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大期貨交易所CME和CBOT成交量創新紀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7日 10:13 證券時報 | |||||||||
本報訊 (記者 李輝) 今年第二季度,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成交量創下新紀錄,再次說明了衍生產品電子交易的快速增長繼續使得美國這兩大期貨交易所受益。 而最近有關期貨交易所合并的雙方正是美國這兩大交易所。傳聞稱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有可能與其他交易所合并。上周三,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針對這一傳聞表示,公司的確收到
而傳聞的另一方,正是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此外,收購方也包括一些私人股權集團公司,如Parthenon資本、GTCR等。近年來,這些股權投資公司在交易所相關的投資活動中非常活躍。 CBOT上月公布的IPO發行價范圍在33-36美元之間,這一價格與2002年CME的IPO發行價35美元大致相當,從那時起,CME的股價已上升了8倍,本周二其股價收在299美元。 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長14.8%,而其旗艦合約美國國債期貨交易量增長了33%。 據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稱,該交易所今年第二季度成交量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3%,其Globex電子交易系統今年第二季度的日均成交量達到310萬手合約,比去年同期增長82%。不過電子交易量的增長以公開喊價場內交易下降為代價,去年Globex交易量占交易所總成交量的71%,而去年同期占52%。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電子交易系統中,交易量增長的佼佼者當數歐洲美元利率合約,該合約成交量從去年的日成交52.3萬手增長至150萬手。第二季度外匯期貨合約交易量增長了89%,而通過電子交易平臺的外匯期貨交易量更是增長151%,不過今年9月它將面臨法蘭克福的Eurex的競爭。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