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膠市場為何不見王者歸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1日 05:39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自去年滬膠RU407巨量實物交割后,滬膠交易漸趨低迷,場內沉淀資金逐漸流失,以成交量和持倉量為標志的交易規模逐漸縮減,整個滬膠市場陷于沉寂低迷態勢之中。近階段,雖然滬膠近遠期各合約期價持續運行于浩浩蕩蕩的牛市之中,但量倉規模不但未有擴展,反而繼續縮減。滬膠依然沒有恢復往昔的繁榮。 筆者分析認為,雖然滬膠走勢受到國內外多方面因素影響而維持強勢特征,但由于國
滬膠交易份額顯著下降 2003年,滬膠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占當年國內期市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額的19.1%和32.9%,2004年,滬膠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縮減至當年國內期市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額的6.33%和9.9%,市場份額跌破10%關口。今年上半年,滬膠成交量和成交額占同期國內期市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額的比重分別縮減至2%和3.15%,市場份額甚至跌破5%關口,比去年同期分別縮減82.8%和85%。對比可見,滬膠已一度由國內期市主要品種,顯著縮減為一個次要品種,交易由較為活躍轉為較為低迷,場內沉淀資金大量流失,在國內期市中的地位也隨之而顯著下降。 活躍品種分流資金 受國際國內商品期市金屬品種低庫存量規模、現貨價對期貨價懸殊升水幅度因素作用,引發基金積極做多金屬品種;而農產品處于年中重要生長時期,產區氣候反復多變,對農產品生長產生重要影響,大豆、玉米、棉花等農產品價格處于年中價格升水走勢之中,同樣使得基金進駐。 局部而言,考慮到活躍品種吸引增量資金進駐而更加活躍,淡靜品種引發場內沉淀資金不斷流失而更加淡靜的因素,即投機資金追逐利潤特性,銅、大豆、豆粕、玉米、強麥、棉花等品種不斷吸引增量資金進駐,持倉量分別拓展至18萬余手、61萬余手、18萬余手、20萬余手、24萬余手、及9萬余手較大規模,而天膠持倉量卻顯著縮減至2萬余手。究其原因,滬膠場內沉淀資金撤離導致投資投機價值下降,反過來投資投機價值繼續下降又引發場內沉淀資金繼續流失,由此形成惡性循環,而導致滬膠交易也陷于極度低迷之中。 品種和資金結構不完善 筆者分析認為,滬膠以生產斜交胎的5號標膠為交易標的,主力資金結構以農墾產膠商為主的空方期現套利資金和投機資金為主,而缺乏用膠終端消費商的多方期現套利資金,導致庫存量易增難減,增幅較大,增速較快,而減幅較小,減速較慢,實盤難以從期市向現市消化,而市場尚未開發上市生產子午胎的20號標膠,導致滬膠單一交易品種,不夠完善,缺乏多方期現套利資金進駐。這從側面說明該品種目前對生產子午胎的輪胎企業而言,尚不具備回避膠價劇烈波動風險的基本期市功能。 現有因素仍難重新活躍滬膠 目前國際國內膠市供需關系對滬膠吸引外圍增量資金積極進駐,拓展滬膠交易規模較為有利。但國內期市大多數品種全面活躍背景下,由于缺乏激勵政策支持,品種和資金結構依然不夠完善,滬膠仍難以走出低谷。 綜上所述,國內期市發展步伐逐漸加快,交易品種數量逐漸增加,投資者投資投機面臨更多的交易品種選擇,滬膠曾經作為期市交易規模最大和增長幅度最大的主力品種,已成為交易規模較小的次要品種,雖然國內外天然膠現貨價格劇烈波動的巨大風險仍有待于回避,但對于目前交易規模較小的滬膠期市而言,避險功能較為薄弱,有待于顯著增強,盡管后市滬膠期價依然運行于牛市之中,但市場依然陷于彷徨:滬膠品種交易規模能否拓展?能否走出低谷?何時走出低谷?從長遠看,筆者對此依然充滿信心。 作者:方粟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