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儲任重而道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8日 10:47 證券時報 | |||||||||
將貿易商拒之門外的第四次拍銅2萬噸,流拍數量超過80% 李華權 12月7日,國儲局第四次拍賣如期進行,但結果卻出乎市場人士的意料。計劃拍賣的2萬噸儲備銅中僅成交3700噸,80%以上的銅流拍。這個結果與本次拍賣活動只允許生產商參加
國儲規定只允許生產商參與拍賣,而將貿易商拒之門外的用意非常明確:使拍賣的大部分國儲銅直接進入生產領域,緩解生產企業原材料短缺狀況;避免中間加價環節,增加國儲銅對生產企業的吸引力。可以說,國儲的出發點是沒有問題的,與國家對銅市場宏觀調控目的也是相一致的。但是問題在于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選擇這樣的拋銅策略是無法實現上述目的的。 真正導致中國用銅量萎縮的原因在于國內、外銅價大幅度上漲使國內銅加工企業無力負擔成倍增加的原材料采購成本。因此,國儲局調控國內銅市的重點應放在價格方面,而不是供應量方面。想在國內銅市場取得理想的調控效果,不打價格牌是不行的。 但從幾次拍賣的情況看,國儲拍賣的銅在價格方面并不低于目前的現貨市場價格,甚至與現貨市場價格持平,這就導致國儲拍賣對生產企業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以本次拍賣為例,國儲拍賣底價雖然定于39000元/噸,但實際成交價格一般都高于這個價格。而拍賣當天上海長江有色金屬市場1﹟銅價格為39200-39700元/噸,與拍賣底價相差無幾。如果把品質折舊這部分加上,國儲銅的實際價格基本持平于目前現貨市場價格。 同時,國儲也沒有充分考慮生產商的實際狀況。在國儲的拍賣公告中明確規定:每一輪拍賣數量為100噸。這就意味著企業要想拿到儲備銅,必須一次買下100噸。按今天拍賣底價39000元/噸計算,100噸銅至少需要390萬元。而以目前國內銅加工企業的狀況看,能拿出這么大筆資金來一次性采購銅的企業恐怕為數寥寥。因此,本次只有生產企業參與的拍賣中出現如此高比率的流拍也不足為奇。 基于以上兩點原因,國儲想通過調整拍賣對象而把銅直接送到生產企業手中的目的幾乎不可能實現。只有通過對拍賣價格的調整才能吸引更多的生產企業參與其中,而激活生產企業才能實現最終的調控目標。如不調整目前策略,恐怕之后參與競拍的企業會越來越少,能夠成功拍出的銅也會越來越少。 但是,對國內價格的調控卻無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外盤價格,因此國儲要達到調控目標,與基金在LME市場的斗爭就不能輕易言敗,甚至是“只許勝,不許敗”。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儲在拋銅方面相當低調,出銅的速率也并不夠快。雖然表面上基金占盡上風,但是從國儲沒有改變既定計劃就能看出,國儲并未因為基金狂拉價格而亂了陣腳。有兩個問題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如果沒有交貨的實力,國儲為什么要負擔起在規則上完全可以逃避得干干凈凈的責任?如果只是為了用虛張聲勢的手段來達到嚇退基金的目的,國儲為什么還要持續不斷地輸出現貨?不會有人在明知失敗的情況下,還會把自己的家底都掏出來讓人洗劫得一干二凈!至少經歷了株冶事件和中航油事件后痛定思痛的中國人將不會重蹈覆轍。那么,除了國儲有必勝把握以外,我們找不到其他理由來解釋國儲的行為。 與在期銅市場呼風喚雨的基金大鱷生死相搏,是需要實力、勇氣、智謀和時間的,而要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則國儲更是任重而道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