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高油價元兇皮肯斯 油價飚升背后的國際炒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9日 12:37 《環球財經》雜志 | ||||||||||||
- 策劃:本刊記者 葛方新 史斌 - 撰稿:本刊駐美國特約記者 梁冶 2004年最吸引人們眼球的事件莫過于全球油價的一路狂飚,它所產生的影響已經滲透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然而,它的始作俑者并不為人們所熟知。
在正常情況下,商品價格應該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然而,今年世界油價漲勢卻不能真正反映出國際石油市場上的供求實際。事實上,今年的國際石油市場并沒有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業界分析人士對此的解釋是:政治因素、心理因素、投機因素都不同程度地發揮了作用,而其中投機因素可以說是導致油價上揚的“罪魁禍首”。 過去曾在金融市場上進行投機的對沖基金等國際金融炒家,在過去一年中將投機的觸角伸到了石油期貨,他們近乎于瘋狂的期貨投機炒作對油價的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皮肯斯這個名字逐漸浮出水面。 皮肯斯雖不像金融大鱷索羅斯那樣在華爾街赫赫有名,但在當今的國際石油市場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經歷了2004年油價狂飚的洗禮,人們應該像記住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元兇”索羅斯那樣記住——皮肯斯這個名字。 “油神”登場 石油世家出生的布什與靠石油發跡的皮肯斯在維持高油價方面的配合是相當默契的,這才是本輪油價高企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在國際石油期貨市場上買空賣空、大進大出的眾多投機者中,得克薩斯州石油大王皮肯斯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業內人士認為,世界油價在過去一年中持續狂漲,與皮肯斯在石油期貨市場上的帶頭炒作投機有著直接的關系。 進入2004年,皮肯斯將投機目光轉向石油期貨市場。今年5月19日,皮肯斯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電視臺記者采訪時大膽預測說,世界石油價格在回落到每桶30美元之前將會漲破每桶50美元的大關。當時,紐約商品交易所的石油價格為每桶40美元左右,而市場專家的平均預測是今年第三季度為每桶35美元,到第四季度下降到每桶34美元。 結果,皮肯斯贏了。油價在隨后的幾個月中上漲到每桶50美元。皮肯斯乘機在市場上拋出,結果獲得了約7億美元的投資收益。 與石油結緣 皮肯斯出生于1928年,一輩子同石油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靠石油起家,借石油發跡。 據說,皮肯斯找的第一份工作就與石油有關。皮肯斯早年就讀于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地質專業系,1951年大學畢業后先是在一家煉油廠實習了一段時間,隨后跳糟到菲利普石油公司從事地質勘測工作,月薪只有區區290美元。然而,長期野外工作生活很快讓皮肯斯感到枯燥厭倦,他于是在1954年離開菲利普石油公司去做石油經銷商。 然而,一直想自當老板的皮肯斯似乎不甘心就這樣給別人打工,所以在1956年向人借了2500美元,加上自己的積蓄,同另外兩個伙伴合作創辦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石油勘探有限公司,28歲的皮肯斯自己出任董事長。 石油勘探公司創辦初期,資金嚴重不足,因此也就沒有能力自己去鉆探油井,只能依靠出售探測到的礦井信息并收取一定比例的礦井收益來維持公司的日常運作。 1958年對皮肯斯來說是時來運轉的一年。這一年,皮肯斯說服阿馬里洛市的一批投資者出資讓他的石油勘探有限公司鉆探所發現的礦井。皮肯斯沒有讓這部分投資者失望,石油勘探公司在隨后的16次探測中共發現了8個氣井和一個油井。皮肯斯賺到第一桶金,并因此而名聲大振。 1963年,皮肯斯原先的合作伙伴聲稱要出售所持有的石油勘探公司股份,而皮肯斯手中的資金遠不夠買下這些股票,但又不愿看到股票落入別人手中。好說歹說,合作伙伴同意皮肯斯用三年時間分期付完這筆巨款。不過,合作伙伴威脅說一旦皮肯斯不能如期付款,他就可能會謀求接管公司。 在巨大的壓力之下,皮肯斯為籌集資金而大膽決定將石油勘探公司同埃爾特爾石油燃氣公司合并之后一起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名字也被改成了梅沙石油公司。不想,梅沙石油公司上市不僅獲得了足夠的資金,而且也促使公司的業績穩步增長。