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期市要聞 > 正文
 

2006金融衍生品元年 千億元人民幣活躍境外市場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4日 17:06 《時代信報》

  記者 張曉暉 報道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敲定

  “記得早年做恒指(香港恒生指數)的時候,一個月的收入輕輕松松就過萬元了。”重慶市內某期貨公司一位職業操盤手告訴記者,“現在,干這一行的都在等待金融衍生品的推
出。我個人估計,今年會有兩類金融衍生品出現在市場上,一是指數類期貨;二是商品類期權。”

  與業內人士的期待相應的是,記者近日從上海有關方面得知,中國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已獲批準籌建,并將落址上海。

  2月8日,上海市副市長馮國勤向參加金融工作座談會的幾百名金融高管透露,國務院批準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已獲準籌建,該交易所將在上海選址。日前,籌建領導小組已經成立,由

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任組長,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姜洋、中國證監會期貨部主任楊邁軍任副組長。至此,業內紛傳已久的金融衍生品期貨交易所花落何處一事算是塵埃落定。

  杠桿率可高達1∶1000

  何為金融衍生品?業內給出較為標準的答案是,由現有的金融產品衍生出來的新的金融投資產品,現在

股票市場上的權證,期貨市場建立在商品期貨基礎上即將推出的商品期權,外匯市場上的外匯期權交易、外匯保證金交易,以及即將上馬的股指期貨等都可以稱為金融衍生品。

  在國外,無論是在外匯市場還是證券市場,有些金融衍生品的杠桿率甚至能夠達到1:1000,即1美元可以撬動1000美元的資金,其高風險和強投機性常常令投資者望而止步。

  而在國外金融衍生品市場上非常有影響力的通常是各式各樣的對沖基金,比較有名的如金融大鱷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以及最近倫敦市場上熱捧金屬銅的巴克萊基金。

  一度火爆的衍生品交易

  早在1994年,中國曾有過金融衍生品交易,而且一度交易非常火爆,當時受到熱捧的是國債期貨交易。1995年,當時市場上最大的券商萬國證券在3月27日下午收盤的最后幾分鐘,惡意操縱市場而爆出有名的“3·27國債事件”,交易所無奈宣布當日收盤最后10分鐘的所有交易均無效,隨后國債期貨交易被終止。

  “從1995年的市場整頓到現在,已經整整過了10年,我們一直在等,去年權證的推行,如今三大期貨交易所關于期權規則的聯合制定讓我們看到了希望,2006年也許會成為中國金融衍生品交易元年。”前述的那位期貨公司的操盤手對記者說。

  市場上對于發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呼聲也日臻白熱化。2005年5月23日,香港交易所推出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期貨和期權合約,這是內地股指期貨第5次被境外機構搶先推出。上海證監局副局長黃運成撰文指出:內地股指期貨在境外被先行推出,無疑會導致內地股市現貨和期貨市場的割裂,為QFII利用境內外市場操縱價格提供方便,而國內監管機構對境外市場不具備監管權力,境內股市又缺乏規避風險的做空機制,這樣的狀況必然會威脅到我國的金融安全,推出我國的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已經是時不我待。

  市場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期待不僅僅體現于此,事實上政府也在不斷的努力。2005年權證的推行便是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初試,盡管不斷有聲音表示權證產品過度投機,然而其在推出后的短短數個交易日內即被投資者熱捧的事實證明了市場的確太需要此類金融衍生產品了。

  上千億人民幣活躍市場

  2005年,交通銀行推出的外匯期權交易理財產品給投資者參與外匯期權交易提供了一個間接的途徑。

  事實上,在沿海乃至內陸重慶的一些出口企業,自央行于2005年7月21日調整人民幣匯率以來,在一些遠期的交易合同中已開始采取類似于遠期合約或者期權的方式將交易匯率鎖定。部分企業老板坦言,為了規避匯率風險,已經通過境外交易商進行外匯套期保值交易,眼下,這種現象在沿海城市則更為普遍一些。

  “市場上其實早已存在地下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兩年來地下金融衍生品交易發展迅猛,如果我國再不發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份額恐怕將被境外的金融機構瓜分完了。目前已知較為火爆的交易品種是境外指數期貨如恒指、道指(道瓊斯指數),歐元、美元、日圓等外匯保證金及外幣期權。”

  “這部分資金顯然無法精確估算,但結合2005年證券市場的低迷表現,其恐怕要超過國內市場上的資金交易量。前不久

中航油的石油期權交易虧損5.5億美金,國儲局銅金屬期權投資也有上億金額的浮虧,以此種種來看,國內資金在境外從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量可能高達千億人民幣。”上述人士分析,“顯然上海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的成立是必需的。”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隱憂

  業內一些人士認為,2006年將是中國金融衍生品元年。然而后市的發展卻令人擔憂。

  股票市場現有權證,今后還可能推出指數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股指數期貨的推出必然引入做空機制,做空機制的進入對于目前尚處于弱勢的股票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還不得而知。股改目前依然在進程之中,期權產品如何設計,指數期貨對應哪些股票都會成為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面臨的難題。

  商品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然而外匯市場的金融衍生品就相當復雜。最重要的一點在于,目前人民幣匯率還沒有放開,在無法自由兌換的情況下,外匯市場上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顯得異常困難。

  但有一點我們卻是可以預見的,中國的金融市場必然會隨著上海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的成立而更加完善。國內數以千萬計的投資者也紛紛摩拳擦掌期待著股指期貨、商品期權、外匯保證金等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到來。

  ▲金融衍生品交易高風險和強投機性常常令投資者望而止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