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jīng) > 期貨 > 全球時代下的中國力量 > 正文
大通期貨 付春江
國儲拋銅后,國內(nèi)外銅價連續(xù)創(chuàng)出新高,整個國內(nèi)用銅行業(yè)被推到了一個異常艱難的困境當中。此前有不少人士認為,完全可以化中國因素為中國力量并試圖對國內(nèi)外銅價進行干預,但是殘酷的事實證明:中國因素上升為中國力量,好難。
應該說,嘗試化中國因素為中國力量的初衷應該是好的,但是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力量有一個正確的評估。不要以為看到美國政府對油價干預的效果,就認為以中國的力量也可對全球銅價進行打壓,因為至少目前來看中國的力量是不能與美國力量相提并論的,以美國的力量在干預油價前不但在市場上進行了大量的采購,并且在天時(颶風過后)、地利(70美元/桶)、人和(與OPEC進行同意協(xié)調(diào))等方面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充分準備,才收到比較理想的效果,我們在試圖利用中國力量干預國內(nèi)外銅價之前進行如此充分的準備了么?
記得在不久前召開的LME年會上,全球最大銅生產(chǎn)商智利曾預計,銅市2006年將出現(xiàn)20-30萬噸左右的過剩,未來三年價格將跌向2200-2400美元。但是不久之后當國儲聲明要釋放銅庫存來干預銅價的同時,智利政府銅業(yè)委員會Cochilco卻將該國2005和2006年的銅產(chǎn)量預估下調(diào),同時上調(diào)了銅價預估,委員會預期智利今年銅產(chǎn)量為537.2萬噸,此前預估為550.4萬噸。自那之后國際銅價就一直穩(wěn)穩(wěn)的運行在4000美元之上的水平,很顯然,銅的定價權(quán)是掌握在與炒家們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資源控制方手中,在力量對比方面本已處在下風的我們,在沒有掌握資源的情況下還要去妄談爭奪定價權(quán),最終吃虧的怎能不是我們自己?
最近很多專家撰文建議采取聯(lián)合談判的策略去爭奪相關(guān)商品價格話語權(quán)。筆者認為這種策略也未必見得會有好效果,因為我們不能冒置整個行業(yè)于死地的風險去與對手談判,到頭來對手還是會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來瓦解我們所謂的聯(lián)盟。爭奪稀缺資源定價的話語權(quán),首先應該順著國際炒家的思路相機主動采購(買單),先掌握住資源然后才能期望價格朝著有利于我們大局的方向靠近。大豆的例子就很顯著———因為無論何時中國商家一直是采取主動采購的策略,所以國際炒家即使做多也掀起不了太大的波瀾。
從歷史的角度看,國儲事件也不過是期貨市場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小浪花,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最終會將這件事逐漸淡忘。但我們需要記住的是,不要再讓類似事件重演。
隨著敏感時間之窗———12月21日(12月期權(quán)執(zhí)行日)的逐漸臨近,目前人們考慮更多的是未來銅價將如何演繹。
應該說最近國儲的舉動一方面對空頭人氣產(chǎn)生了重大的打擊;另一方面也鼓舞了某些看多者的激情,一些人士甚至開始鼓吹超級大牛市的論調(diào)。在筆者看來,過度的恐慌與憧憬都是不可取的,作為參與者重要的是密切關(guān)注市場等待入場信號的出現(xiàn)。某種角度而言,國儲在國際市場的失利或許將是銅價短期見頂?shù)闹匾鯔C,因為年底將至炒家們或許也想趁著干掉對手的契機兌現(xiàn)利潤來盤點一年來的豐碩成果。
不要因為國儲事件就失去對市場的理智判斷,市場有自己的邏輯,它會用自己的形式來告訴人們什么樣的行為會受到處罰,什么樣的行為會取得勝利。
最后,借用孫子兵法中的一句名言,給期貨市場的參與者及某些管理者共勉———“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