5年以后,梅沙石油公司的總收入達到620萬美元,凈收入為150萬美元。 從石油家到金融家的變幻 到1981年,梅沙石油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一家較具規模的石油公司,資產總額超過20億美元。但是,由于當時石油市場供大于求,油價持續下跌,梅沙石油公司因此而陷入困境。精明且善于投機的皮肯斯意識到直接從事石油勘探開采業務已經油水不大,因此開始瞄上其他大型石油公司,開辟了靠惡意收購其他石油公司賺錢這條新的生財之道。 當時,皮肯斯往往將目光鎖定在那些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的石油公司,盡管對方的業務經營規模比自身強大許多倍,但他仍敢于發起挑戰。當年受到皮肯斯威脅的企業包括城市服務公司、海灣石油公司、美國石油公司等大名鼎鼎的石油巨頭。 皮肯斯慣用的手法就是通過先買下目標公司的部分股票后威脅收購該公司,并且通過人為炒作來抬高有關目標公司的股價或最終迫使目標公司以高于市價的價格回購其所持的股票。的確,皮肯斯幾次大手筆的惡意收購炒作讓許多石油公司的老總兔死狐悲,他也因此而獲得了“公司獵擊者”、“藍籌訛詐者”等“美名”。《金融世界》雜志當時就這樣評論過皮肯斯:“他已經從一個石油商變成了金融家,在華爾街掀起了一股狂潮。” 皮肯斯第一次大手筆出擊便看上了規模相當于梅沙公司23倍的城市服務公司。 1981年初,皮肯斯擁有城市服務公司價值400萬美元的股票,約占城市服務公司股權的5%。皮肯斯先是向城市服務公司管理層提出合并的要求,在遭到拒絕后就開始尋找合作伙伴展開惡意購并。接下來,雙方就購并與反購并展開了長達一年半的拉鋸戰:一方面梅沙公司擺下咄咄逼人之勢,提出要收購城市服務公司51%的股票;另一方面城市服務公司采取以攻為守的戰略,在皮肯斯采取購并行動之前提出了收購梅沙公司的計劃。 城市服務公司此舉使皮肯斯一度陷入有可能失去梅沙石油公司的被動境地,就連媒體當時也將皮肯斯描述成一個失敗者。然而,雙方的收購計劃最終都沒有成功,城市服務公司最終被西方石油公司購并。 然而,這個結果卻是皮肯斯所愿意看到的,因為他雖未能成功收購城市服務公司,但經過此番購并與反購并的炒作之后,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價格已經漲了好幾倍,皮肯斯最早持有的400萬美元城市服務公司股票最后出手時竟膨脹到3000萬美元。 在炒作城市服務公司嘗到了甜頭之后,皮肯斯又將目光瞄準規模更大的石油公司。1983年9月,皮肯斯公開宣布擁有海灣石油公司的大量股票。當時,海灣石油是美國六大石油公司之一,年營業收入高達300億美元。皮肯斯相中海灣石油是因為他發現該公司經營不善——海灣石油在石油勘探中投入大量資金但收效甚微。 在1983年以前,得益于較高的油價,海灣石油尚能維持日常的現金流量,但油價不斷走低海灣石油的經營陷入困境。此外,由于國有化及政府監管過嚴,致使海灣石油獲得的石油儲藏量減少,結果海灣石油股價被低估。這自然也就成了皮肯斯大量購進海灣石油股票的主要原因。 對石油行業研究較深的皮肯斯意識到美國整個石油工業結構都應重組,因此決定先拿海灣石油公司開刀。 為此,皮肯斯成立了海灣投資集團并控股11%。作為海灣石油最大的股東,海灣投資集團要求海灣石油用部分國產石油和燃氣資產成立一個特權信托。但是,海灣石油管理層拒絕了建立特權信托的建議,并且要求各股東投票表明自己的立場。海灣石油管理層甚至明確告知股東皮肯斯有惡意購并的不良記錄,并表示所謂特權信托只會削弱公司實力,只能讓少數股東得利。 1983年12月,股東投票結果顯示海灣石油管理層以微弱的優勢獲勝。隨后,皮肯斯即提出要購并海灣石油。為阻止皮肯斯的購并,海灣石油管理層向皮肯斯提出一個“綠票訛詐”建議,即由海灣石油公司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買回在皮肯斯手中的海灣石油股票,但卻遭到皮肯斯的拒絕。1984年6月,海灣石油最終被雪夫龍石油公司以132億美元的價格購為己有,成為當時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公司購并案。在這次購并中,海灣石油的40萬股東共獲利65億美元,而皮肯斯手下的海灣投資集團獲利則高達7.6億美元。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企業購并市場上,皮肯斯是一位靠杠桿購并起家的令人生畏的“公司襲擊者”。皮肯斯稱自己善于利用股東權利來對那些經營不善的公司進行施壓,但其他人則認為皮肯斯是地地道道的“投機商”和“麻煩制造者”。從1982年到1986年的四年間,皮肯斯通過這種方式為梅沙石油公司賺取了十多億美元的利潤。截止1986年9月底,他的個人資產也增加到1.07億美元。 癡迷投機炒作 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1996年,皮肯斯因在天然氣價格的一場豪賭過程中下錯賭注,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結果這家靠威脅購并其他公司起家的梅沙石油公司最終卻被其他公司購并。