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價是怎樣煉成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1日 08:54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徐偉 見習記者 王宇新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上揚,自6月23日,突破每桶60美元心理價位之后,至7月7日當天,紐約油價經歷了14年來最為驚心動魄的變化,一度高達62.10美元,旋即下跌4.08美元,最后收于60.73美元,使交易商們的神經飽受刺激。
人們無奈地看到,澳新投資銀行大宗商品分析師丹尼爾·海內斯此前有關國際油價將很快突破60美元心理大關的預測不幸言中;美國著名能源分析師菲利普·弗拉格認為國際原油價格可能攀升至每桶70美元;摩根士丹利的道格拉斯·特瑞森預計,油價有可能達到85美元一桶。種種跡象表明,今年國際油價還有再創新高的可能。那么,國際油價一路高漲,中國的油價將如何隨波而動?一直備受人們指責的中國油價究竟低還是不低?政府在石油價格形成機制中應起何種作用?中國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需要如何調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內的一些能源問題專家。 中國油價的形成機制 近一個時期以來,國際上一直有人認為,與國際油價相比,中國的油價太低了。那么,中國油價究竟低不低?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研究員梁仰椿博士介紹,在1998年,中國價格改革由完全計劃向市場經濟轉軌,由于沒有經驗,所以參照國際主要的、發展成熟的新加坡的市場作為國內石油定價的基礎。后來,隨著國際石油市場的發展,新加坡的石油價格已不能反映國際市場的價格。在2001年底,我國選擇了當時最主要的石油市場——紐約、鹿特丹和新加坡作為參照基礎,目前中國的油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都是依照國際油價而制定的。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鳳起介紹,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這樣一種價格形成機制: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接軌,但變動又滯后一到兩個月。這種價格形成機制始自1998年6月。我國油品的定價機制由原來的政府直接定價轉向政府反映式與預期式引導的定價機制。其中,石油是價格市場化改革步伐最快的能源品種。1998年,國務院決定以月度為基礎將國內原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掛鉤。2000年,我國通過連續7次調整油價,徹底改變了石油價格長期低于國際市場的狀況,開始與國際市場油價基本同步。按照國家的規定,國產原油基準價格由國家發改委根據上月國際市場相近品質原油的離岸價格加上關稅確定的,貼水或升水由購銷雙方根據原油運雜費負擔和國外油種的質量差價及市場供求等情況協商確定,這就是國內原油定價滯后于國際市場價格一個月的原因。國內成品油價格則以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場一攬子價格加權平均值為定價基礎,根據基本雜費及國內關稅,加上由國家確定的成品油流通費用,形成由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國內成品油零售基準價。按照規定,只有紐約、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加權平均價上漲幅度超過8%,國家發改委才會在三地加權價格的基礎上加運費制定出國內成品油零售中準價,而這個中準價就是石油公司調價的依據。 然而,國內成品油汽、柴油價格并未與國際市場直接掛鉤,其零售中間標準價格由國家發改委核準公布,而出廠價格、批發價格和實際零售價格均由石油與石化兩大集團根據市場交易實際情況自主決定。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能源問題專家趙宏圖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電話采訪時認為,從實踐方面看,我國的石油價格并不比國外的低,原因在于我國油價與國際市場接軌強度不一致。因為國際市場變化快,而我國發改委要核準發布中準價,所以存在滯后現象。 中國油價遲早會與國際油價保持一致 1993年以后,我國石油的進口量驟然上升,由出口國變為石油的凈進口國,進口石油占到我國石油消耗量的40%。在這種局面下,國際油價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國內油價的波動。 如果目前的全球高油價持續居高不下,我國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上漲的壓力才將一步步加大。雖然專家們認為當前的全球高油價暫時不會反映到國內成品油價格上來,但是按照上述價格形成機制推測,高油價早晚會對日進口石油300萬桶的中國經濟帶來寒意。首先,由于中國國內油價跟國際油價之間的調整不同步,上一波油價的上漲也需要消化,那么等發改委參照制定出中準價以后,國內價格的上升或許要更高。其次,石油運輸成本的變化,也是影響石油價格的主要因素。第三,每逢電力緊張時,企業啟動自備發電機,也將導致對于柴油需求的飆升。最后,中國的油耗較高。單位GDP的石油消耗高出美國30%,高出日本2倍以上。上述因素都會對國內石油價格爬高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政府參與石油定價的利弊 專家指出,我國現有的石油定價體制不盡合理,關于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也存在爭議。一些專家認為,不能被動地把石油定價的重任交給市場,需要加強政府在石油價格形成方面的作用,持此種觀點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博士、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穩教授指出,一方面,石油是一種重要的國際戰略資源,不能盲目隨著市場的變動而定價。