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泡沫困局:市場異動源于心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6日 22:01 財經時報 | |||||||||
一位國王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他自己雕刻的女神塑像,并成日茶飯不思地期盼著雕像能夠變成活人。他的真愛感動了上帝,冷冰冰的石雕終于活化為沉魚落雁的血肉之軀。 古希臘的這個神話故事,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皮格馬力翁效應”,喻指心理期望對行為結果的較大影響。
在實體經濟難以有效解釋國際商品市場風馳電掣般的走勢變化之時,心理學視角的考量為理解市場波動,提供了一個兼具感性之生動與理性之深度的選擇。 異動源于心動 五年來一直風光無限,在本月前兩周更是瘋狂飆升的國際商品市場,從第三周開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了下降通道。 這一市場轉變雖然在方向上應驗了我上周《市場對“伯南克權杖”不設防》一文中的預測,但誠實地說,我當時所言的“貨幣政策時滯”并沒有現實中那么短。 根據美國學術界的實證研究,美國貨幣政策的外部時滯,也就是從貨幣政策轉變到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的時間間隔,大概是3到6個月。也就是說,市場2周內的“變臉”,并不是貨幣政策效果“姍姍來遲”所能解釋的。 從市場表現看,指數基金的大規模拋售是引致市場轉向的重要因素,但關鍵問題就在于:讓指數基金有此異動的原因是什么? 這個問題的求解從心理角度切入更為合理,因為心理變化總是具有超前性、瞬時性和易變性的,這與市場短期波動特征遙相呼應。 通過“皮格馬力翁效應”這一“預期自我實現”的傳導機制,市場心理對國際商品價格產生了變化無常的復雜影響,尤其是當宏觀經濟局勢風云變幻而彷徨猶豫之時。 美元未明 政策不清 市場心理的彷徨,首先來源于美元幣值的頻繁波動。 在一段時間的萎靡不振之后,不被市場看好的美元突然在近來出現了些許反彈,這讓市場預期發生了悄然變化。 國際金融衍生品大多以美元標價,這意味著在其他因素不變的前提下,美元強則期價低、美元弱則期價高。 前段時間國際商品市場的瘋狂,部分原因就要歸因于市場對美元的看淡,但美元近期的匯率變化讓這種看淡心理出現了些許動搖,這直接導致了現實期價的下降。 與此同時,對貨幣政策的預期近來也出現了些許變化。 一方面,美聯儲強調了加息政策的實際影響,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行長5月19日就明確提示市場,要小心“在政策周期中往往難以注意到的滯后影響”,這實際上形成了對市場走低的暗示。 另一方面,通脹驟然抬頭放大了美聯儲延續加息步伐的可能。美國4月份CPI上升了0.6%,高于預期。多次表示“將以維持物價穩定為首要目標”的伯南克,可能會更加堅定地動用貨幣大棒。這種貨幣收緊的未來預期很快就體現在了現時期價的下跌之上。 心理承受之輕 市場心理的彷徨,最后也源于市場心理本身的脆弱。 這一點看上去有些不明就里,實際上此種來源也沒有任何形式的現實支撐,純粹是一種市場心理的自我演化。因為第2周的瘋狂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市場自身的膨脹。 在一擁而上的狂熱氣氛中,期價“因為高,所以繼續高”。但這種狂歡在突破長期歷史紀錄之后,就陷入了一種后繼乏力的恐慌,畢竟所有人都清楚“羊群效應”之下市場高價的泡沫性。 當這種位于巔峰的脆弱不斷被媒體、分析師和監管者警示之后,市場心理在缺乏有利現實因素的背景下進一步陷入慌亂。在越來越多的人不相信奇跡還會繼續上演之時,市場高價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潰。 管仲有言:“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市場非理性的瘋狂飆升,自然會伴隨著非理性地“跌跌”不休。與這種短期市場波動如影隨形的,是市場心理的波瀾起伏。 正是基于此種分析,5月第3周的市場異動對于長期走勢的確定并不能提供太多支持。在美元長期走勢尚不明朗、國際貨幣環境依舊暗礁四伏的宏觀背景下,國際商品市場很可能在短期中表現出高位震蕩的態勢。(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博士,曾在本報上期《市場對“伯南克權杖”不設防》一文中,準確預測“全球商品市場回歸理性指日可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