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原地不動保持1.8% 環比連續3月下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4日 09:01 第一財經日報 | ||||||||
生產過剩內需不足企業成本上漲無法轉嫁消費者 本報記者 禹剛 發自北京 5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水平(CPI)繼續停留在1.8%,而從CPI環比(與前一月相比)來看,這已經是連續3個月下降。經濟學家認為,這進一步反映了消費需求下降的趨勢,同時也反
CPI的下行壓力 國家統計局昨日(13日)公布,5月份CPI同比上漲1.8%,但環比來看,在3月、4月分別下降0.9%和0.3%的基礎上,5月CPI比4月又下降0.2%。 “1.8%的數字表明,5月的翹尾影響較小。”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但從環比的數據來看,物價一直往下走,消費需求依然偏軟。”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王小廣持同樣觀點,“前兩年的投資較大,現在產能在釋放,供給壓力較大。但是需求方面依然不振,所以從環比來看,近三個月CPI都在下降。” 王小廣預計,在兩方面的向下壓力面前,全年的CPI將不會超過2.5%,低于政府今年4%的目標。“我們自己的預測是3%,但從現在走勢來看,可能是比2.5%還要低。”他進一步向記者表示,“下半年來看,由于去年基數較高,而除了服務品之外的其他產品都沒有價格上漲的動力,我們預測下半年CPI在2%左右。” 國際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5月份累計,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4%。 持繼續走低觀點的還有申銀萬國高級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他向本報記者表示,未來3個月物價將繼續回落,預計6月份物價漲幅為1.5%,第二季度物價漲幅為1.7%,比第一季度回落1.1%,而整個上半年漲幅為2.3%,比去年同期低1.3%。 高盛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則表示,5月CPI與4月持平,主要原因是糧食和食品價格增幅較小所致,對未來走勢她則不那么樂觀:“上游生產價格指數(PPI)的壓力會逐步傳導下來,加上工資和就業率的上升,我們預計下半年CPI會逐漸攀升。” 摩根大通也表示5月CPI有走強的跡象。雖然1.8%的數字和市場預期持平,但略高于摩根大通此前1.3%的預計。該行的分析師認為,核心消費產品價格盡管同比下降1.3%,但比4月份上漲了0.2%,“盡管生產過剩,但這個信號表明,企業正努力將較高的原材料價格因素向下傳導。” 糧食和公用事業價格是關鍵 5月的CPI漲幅與4月持平,李慧勇表示,雖然并未延續前兩個月漲幅大幅度回落的趨勢,但弄清楚導致CPI變化的原因,對于判斷CPI未來運行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他分析指出,從CPI分類指數來看,服務類漲價并不是CPI漲幅企穩的主要原因。同時核心CPI漲幅和上月持平,也可以排除核心CPI的因素。“這樣來看,CPI漲幅的企穩主要和食品價格漲幅的異常變化有關。”李慧勇表示,5月份食品價格比4月份回落0.6%,這一跌幅比過去幾年的趨勢值還要小0.6%,使得5月份的CPI環比跌幅比趨勢值小0.2%。 在食品價格中,糧食價格繼續保持下滑趨勢,祝寶良和王小廣都對此表達了關注。王小廣認為,總的來看,糧食價格保持“穩中趨降”的態勢,但洪澇災害也許會對重要的秋糧收成帶來影響。 李慧勇還表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除了糧食漲價或者非典期間的鮮菜價格上漲之外,其他短期因素很難改變食品的季節性回落趨勢,因此盡管食品價格回落幅度趨緩,“但回落的趨勢不會因此而改變。” 除去糧食價格,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指數就是居住類的價格變化。5月份,居住類價格上漲5.8%。其中,水、電及燃料等公用事業價格上漲8.9%,建房及裝修材料價格上漲2.9%,租房價格上漲2.2%。 祝寶良表示,去年由于糧食價格猛漲,國家為了控制物價水平保持在3%左右,對公用事業采取“壓”的態度,今年的調控改變了以往方式,把壓抑價格的釋放出來,他強調,“這一塊,確實價格偏低。” 王小廣也持同樣觀點。他認為,雖然居住類價格尚沒有出現加速的信號,還會保持在5%~6%的漲幅,但水、電、燃料等公用事業價格“將會加速上漲”。 摩根大通的分析師更是提醒需著重關注這一類指數,他在給記者發來的郵件中表示,居住類價格環比增加了0.8%,顯示上漲的公用事業價格開始向消費者傳導,“我們預測5月份以后,居住類價格將會有較快的增長。” 生產過剩和內需疲軟 在消費需求不振的問題上,祝寶良認為有關部門存在預測失誤,“我們之前對消費品生產能力的估計嚴重不足。” 他認為,目前消費生產能力嚴重過剩,“過剩的程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尤其是紡織、輕工領域,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祝寶良強調,在這樣的情況下,“將來即使需求上來一點,價格也暫時一下子不會上升。” 對于生產和需求不匹配對外貿的影響,祝寶良也表達了不安。“5月份出現這么大的順差,也反映出內需不足,進口增長疲軟,這將會直接影響到對貿易結構的調整。” 近日,海關總署公布了5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貿易盈余達到89.9億美元,為本年度最大的月度順差,其中出口增速為30%,而進口只增加了15%。 對于上游產品價格上漲,下游產品持續在跌的現象,祝寶良解釋,原因之一就是市場的預期在發生改變,“大家對宏觀經濟的判斷發生了變化,下一步投資增長還會放慢,傳導的速度會更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