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銅加工企業應謹防產能擴張導致經營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9日 11:22 世華財訊 | |||||||||
有關專家認為,國內銅加工企業應充分認識當前高銅價的銅加工走勢,謹防產能擴張導致經營風險。 據經濟參考報7月19日報道,受高銅價等因素的刺激,近年國內銅加工項目投資大幅增長。專家認為,這一批計劃新上馬的銅加工項目起點高,一方面將有助于提升產品檔次,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但另一方面,將導致國內銅加工生產能力迅速出現嚴重過剩的局面,加
從日前在上海舉辦的“中國首屆銅期貨·現貨互動峰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我國銅加工生產高速發展,目前已成為世界銅加工材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1949年以來,我國銅加工材產量突破第一個100萬噸用了47年時間(1949至1995),突破第二個100萬噸只花了7年時間(1996至2002年),而突破第三個100萬噸則只用了1年時間。2003年,我國銅加工材產量達到了319.6萬噸。 在高銅價等因素的推動下,國內市場近年呈現出銅加工項目投資熱,單一加工企業規模不斷擴張,民間資本大量進入銅加工業,國內一些大型綜合冶煉企業也紛紛重點發展銅加工業。 據不完全統計,今后幾年,全國計劃新上的銅板帶、銅管、銅棒、銅桿等銅加工項目投資額超過67億元,新增產能超過155萬噸,這些項目大多將于2007年前投產。截至2004年底,我國規模以上銅加工企業700家,生產能力約為500萬噸,此次計劃新上馬的產能接近目前生產能力的1/3。 國內銅業專家分析認為,國內出現銅加工投資熱,有著深刻的市場動因:市場需求。以引線框架銅帶為例,2004年,中國引線框架銅帶的需求量大約為3.5萬噸左右,但是目前我國引線框架銅帶的生產廠家只有洛銅、上海金泰、寧波興業、北京金鷹等企業,合計年產量不足1.5萬噸,而且表面質量和批次性能也不穩定,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絕大部分還依賴進口。 投資回報率較高。近年來,國內電子、通訊、家電等行業迅速發展為銅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投資契機;同時,2005年以來,銅價大幅上漲,企業認為此時投資可期豐厚的回報。 中國已成為世界加工制造業的中心,銅加工業的強勁發展趨勢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國外資本不斷涌入。目前,世界主要大型銅加工企業均已在中國投資或將在國內投資建廠或建合資企業。如日本三井、三菱、福田銅箔、德國威蘭德、美國奧林黃銅公司、耶茲公司等世界銅加工巨頭紛紛移師中國;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許多銅加工企業,也不斷在江浙沿海地區投資設廠,世界銅加工中心開始向中國轉移。 冶煉企業產品戰略多元化。國內一些大型銅冶煉企業上馬銅加工項目,以圖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企業的產值和利潤,解決產品銷售單一的格局,增加企業抗風險能力。 客觀地看,此次新上馬的銅加工項目技術含量高,有助于提升行業水平和產品檔次,相應產品進口將大大減少,有利于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但是業內人士也擔憂,若這些項目如期投產,國內銅材主要產品生產能力將出現過剩。自2001年后,我國銅加工材生產能力利用率一直維持在80%左右,2004年,全國銅加工材生產能力利用率為83.3%。而今后幾年,計劃上馬的銅加工項目投產將進一步降低產能利用率,加工利潤將逐步降低,業內勢必出現競相壓價、無序競爭的局面。 由于市場競爭加劇,近年來國內銅材加工費已經呈現下降趨勢。以銅管為例,2000年,單位銅管生產量獲得的加工費為6000元左右,到2004年,其加工費跌至4500元至5000元;單位內螺紋管生產量獲得的加工費為1.2萬元,到2004年其加工費則跌至7000元至8000元。 業內人士說,2005年以來,銅價一直在30000元以上的歷史高位運行,在這種情況下,若計劃新上馬銅加工生產項目,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和投資風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