石油日消費量比2004年僅增加3%。 上述數據只能說明美國消耗的石油世界第一,說明不了美國的霸權;可當它把這種第一視作理所應當并采取不正當手段圍堵其他國家的正常商業活動時,就顯示出其霸道之處。這方面,美國的某些做法著實露骨,當中國和產油國政府簽署協議時,美國建議“應該更多地采取市場行為方式”;可當中國的企業按照市場法則競購美國的公司時,卻又被納入政治范疇,不得不以退出而告終。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為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算是盡了地球村村民的義務,同時也有權利通過正當途徑使用資源。石油、天然氣都是不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地球上的人都有節約能源的義務,人類也必須在新能源的開發方面探尋出一條新路,因為總有一天石油會用光?上В萍碱I先的美國卻在節能領域落在后面,它圍堵其他國家的石油開采,為的是自己可以使用廉價油。 對此,具有深刻石油背景的布什總統班子負有責任。1973年發生石油危機時,新能源、節油措施被重視;克林頓執政時期注重高科技,能源領域的研發也受到重視;布什上臺后,好多節能項目被放棄,為了石油打了一場伊拉克戰爭,所謂國家安全,不過是為了石油行業的利益。 從長遠來看,過度依賴便宜的石油其實對美國不利。在美國,也有有識之士意識到能源合作的重要性。民主黨參議員利伯曼認為,美國和中國應該在能源開發和能源研究方面合作,否則,兩國對能源的需求將掏空外國供應商,導致沖突。著名的中美關系問題專家蘭普頓認為,中、日、美必須建立能源合作機制。這個機制包括能源的協調、應急機制、節約能源的技術等。用這個機制來解決矛盾,不僅對亞洲和平有益,也對世界和平有益。蘭普頓的建議似乎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思路,市場上買家聯手平抑物價是最常見的手段,能源合作其實是中美最有前景的合作領域,不過操作起來難度太大——因為美國不想和中國分享世界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