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期市要聞 > 正文
 

愛恨情仇的期證合作:那不是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2日 08:48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柏亮 發自北京

  最近兩三年,建立在為客戶提供多樣化投資渠道、合作雙方對手續費分成基礎上的期證合作,漸漸在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之間展開。但是,達到雙贏的似乎并不多。

  利益分配問題

  去年年底,上海一家期貨公司和北京的一家證券公司營業部達成合作協議。

  雙方通過討價還價,達成的利益分配方式為:以手續費收入為基數,證券公司與期貨公司按照75:25的比例分成,同時涉及交易的所有成本由證券公司負擔。

  最初,這家證券公司認為自身在利益分配上還占了便宜,但是合作到現在,卻是騎虎難下。因為他們發現,期貨交易的游戲規則與他們想象的大不一樣。

  證券公司沒有考慮到期貨交易中交易所收取的費用所占比例比較高。據記者了解,目前北京期貨行業中一般有一個公認標準,即向客戶收取的手續費最低應為交易所手續費的3倍,但對于部分大客戶,實際的手續費甚至只有交易所收取的1.5倍甚至更低。競爭激烈使得手續費實際水平下降,使包辦交易成本的證券公司有點吃不消了。

  證券公司最初認為,期證合作的客戶都來自于證券公司,不涉及居間人。但是合作真正開始后,很多客戶主動提出了返傭問題。

  以上情況是針對一般的中小客戶,也就是投入資金一般在幾十萬元的。期貨交易的手續費可以討價還價。對于期貨而言,500萬元算大戶,這時手續費就要更優惠。

  這樣下來,證券公司基本無利可圖,甚至要虧損。

  這兩家公司的合作協議期限為一年,目前它們的期證合作慘淡經營,勉強維持,大客戶基本不敢要。

  道通期貨北京營業部副總韓誼一直在跟蹤研究期證合作,他認為,導致這樣的局面,主要是因為證券公司不了解期貨交易的特點。在證券交易中,是自動扣除印花稅等固定成本的。

  證券公司認識誤區

  韓誼認為,對于期貨市場以及期證合作認識上的誤區,使證券公司在期證合作中吃了不少苦頭。

  證券交易為全額交易,一般不存在保證金情況和保證金全部甚至附加損失的情況。而期貨交易則通過保證金比例的上下調整來控制客戶的最大交易量和持倉量,進而控制交易風險。

  在談判中,部分期貨公司常以較低的保證金水準來吸引證券公司并告之這樣客戶交易量將會增加,傭金收益也將隨之增加。韓誼說,實際上,保證金的減少同時放大了資金的收益可能和風險可能,在客戶交易量增加的同時風險也在增加。

  期貨交易手續費與證券交易的不同也有可能為證券公司所忽視:在原則上,證券手續費一般按照規定比例收取。但在期貨業務中,手續費的收取根據客戶實際情況差別很大,一般期貨公司會以交易量和資金量靈活談判標準。同樣的品種對不同客戶,手續費實際收取差別甚至高達3倍以上。因此,建立在手續費收入上的利益分配后果常常出乎證券公司的預料。

  在期貨公司的實際運營中,根據客戶交易量的差別,給客戶介紹人或操作人的返傭差別極大。一般說來返傭的標準范圍可以達到扣除交易所收取后手續費的15%~50%,如果客戶資金量和交易量相當大,標準手續費中多收的部分手續費也將在傭金中返還,差別巨大的返傭往往也令證券公司措手不及。

  更為惡劣的情況是,某些期貨公司惡意運營,比如,誘導客戶惡意炒單、誘導客戶放棄證券公司等等。對于證券公司,雖然也在短期內獲得了傭金提成,但損失的是將來回到證券市場的投資資金,同時也失去了投資者對證券公司的信任,容易造成長遠客戶的流失,得不償失。

  期貨公司研發成本高企

  事實上,除了一些在同一家集團機構下屬的公司在期證合作中有盈利外,大多數非同一集團內的期證合作,很多期貨公司也還沒有什么顯著的利潤。

  在期證合作中,“對于期貨公司,比較郁悶的有以下幾點。”韓誼說。

  前期研究成本比較高。一般來說,期證合作的發起方都是期貨公司,所以期貨公司必須有更多的考慮和研究,其付出的成本相對比較大。在研究中,投入最大的是如何使期證合作中的第三方——客戶的利益達到動態的平衡。比如,期貨市場隨時都在變動,什么時段做證券,什么時候做期貨;什么時候有風險,什么時候可以套利。

  在網點設置和互相派駐工作人員的時候,期貨公司也比較吃力。一般的證券公司都大于期貨公司,在全國比較重要的城市都有營業部,而期貨公司一般只有3家左右營業部。期貨公司要么直接派駐人員,要么為每個營業部培訓專門的人員,這都需要比較大的成本。

  在實際操作中,比較專業的操作說明也是由期貨公司來做。而且開戶后,對客戶的服務成本也比較高,比如為客戶提供信息報告,交易和資訊服務等。

  事實上,期證合作所針對的客戶,一般在證券公司的資金處于閑置狀態,不能帶來利潤,反而要付出監控成本。因此如果期證合作的規模上來了,雙方都能賺;一旦虧損,期貨公司付出的前期成本更大。

  從目前的形勢看,期貨處于弱勢,發展得還不夠大,期證合作的盈利模式也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不過,韓誼說:“就我了解的情況,多數的期貨和證券公司都打算做成長期合作模式。”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