如果頻繁地調整,則會引起消費者信心的不足,進一步影響經濟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國際石油市場價格是期貨市場價格在漲,原油期貨是一種金融資產,不是實際的交易價格,也不是現貨的交割價格,它帶有很多的投機資金的炒作以及政治目的,王穩教授指出,“國內價格以此為依據進行調整,很可能正中圈套。”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董秀成副院長則認為,石油價格是不可能固定不變的。一方面,煉油企業受到原油價格波動的影響,如果固定其成品油的價格,則在無形之中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甚至造成全行業的虧損;另一方面,如果固定了成品油的價格,則由于國內的油價遠遠低于國際油價,造成能源的外流,從而延緩經濟的發展。也就是說,政府制定石油的價格是綜合了國際油價、企業的利益、老百姓的承受度以及周邊地區的穩定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的,石油的價格是非變不可,但是其如何變則成為經濟關注的焦點。 另一部分專家認為,應逐步淡化政府對石油價格的人為控制,加大價格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加拿大Concordin大學經濟學博士董保民則指出,如果中國石油的市場銷售價遠低于國際的市場價格,我們產品反映出來的價格就是扭曲的,那么低價的石油產品在國際上競爭,長期來講是吃虧的,所以與國際市場接軌是個有效的辦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趙農認為,發達國家政府很少參與制定日常的石油價格,只是在面臨油價的暴漲時,實施一定時期的油品價格管制。例如美國、加拿大等國對石油的開發投入、價格形成等問題實行市場化運作,政府基本不予干預。 董秀成認為,在石油市場上,政府失靈,市場有很強的自我調節的能力。政府定價,企業執行這一價格模式,在市場經濟的初期,可以說十分有效。但現在市場經濟很成熟了,企業也擁有自主權了,政府不應該再作為經營者,應該退出這個市場。并且,由于政府對市場的滯后性,它會產生廉價的投票權,也就是腐敗;但是企業不一樣,它的股東投票具有昂貴的投票權,企業的產品漲價,會影響銷售,如果一個市場的需求彈性高,一旦漲價,需求量立刻減少,企業的利潤也會減少。所以,政府應該作為管理者的身份參加石油的定價,而并非作為經營者參與其中。 趙宏圖認為,目前我國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處于改善當中,與國際接軌在緩慢進行,這可以稱之為中國特色的價格機制,突出特點就是政府的作用還比較大,三大集團幾乎壟斷了全國的石油市場。他認為,市場的作用應該再大一點,促進民營企業參與石油領域發展,形成市場為主導的、各方相互制約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 改革石油定價的政策性建議 專家認為,由于石油屬于戰略性資源,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較大,因此,政府以后的舉措備受關注。面對國際油價的波動,我國有必要對現有石油價格形成機制進行改革,破除石油行業的壟斷局面,加快建立國家的石油儲備體系與價格調控體系,通過國際市場的石油吞吐,達到穩定國內油價的目標。 趙農認為,油價的劇烈波動,尤其是它的持續上漲,會對宏觀經濟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維持油價的基本穩定,應當是政府從事宏觀經濟調控的措施之一。 董保民和趙宏圖則認為,政府調整的方向是國內石油價格應該循序漸進地逐漸接近國際的市場價格。石油價格的調動頻率應該加快,幅度則再減小,變得更加平穩。由原來的兩、三個月一次變為半月一次,再綜合考慮國計民生的因素,使國內石油的定價逐步實行市場化,與國際市場接軌。 但是,王穩教授則指出,為了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政府可以穩定石油價格,將其固定在某一個可以保持經濟穩定的值上。并且在此過程中注意以下兩個方面:首先要區分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其次是看我們的石油供應來源于哪個市場,進油的比例是多少,綜合考慮國內的原油成本。 “石油的價格改革不能僅僅盯著價格改,而要從價格的形成機制去改。以市場需求為基礎,逐步完善定價機制——發展自己的期貨市場,逐步參與國際石油定價,當然這需要一定的磨合期!绷貉龃翰┦糠治觯骸皣獾挠蛢r上漲了則國外可以以期貨的形式規避價格風險;但是國內油價上漲了,則四大壟斷組織壟斷進口,獲取高額利潤。石油價格體制改革涉及到各個環節,首先是石油市場體系的建立,打破現行的壟斷勢力;其次,要實行市場化改革,借鑒國際其他國家成功進行石油定價的有益經驗! “政府可以采取上限規制或者收益率規制”,董保民建議:“收益率規制,是指政府在了解運營成本的情況下,給受規制行業的企業一定的、合理的利潤率,當然這還受每年的通貨膨脹率和社會的平均利潤率調整。而上限規制則是政府制定價格上限,過一定的時間就會調整,但并不顧及企業的成本。其不同點在于:收益率規制不是一種激勵規制,企業降低成本的積極性比較低,上限規制相對來說會好一點。但是上限規制的缺點是可能會導致企業攫取很多的‘租’——不是通過競爭性的市場行為而獲得,而是通過其占有壟斷地位獲得。收益率規制另外一個缺點是,會產生規制俘虜——通過賄賂政府官員而提高收益率! 政府下達的石化行業利潤指標每年高達數百億元,這就為壟斷企業油價的只高不低行為提供了口實。在對外石油采購體制上也存在嚴重的壟斷和特許行為,人為制造了許多尋租機會。梁仰春博士指出,最根本的是打破現行的市場壟斷,建立市場體系。 綜合記者采訪的幾位專家意見,下一步我國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當務之急有以下幾點: 一、建立旨在穩定油價的調控體系,根據世界油價的波動調節庫存,通過石油存貨的變動平抑油價。徹底改變買漲不買跌的局面。 二、政府應當劃清作為國有股東收益和國家財政稅收的界限,放棄對于行業的利潤指標要求。建立石油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政府保留當發生重大變故或其他原因導致油價超出宏觀經濟所能承受的某種極限時,實行價格管制的權力。 三、盡快打破石油行業的壟斷格局,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競爭,讓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成為石油價格的主導因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