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疲軟表現由來已久 需求遲滯燃料油上行乏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0日 10:23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格林期貨 李冬梅 5月9日,整個商品期貨市場一片紅火,金屬、天膠以及一直表現疲軟的農產品均大幅反彈,而與之相對的是前期還牛氣沖天的滬油,卻在短暫的上沖之后,震蕩回落,終盤收低7點,主力合約的換月并未給市場帶來任何牛氣。那么在這一片漲勢之中,滬油后期將如何演繹呢,筆者希望從燃料油現貨市場情況進行分析,來判斷滬油后期走勢,以期拋磚引玉。
現貨疲軟由來已久 我國燃料油已經成為除原油之外的最大進口油品,其主要消費領域包括電廠、船舶、地煉及陶瓷廠、玻璃廠等等。但自2004年起,由于國際原油價格大幅飆升,而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又限制了國內的漲幅,使得地煉的利潤空間不斷縮水,其開工率年均不過50%,因而對燃料油的需求出現下滑之勢。另外燃料油的主要用戶是電廠,也是目前現貨市場上主要的采購方,雖然有廣東政府的補貼政策,但是依然是入不敷出,在燃料油價格達到3000元/噸以上時,其利潤空間變沒有了。因此,這種燃油發電廠要么積極改裝設備,使用國產燃料油,要么減少負荷,盡量少發電,只有迫不得已才入市采購。而那些玻璃廠、陶瓷廠要么采取更新設備,要么關門大吉,而船舶用油雖然穩定,但卻以380CST居多。因此,可以說成品油價格改革和電價改革配套方案的出臺,才能夠解決地煉和電廠的需求遲滯問題,而燃料油又存在一定替代性,因此進口燃料油現貨市場疲軟仍然要持續。 自今年年初以來,新加坡燃料油市場在BP、殼牌等國際石油巨頭的推動下,不斷走強,即使庫存大漲,需求不旺,也絲毫未改其牛氣沖天的架勢。然而這種有價無市的虛假熱鬧,恐怕維持不了多久了,中國買家在“5.1”長假前后都沒有大舉入市尋購,導致現貨價差走疲,市場正失去上漲動力。 黃埔市場價格抗跌 國內的黃埔市場價格十分抗跌,大概是前期的倒掛令貿易商吃了太多苦頭,在對原油后市看好的預期支撐下,180CST依然保持在3730元/噸附近的高位,并已經出現了大約150元/噸的利潤空間。同時夏季將至,貿易商們當然愿意賭注用電高峰到來前,電廠主動購買。而另一方面,雖然國際油價近期有所回落,但依然有超過23%的漲幅,而我國政府此前的一次調價幅度也遠未達到市場預期,因此,近期成品油調價之風又開始傳播,各方人事紛紛囤積油品,煉廠的開工率也稍微有所抬頭。 同時,黃埔市場4 月共有逾100萬噸的船貨抵港,較3月76萬噸的到貨量大幅上漲39.51%。盡管如此,3月黃埔新加坡油到貨量在32萬噸,但4月直餾油所占比重最大,而新加坡油僅占28.31%為30萬噸。因此進口商手頭存貨仍然偏緊,支撐著價格高位波動,本月黃埔市場均價漲幅達6.75%。 但是,這種需高恐怕不能持久。我國的成品油價改一定是漸進式的,即使成品油提價也不會太大幅度,這就限制了地煉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小燃油電廠還可以在夏季用電高峰來臨前支撐1個月左右,因此他們的需求短期內也不會特別好的恢復。預計5月上旬有43萬噸的到貨,其中新加坡油有3船約13萬噸,這無疑對補充庫存是一利好。在供給增加,而需求遲滯的背景下,黃埔市場價格回落也是指日可待。 綜上所述,燃料油自身的基本面情況不容樂觀,沒有了現貨市場的需求支撐,又伴隨國際原油的調整,滬油上沖乏力就不難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