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事件啟示:最重要是發展國內衍生品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7日 08:32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柏亮 發自北京 “它們根本不明白! “當然它們不明白。”
這是1994年美國華爾街一家著名投行信孚銀行(BankersTrust)兩個衍生品交易員之間的對話錄音,“它們”指的是寶潔(P&G)。這個錄音證實,信孚銀行在作為寶潔的衍生品交易對家時,誤導并欺詐了對方,并導致對方蒙受了1.57億美元的損失。 其實,在1996年之前,西方國家也出現了很多有影響的衍生品虧損事件,著名的還有1994年德國Met-allgesellschaft損失15億美元,1995年巴林銀行倒閉,1996年住友(Sum-itomo)損失18億元。 但是1996年以后,西方國家因衍生品交易而發生的巨大風險事件很少。這說明,他們從這些事件中獲得了啟示并發生了改變。 因操作期權遭受重創的中國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稱“中航油”,C47.SG)的前景開始明朗起來,上月,其重組計劃已經獲得通過。 但是,中航油事件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示還遠遠沒有結束。 黃明在多次演講中談及中航油事件帶給我們的反思。他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金融學終生教授及長江商學院訪問教授,長期研究行為金融學、衍生工具和信用風險。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事件爆發,引出一系列問題,不久,黃明就被聘任為中航油衍生品專家顧問。 近日,黃明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中航油事件的啟示。境外衍生品交易應量力而行 《第一財經日報》:中航油事件爆發后,你在多次演講中提到不要禁止企業使用衍生工具。那么對于中國的企業在使用境外的衍生工具時,應如何避免重蹈中航油的覆轍? 黃明:我建議國內企業跨境應用衍生品的時候,輕易不要做過于復雜的品種。比如期權結構,由于期權遠遠比期貨復雜,尤其是復雜的期權結構,其定價與風險的計算都有很大難度,容易導致誤導和不平等交易。 以寶潔為例,1994年,由于本身不具備進行復雜衍生品交易的人才,寶潔受信孚銀行誤導,因復雜的匯率和利率互換交易損失1.57億美元。 《第一財經日報》:據國內媒體此前報道,3月10日,中航油的律師曾與高盛集團旗下一家子公司J.Aron溝通,要求其承認在衍生品交易中有錯誤誘導責任,但J.Aron拒絕承認。中航油決定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并于3月16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遞交了起訴書。你如何看? 黃明:目前這一訴訟尚未結束,我不愿評論中航油是否受J.Aron的誘導和欺詐。但是一般來說,在不具備足夠人才資源的情況下,做復雜的衍生品交易容易遭受損失,我國某些企業和部門最近的經歷能夠說明這一點。 《第一財經日報》:有業內人士認為中航油并非不懂期權,而且曾在期權工具上賺過不少錢,不能因為后來出現巨額虧損就說它不懂。 黃明:我說的不是簡單的期權,而是復雜的期權結構,而中航油做的正是復雜的期權結構。我個人認為,陳久霖(中航油前總裁)和他的團隊對這種復雜的期權結構還是理解得不夠。 其實,在1996年之前,西方國家也出現了很多有影響的衍生品虧損事件,但是,此后衍生工具所導致的金融災難急劇減少。這是因為企業及金融機構逐步建立了良好的風險管理系統,同時投資銀行在與衍生品客戶交易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信譽。 不過,復雜衍生品對于我國的企業還有不少挑戰。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復雜衍生品定價和計算風險對其專業能力提出了挑戰;同時國內企業還不完全具備“交易部門與風險管理部門人員必須獨立”的制度條件。 《第一財經日報》:如果我們的企業需要復雜的衍生品來滿足套期保值等需要,應該怎么辦呢? 黃明:極其復雜的期權結構不一定是用作套期保值的首選工具。事實上,很多時候企業對過于復雜的衍生品并沒有正式的商業需求,而且容易出問題。 那些復雜的衍生品種,通常在華爾街產生,由美國企業購買的較少,相反由亞洲國家企業購買的卻很多。而且有的企業在購買復雜衍生品的時候,既沒有必要也沒有計算和管理其風險的能力。 建議在境外做衍生品交易的中國企業,只在確實有進行復雜工具套期保值需要的時候才購買復雜衍生品,而且前提是自己要有計算和管理其風險的能力。 另外,建議這些企業盡量進行場內交易,少做場外交易(中航油主要做的是場外交易)。場內交易流通性較好,競爭性強,不容易被欺詐;進行場外交易的時候,標準的場外交易合同也優于復雜期權結構。監管加上保護 《第一財經日報》:中航油事件發生后,監管部門如何對待國內企業在境外做衍生品交易,也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黃明:對國內企業在境外做衍生品交易,監管部門也面臨不少難題。 2001年以來,有關部門分三批批準了26家大型國有企業可以從事境外期貨交易,但是只允許做期貨,沒有明確說明是否允許做期權;只準做套期保值,不能做投機。 但是,對于企業是在套期保值還是在投機,國內監管部門往往也難以清楚地了解情況。根據普華永道的報告,中航油所購期權的標的是石油,而中航油并沒有在標的市場進行對沖。 而且,一個企業在衍生品市場上是做期貨還是做期權,從技術上而言往往難于監管,在簡單的衍生品合同中只要添加一個條款,就有可能變成復雜的期權等衍生工具。 在體制上,由于國內產權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一旦復雜的衍生品交易與權力尋租結合起來,監管部門將面臨極大的監管難題。 《第一財經日報》:那么,有什么辦法來解決這些監管難題? 黃明:監管部門并不會束手無策。 我認為,可以考慮以政府的名義,跟一批衍生品的大對家(一般為大投行)進行溝通,要求對方在對我們的企業進行交易時,在交易方式、信息披露等方面要作出某些承諾。 這些承諾是指,在國際基本規則的基礎上,另行作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規定。比如,對所交易的衍生產品范圍作出規定,過于復雜的產品應予限制;對于復雜的交易,對家要對每一單交易的風險進行計算并告知這些企業。 在目前的情況下,國外對家有機會和能力來利用國內企業專業能力不足和尋租空間,而且單個企業的談判能力很小,發生訴訟時又未必能勝訴。我們應該運用政府的談判力量,以中國巨額的投行業務等為砝碼與國外對家談判。最重要的是發展國內衍生品市場 《第一財經日報》:國內衍生品市場還處于發展初期,而且許多人對國內如何發展衍生品市場猶豫不定,你的看法呢? 黃明:避免類似中航油事件的重現,最重要的是發展國內衍生品市場。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是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是國內市場發展的需要和市場國際化的要求。 對于重大事件,一旦發生糾紛,跨境監管和解決跨境糾紛成本高,程序復雜。發展境內衍生品市場,企業在境內做衍生品交易,易于監管部門和上級公司進行監管。即使發生經濟糾紛或者案件,在國內解決也比較容易,對于國內企業也相對有利。 而且,在國內發展衍生品市場,市場的交易費用就留在國內了。國內企業在境外衍生品市場上交易,大量手續費等資金流到了國外。 《第一財經日報》:目前,國內對商品期貨期權、股指期貨及其期權、利率和匯率衍生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呼聲。你認為國內具備發展這些衍生品的條件么? 黃明:推出這些衍生產品的條件已經成熟;谝幈茱L險考慮,企業對它們有很大的需求。 不過,國內目前不宜發展過于復雜的衍生工具,這主要是由于國內缺少這方面的人才,研發能力不足,同時風險管理體制還不健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