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正文
 

兩家壟斷統一定價 石油期貨重建遇阻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6日 16:40 中國產經新聞

  兩家壟斷 統一定價

  石油期貨重建遇阻

  CIEN記者 朱力 報道

  近來國際油價的巨大波動似乎為中國石油期貨的問世又吹響了一次號角。

  4月3日,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向記者證明了這一點:“面對動蕩的國際石油市場,中國將在‘十一五’期間重啟石油期貨。”

  然而,石油期貨從醞釀到出臺,還有一段艱難的路程要走。

  中國曾于1993年在上海和北京首次推出石油期貨合約,但兩年后因為過度投機而撤銷。十余年后的今天,它的再次問世已成為石油界和期貨界最期待的事情。

  中國不具備話語權

  “每一次石油價格巨大波動時,人們都會重新想起石油期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部長馮飛說。

  馮飛是多次提到國內推出石油期貨的重要人士之一。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基本構想》的主筆,他對CIEN記者說:“無論是石油生產國還是消費國,對石油的需求比較大的國家,就應該考慮有石油期貨交易。

  根據有關協議,我國將在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后3年內對外資開放石油零售市場,5年內開放石油批發市場。屆時外國企業將帶著價格制定優先權和石油期貨套期保值的雙重優勢進入國內石油市場。如果國內企業無法通過石油期貨交易避險,就會處于更加被動不利的境地,甚至會威脅到企業的生存,更談不上參與國際競爭。

  “現在想起來還心有余悸,”南方航空公司的一位人士對記者回憶,1999年,國際油價從近10美元上漲到近40美元,從該年11月份起,航油價格也上漲了8次,漲幅高達86%,中國航空業不得不為此多支出40億元,南航損失近億元。“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雖然不能立刻引起國內價格的變動,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傳遞,肯定會影響到我們的經營。”

  浙江省一家中等規模的石油公司總經理趙先生告訴記者。趙急切地等待著石油期貨的開放。

  趙所在的企業擁有一座5000萬噸級油輪碼頭,3000萬立方中轉油庫,主要采購大的石油企業油品再轉賣給小的批發商或加油站。在油價劇烈上漲時,趙的企業常常會遇到上游廠家毀約或提高價格的要求,價格下跌時又會遭受巨大損失。趙告訴記者,因為上游基本被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企業壟斷,像他們中小規模的石油批發企業,在石油價格波動時只能坐以待虧。

  而國際石油價格每上漲1美元,我國進口石油每桶要多支出5美元。“一旦在國內開辟石油期貨市場,我們就可以力爭在石油價格上有更多的發言權。”馮飛說。

  交易市場摩拳擦掌

  隨著油價的波動,期貨市場也隨之起伏不安起來,國內多家期貨交易所已經展開了一場石油期貨交易爭奪戰。

  現任上海浙石期貨經紀公司董事長的張洋,早在1993年中國組建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時候,就被公司派到交易所擔任首席出市代表,成為上海石油交易所的第一批“紅馬甲”,親身經歷了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成立、成長到關門的全過程。他認為,中國目前的油價機制沒有充分考慮國內生產成本,也忽視了國內市場的供求關系,油價機制實效性差,有悖價值規律。

  現在,上期所正不遺余力地爭取讓石油期貨再現上海灘。上期所提出當前的新產品研究開發戰略規劃是:“加緊鋼材、鉛、鋅、石油期貨和銅期權等品種的開發及上市準備,力爭取得重大突破。” 

  這是充滿懸念的石油期貨市場投給人們的第一顆重磅炸彈。但記者了解到,可能恢復的上海石油交易所大概只能進行現貨交易,不可能進行期貨交易。一方面國家還沒有放開相關政策,另外拋開上海期貨交易所另辟新的交易市場無疑會造成資源浪費。

  第二顆炸彈接踵而至。近日有消息傳出,廣東省與港交所0388曾接觸,研究在港開辦石油期貨市場。

  港交所發言人對有關消息不予評論,但表示,港交所在2003年與上海期貨交易所商談合辦期油一事至今仍在進行,推出與否的決定權在于市場。

  除上海、廣州外,大連商品交易所同樣不甘寂寞。該所總經理朱玉辰說,該所已展開了原油期貨的開發設計工作,但由于起步較上海晚,大連似乎有意避開上海的強項——燃料油,轉而強調其發展原油期貨的優勢。

  同行業同床異夢

  但是,就在期貨交易所爭奪石油期貨“執照”的過程中,卻有不同的聲音傳出。中國石油期貨的現實之癢,最終的矛頭都將指向同一個落點——中國石油兩大巨頭的壟斷體系。

  有媒體披露,國內某石油巨頭反對過早設立石油期貨。某石油集團老總表示,由于國內只有兩家石油公司負責

成品油的批發,市場經濟還在過渡中,所以現在設立石油期貨市場的條件仍未成熟。

  北亞期貨北京研發中心張天明認為:“由于國內的石油提供商主要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它們在流通市場的壟斷地位,就決定了它們對原油市場的價格變化缺乏風險意識。”而且,進行石油期貨交易勢必要打破目前石油統一定價的格局,兩大石油巨頭的壟斷將直接面臨這一格局改變的挑戰。所以,很難想像,如果大家對此不支持或者意見不統一,那么石油期貨的推出仍將具有難度。

  鄭州商品交易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國內石油是專營,不是市場化的品種,起碼經營不是市場化的,而期貨交易的基礎又必須是市場化的品種,比如小麥、大豆。也就是說,目前的石油專營狀況不解決,搞出來的石油期貨也難以健康發展。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指出,從市場主體和機制上看,中國石油市場的發育和形成仍然任重道遠。目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石油公司下屬油田和煉油廠,作為“成本中心”,是完全的生產車間,特別是石油公司改制上市后,進一步強化了對下屬企業的控制力,目前國內的石油市場基本是一個“兩個人”的市場,從供應方看,市場主體嚴重缺乏。

  在這種流通機制下,石油流通體制改革迫在眉睫。業內人士認為,

成品油價格改革的關鍵點,是價格要與國際接軌。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87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