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保證金成毒瘤 中國證監會偷襲檢查期貨公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1日 10:23 中國經濟周刊 | |||||||||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楊眉 北京報道 繼2004年國內券商出現系列“丑聞”后,2005年中國資本市場上的另一支主力軍——期貨公司又接連“出事”。《中國經濟周刊》獲悉,近日中國證監會不動聲色地啟動了“偷襲”式檢查,派出人馬飛往各地,開始對期貨公司“飛行檢查”。
“目前已經公開的‘問題公司’有6家,但我們相信存在問題的期貨公司絕不止6家,可能有十幾家,甚至幾十家,”中國證監會期貨部某負責人于3月10日公開說。 該負責人是在出席江蘇弘業期貨公司北京營業部開業儀式時說這番話的。他表示,目前期貨公司“有生無死”的現狀必須改變,如果期貨公司再像證券公司那樣集體上演丑聞,“監管者將無顏面對投資者。” 期貨公司也“玩失蹤” 春節長假后剛上班,“萬匯出事”的消息便在期貨界盛傳。目前已經獲得證實的信息是,海南萬匯期貨經紀公司的高管嚴芳、卞明夫婦挪用客戶保證金2800多萬做自營,造成巨額虧損后攜巨款潛逃國外。目前,除海南省公安廳已進駐公司調查此案外,海南省政府也由一名副秘書長掛帥,成立工作小組全力配合中國證監會的調查工作。 “我剛與海南省政府官員見過面,我們的一位處長還在繼續與其商討萬匯的處理措施。”3月10日,前文提到的期貨部負責人介紹說。對目前期貨界出現的問題公司,他也并未避諱:“中國有句俗語,一只老鼠壞了一鍋湯,現在的期貨業遠不是一只老鼠,而是幾只老鼠,甚至是幾十只。” 在萬匯之前,2004年8月份,期貨界發生了“嘉陵期貨挪用客戶保證金近億元”的大案,其董事長劉崇喜先是失蹤,后被逮捕,大量投資者討債無門。當時業內就有人評價說,嘉陵期貨事件只是期貨業問題的冰山一角,此話不幸被言中,不久,萬匯便上演了此案的“延伸版”——攜款潛逃。 對于問題期貨公司,監管層已經開始動手。2月2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公告,對已被證監會注銷經紀業務許可證的三家期貨公司:海南深海、漢唐和正大,解除其會員資格。早在去年7月份,湖南正湘行期貨公司就因違規挪用客戶保證金,被注銷經紀業務許可證和會員資格。另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出事”的期貨公司,大都有證券公司背景。 證監會重拳出擊 目前,證監會期貨部正在全國開始“飛行檢查”。某期貨公司負責人對《中國經濟周刊》透露說,與以往不同的是,檢查小組沒有任何提前通知,完全是偷襲式的,“檢查人員到了我們公司樓下才電話通知,幾分鐘后便開始了財務、交易記錄等檢查。” 對此,證監會期貨部某負責人回應說,對于監管層采取的嚴厲措施,市場確實存在不理解,甚至抱怨說“一人生病,大家吃藥”。但是,監管層也是在萬般無奈下才做出這一決定,因為“我們不能區別哪家公司才是真正的老鼠,所以只好大家一起吃藥。” 他所說的“老鼠”,主要是指那些挪用客戶保證金從事自營的期貨公司,這就如同證券公司挪用客戶保證金從事自營業務一樣。按照現行《期貨公司管理條例》規定,期貨公司屬于經紀公司,即作為三大期貨交易所(上海、大連、鄭州)的會員單位,提供代理服務,不允許自營。 但事實上,目前大部分期貨公司、特別是規模較大的公司都在從事自營業務,并大多都違規動用了客戶保證金。而且具諷刺意味的是,作為曾是海南資格最老、交易量最大的期貨經紀公司,萬匯期貨在2003年和2004年連續被某期貨交易所授予“優秀會員”,評判標準則是以“會員的誠信建設和合規經營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分”。 挪用客戶保證金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一個“毒瘤”,屢禁屢犯。作為監管者,真的束手無策?證監會期貨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在嘉陵出事之后,當證監會前去調查時,很多投資者反映說“我們早就知道他們挪用客戶保證金”,但證監會卻無從得知。因此,他建議說,歡迎媒體參與調查,希望投資者檢舉。 對此,輿論不以為然,中國期貨市場現有的監管體系可謂層層設立,應有盡有:上有證監會,地方有證監局,一線監管還有交易所,但到頭來監管者卻寄希望于媒體和投資者,顯然沒有道理。 據了解,目前的監管分工大致是:三大交易所負責市場交易方面的監督,如防止操縱市場、交易保證金的調整等;地方證監局則分管期貨公司事務。因此,業內認為,期貨公司連連出事,主要責任在于地方證監局失職。 當然,現在的核心工作不是追究哪個部門的責任,重要的是如何防止新的問題公司出現。“期貨公司不能再走證券公司的老路,”證監會期貨部相關負責人表態說,“2005年我們將采取更為嚴厲的政策,希望市場給予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