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滬銅報復性狂飆 期貨市場不再相信國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1日 16:39 人民網 | |||||||||
由于中國銅企業沒有訂立2006年的購銅長單,2006年國內市場存在100多萬噸的供需缺口。如果國儲2006年不繼續向國內現貨市場供給銅的話,國際基金仍舊可以以這一缺口來推動銅價,讓中國的銅企業以更高的價格購銅。 剛剛恢復平靜的滬銅市場日前再起波瀾。
2005年12月26日,恰逢西方圣誕節,LME(倫敦金屬交易所)休市,滬銅市場卻上演了一出“報復性”大漲:在短短一天的時間里,銅價便上漲了1000多元人民幣。主力0603合約大漲1190點收報41680元,盤中最高漲幅曾達到3.4%。 “本輪滬市報復性反彈是在補漲,修復國儲一手造成的國內外比價背離局面。”一位銅貿易商說道,“國內銅價的補漲也反應了國內投資者已經對國儲產生了信任危機! 貿易商難耐持續虧損 按照正常的情況,國內銅價和倫敦銅價(即俗稱的“比價”)的比價應該在10.4左右。而在“國儲銅”事件中,這一比價竟達到了8.8以下。 “這就意味著我們進口一噸銅就要虧損5000元。”一位銅貿易商說道。 中國是一個需要大量進口銅的國家,10.4的比價標準是根據從倫敦買銅再運到國內的成本計算出來的,其中包括匯率、進口關稅、運輸費等。如果比價上升,即滬銅價格遠高于倫銅的價格,那么進口銅就可以獲利;比價下降,則貿易商從國外進口銅將會面臨巨大虧損。 從2004年開始,這一比價便開始逐漸下降。主要原因是國儲為了平抑銅價,不斷地在往期貨市場上拋銅。2004年的5、6、7三個月合約中,國儲向期貨市場拋出了4至5萬噸銅。“只要銅價一往上漲,國儲便開始拋銅!币皇袌鋈耸炕貞浀馈鴥Φ倪@種做法,最終導致了2004年的比價降到了9.3至9.5附近,最低甚至達到了9.1的水平。 這種比價的失衡狀態在2005年,尤其是“國儲銅”事件爆發以后更加明顯。 據前述貿易商介紹,去年無論銅的貿易企業還是加工企業都虧損嚴重。因為按照慣例,每年的銅進口量都是在前一年就定好的(行內人都稱其為“長單”),一般一家普通的貿易商一個月的訂貨數量在1000噸至2000噸。像五礦這樣的大型國有企業一個月的訂貨量在數萬噸。由于事先已經定好協議,即使面臨每噸5000元的虧損,這些貿易商也只能進口。 “我想,這次國內趁倫敦休假之際出現報復性的上漲,說明銅產業鏈上的企業已經無法忍受這樣的虧損!币晃毁Q易商說道。 市場不再相信國儲?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很多期貨交易員以及現貨商都向記者反應,滬銅在26日的大漲更深的含義是,市場開始懷疑國儲干預市場的能力,所以市場表現價格回歸,也就是說,國內銅價最后可能會選擇跟隨倫敦銅價,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緊隨國儲的動向。 此前盡管兩地銅價比價較低,但國內的供需狀況并不十分緊張,因為國儲一直在向市場上投放銅,正如國儲所說的那樣,它在履行平抑銅價的職能,即使無法影響倫敦的價格,至少對國內銅價也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另據一位銅貿易商向記者透露,很多現貨商因為相信國儲會繼續向現貨市場拋銅,所以去年在滬舉行的LME年會(一個傳統的國內貿易商向國外生產商的訂貨會)上,幾乎沒有一家銅進出口企業向國外訂長單,也就是說,2006年幾乎沒有從國外進口銅的合同。 “不訂立合同一方面是因為去年比價太低,虧得厲害,如果2006年國儲再干預的話,可能同樣會面臨虧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相信國儲會持續在現貨市場上放銅。”一位現貨商說道。 “但現在看來,國儲拋銅的事情已經有連續三周杳無音訊了。原先國儲對市場的承諾并沒有兌現!痹摤F貨商繼續說道。尤其是第四次拋銅,底價如此之高,在39000元人民幣/噸附近,反而推動了銅價的繼續上揚。并且,第四次拋銅之后,國儲也不再在其網站上做任何表態,令整個市場處于一種慌亂之中。 并且,在國儲擁有頭寸的期權宣告日之后,國儲便未在現貨市場上拋銅,這令很多市場人士對其“平抑銅價”的初衷表示出了懷疑:到底是平抑銅價,還是為其在海外的頭寸解套? “國儲既然要平抑銅價,其舉動就應該讓市場知道,因為我們現貨商的進貨策略必須將它的舉動考慮在內,但現在它不表態,令我們很失望,使我們最后只得選擇跟隨倫敦。”上述那位貿易商說道。 此外,引起本輪滬銅行情反彈的另一個原因是江西銅業的停產通告稱,其設備在檢修。但對此公告,坊間卻流傳著另一種解讀方式:江銅可能在同國儲換銅,或者干脆把銅提供給國儲。因為江銅的質量非常好,符合LME交割銅的標準,而國儲很多銅的質量都不是很好。 這種說法雖然未得到證實,但是記者在江銅上海辦事處了解到,前階段江銅的相關負責人曾應發改委的邀請去北京商討國儲一事。 雖然在國儲無語期間,期貨市場上傳出很多有關國儲拋銅的消息,但是市場對其的回應卻非常冷淡。 滬銅可能繼續上漲 從一些海外基金對2006年的銅價展望來看,很多基金仍舊看多。 英國巴克萊銀行和瑞富期貨經紀公司則認為,今年的供需狀況不會得到改觀,中國因素仍是主要推動銅價上漲的因素。并且,由于中國銅企業沒有訂立2006年的購銅長單,這令2006年整個國內市場出現了100多萬噸的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缺口。 “如果國儲2006年不繼續向國內現貨市場供給銅的話,國際基金仍舊可以以這一缺口來推動銅價,讓中國的銅企業以更高的價格購銅。”一位貿易商說道。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則在日前表示,應關注鐵礦石、銅等在內的9種工業基礎原料。歐美由于基本完成了產業升級,對這些工業原料的依賴程度已大大降低,因此會容忍其價格的大幅上漲。但反觀中國,由于產業發展階段的因素,對工業原材料的進口依賴增長很快。中國必須高度關注工業原材料可能出現的危機和市場波動,加強資源結構的調整和掌握。 “國儲銅”事件回放 2005年11月初,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SRB一高級官員表示,該局在倫敦的一名交易員可能未經國儲局同意私自建立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空頭倉位。 后據證實,該交易員建立了20萬噸的期銅空單,此后為挽回損失,國儲局圍繞期銅價格走勢連續4次拋銅對市場進行了干預,但迄今為止,這些努力均告失敗。本報此前曾對國儲干預過程作了連續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