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期市要聞 > 正文
 

定價權喪失的代價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3日 09:35 證券時報

  施永輝 大成基金管理公司投資部副總監

  自業內有人關注本土證券定價權喪失已有時日,而且也曾讓市場在2004年時熱鬧了一陣。然而,隨著西風東漸,很多人不但未能在價值投資理念深化中學會生存,反而連國人善于在不確定世界中思辨的能力都放棄了。如果說參考H股股價對A股公司估值定價是傳統的思路,那大宗商品價格也要看國際炒家的臉色則是2005年下半年以來的新風。

  從中航油事件到國儲銅風波,再追溯至1997年株冶事件,似乎中國真的是“錢多人傻”。現今,有色金屬(銅、鋅、鋁)、貴金屬(黃金)、大宗生活資料(白糖、大豆與棉花)等只要與中國的旺盛需求沾邊,其商品期貨價格就能創出新高。在“資本說話”的游戲規則下,如果說這種現實是對我們過去缺乏前瞻性戰略安排的懲罰,那在我們經濟日益對外開放的同時,金融市場上的定價權也日益喪失卻是讓我輩難以承受的未來。

  近半年來外資爭奪中國金融企業股權的消息不絕于耳,如美洲銀行出資25億美元入股中國建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和淡馬錫分別出資31億美元各購得中國銀行10%的股份、高盛集團和安聯保險等出資37.8億元美元購得中國工商銀行10%的股份、德意志銀行出資1.1億美元入股華夏銀行、凱雷投資集團等出資4億美元收購太平人壽25%的股權并增持到49%等等。如果聯系到此前幾年,外資多次指責中國國有銀行

不良資產并讓中國政府剝離并注資的歷史,才知道人家只是想很便宜就買到國內投資者高出幾倍才能買到的優質資產。

  眼下的

證券市場似乎也已經完全適應了放棄本土定價權的思路,而且在國家視野的掩護下尋找到一些“簡單有效的”盈利模式,比如和港股聯動,或者跟著QFII買公司……但這種模式的邊際效益終究會歸于平淡,而且誰又能保證這種模式不會被掙了大錢的外資說是“錢多人傻”呢?比較而言,也許循著
中國經濟
增長調整路線發掘自身優勢資源行業的價值,或者根據企業并購價值狙擊外資股權收購,特別是有著傳統價值基礎的民族品牌都應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前提是在喪失定價權之后,我們這些人還有足夠的思考能力!

  最后引用投資大師喬治所羅斯的一個評論共勉:“經濟歷史是由一幕幕的插曲構成,它們都是奠基于謬誤與謊言,而不是真理。這代表賺大錢的途徑。我們僅需要辨識前提為謬誤的趨勢,順勢操作,并在它被拆穿以前及時脫身。”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