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期權需要循序漸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8日 10:4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李冰 北京報道 資本對于機會的追逐,就像老鼠對大米一樣,有著原始的割不斷的感情。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還在籌備,市場已經開始了對首批交易產品的猜測。 股指期貨還是股指期權
“根據我們的了解和推測,首批推出的產品應該是股指期貨,對于股指期權,還需要一段時間之后才有可能推出。”上海期交所的一位研究人士告訴記者。 “如果從市場影響力和市場風險的角度考慮,應首先發展股指期權;如果從操作風險方面考慮,首先發展的應是股指期貨。”深圳交易所研究中心研究員于延超認為。于剛剛完成了一份題為《我國發展股票指數期權問題研究——必要性、可行性與路徑選擇研究》的報告。 國際期貨期權市場的統計數據顯示,金融衍生品是期貨期權市場的活躍分子,在2002年,全球股市處于下跌狀態,交易所的金融衍生產品成交量卻大幅增長,合約增長率達到39%;而在金融衍生品中,利率期貨和股指期權又是交易的“大頭”。2004年,在交易量排前20名的衍生產品合約中有5個是期權合約,其交易量超過了其余衍生品合約的交易量總和。2005年,利率期權和股指期權的成交量更在全球領先。 在全球范圍內,交易所為了搶占市場的制高點,提高其在國際資本市場中的地位,使大量的國際游資流到自己的交易所,同時使自己在價格的形成機制中有更大的發言權,不斷推出股指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2003年,亞太地區股指類衍生產品的增長率都超過20%,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與臺灣期貨交易所股指類衍生產品的成長率分別達到508%與289%。 眾多專業人士一致認同的是,在所有的金融衍生品中,股指期權被認為是最可能先行突破的期權產品。 三隆期貨北京首席分析師、企業投資部總經理張鴻儒認為,在可選的金融期權產品中,股指期權是比較符合中國目前資本市場和監管體制的優先可選產品,而國際期貨期權市場風行的利率期權,在中國問世的可能性被排到了最后。 于延超認為,從國際交易所金融衍生品的經驗來看,在推出產品時,多數以股指期貨為突破口,隨后再推出股指期權。股指期貨、股指期權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差別不大。股指期權的操作性風險遠高于股指期貨,但其市場風險總體要小于股指期貨。 “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沒有必然聯系,但相對而言,股指期貨的設計和操作要簡單一些。”于延超認為。 “現階段對于商品期權,比如農產品、金屬和能源的期權,還正在醞釀之中,而金融期權交易量大,影響面更大,要想盡快推出,還是比較難的。”張鴻儒認為。他認為金融期權應該后于商品期權推出。 推出要循序漸進 雖然如此,金融期權產品的問世,依然需要循序漸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期貨證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認為,期權產品相對來說風險較小,對于期貨市場來說,是一種再保險的產品,但交易程序和規則也比期貨市場要復雜。因此,前期對市場以及投資者的普及和培訓是非常重要的。 “所幸的是,證交所已經先行推出了權證,而權證其實就相當于證券現貨市場的一只股票的期權,這為金融期權交易產品的推出以及市場對交易方式的認知,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廖英敏女士表示。 于延超認為,就金融期權產品的設計而言,應該先推股指期權,然后再根據市場以及個股的情況,逐步推出個股期權。他認為,股指期權是現金交割、歐式合約,其對沖的是股票市場的系統風險。此外,我國股票市場流通股規模小,缺少作為個股期權標的的藍籌大盤股;而對于監管體系來說,個股期權的推出,需要對個股有一個動態的監管和跟蹤體系,這顯然是在目前的條件下難以做到的。 廖英敏也認為,在產品的推出節奏上,一定要循序漸進,先推一兩個產品,試行一段時間之后,再考慮推出其他產品,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完善和提高監管體系。 “期權產品如果管理得好,對期貨市場降低風險是有幫助的。”廖英敏認為。 張鴻儒則認為,要讓金融衍生品市場繁榮起來,還面臨很大挑戰。“一方面是整個期貨期權市場信用體系的重建;另一方面,市場缺乏真正有實力的‘做市商’,缺少推動運轉的輪子。”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