皮肯斯自己也不得不離開梅沙石油公司。 不過,在失敗面前,皮肯斯并沒有躺倒不干。他說:“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要退休,我就是喜歡工作”。皮肯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投機帶來的強烈刺激令皮肯斯對投機炒作著迷。1997年,皮肯斯建立了BP資本公司,下設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和BP資本能源股本基金這兩大基金。皮肯斯建立的能源投資基金實際上就同其他對沖基金一樣,將從富有投資者那里獲得的巨額資金在能源期貨市場上對石油、天然氣、取暖油及汽油等商品進行豪賭投機,以為投資者帶來巨額暴利。 然而,也許是由于初次進入能源期貨市場經驗不足,皮肯斯的BP能源商品投資基金在1997年和1998年兩年中的經營狀況十分糟糕,出現嚴重虧損,基金資產大幅度縮水。皮肯斯本人在BP能源商品投資基金中的投資資產金額由原來的3500萬美元縮水到2400萬美元。 投資大戶西蒙斯于1997年在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中投資了500萬美元,到1998年曾經縮水到40萬美元。西蒙斯稱他當時就擔心自己所進行的這筆投資有可能會顆粒無收。然而,在隨后的五年中,皮肯斯不僅幫助西蒙斯把本撈了回來,而且還使他獲得了1.5億美元的投資回報。西蒙斯因此而對皮肯斯大加贊賞:皮肯斯對石油行業及資本市場的熟悉了解程度是其他人望塵莫及的。 從1999年到2003年的五年中,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為投資者獲取的利潤分別為90萬美元、2.52億美元、1.47億美元、52萬美元和4.36億美元。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投資者如在7年前投資100萬美元于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那么目前就可以獲得2200萬美元的投資回報。自今年初以來,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的資產總額已經增長了364%, BP資本能源股本基金的資產總額已經增長127%。 皮肯斯最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承認自己在投賭能源價格方面所獲得的利潤遠遠高于他當年從事企業購并時所獲得的利潤。 一直跟蹤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的格林布里爾合伙公司主管羅威在談到皮肯斯時說:皮肯斯自1999年以來的盈利記錄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他向投資股東發放的現金紅利就超過了10億美元。自1997年以來,皮肯斯個人的資產總額已經增長了300多倍,僅在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中的資產總額就猛增到7.6億美元。 由于他在石油市場上的影響力,皮肯斯被業內人士稱為“油神”。如今,皮肯斯已經進入美國《福布斯》雜志評選的最富有的400名美國人之列,排在第389名。皮肯斯稱自己是當今世界上“最幸運的老頭”,目前是他一生以來最幸福和最富有的時段。他坦承自己在70歲以后所賺的錢要比他70歲以前的幾十年都要多,僅自70歲以后所交的個人所得稅就占其一生中所交個人所得稅總額的75%。皮肯斯最近幾年的收入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如今,皮肯斯雖已有76歲高齡,但在石油市場上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精力,豪賭投機的勁頭十足,并且表現得越來越老練,越來越貪婪。 高油價是豪賭出來的 進入2004年,皮肯斯將投機目光轉向石油期貨市場。他預測,世界石油價格在回落到每桶30美元之前將會漲破每桶50美元的大關。而當時,市場專家的平均預測是今年第三季度為每桶35美元,到第四季度下降到每桶34美元。 皮肯斯的看法之所以不同于市場分析人士,是因為他認為:隨著世界經濟恢復較快增長,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石油需求迅速上升,石油需求的增長速度比人們預期的要快。與此同時,世界多余的石油生產能力將會很快被用完,一些早先發現的大油田今后的產量將會逐步下降,石油產量差不多已經見頂。受此影響,世界石油價格仍會繼續上漲。 皮肯斯在作出上述樂觀預測之前就已經在石油期貨市場上進行了相應的運作安排,在石油期貨價格低下時大量買進。他的預測再度抬高了石油價格,油價在隨后的幾個月中上漲到每桶50美元。皮肯斯乘機在市場上拋出,結果獲得了約7億美元的投資收益。在緊隨其后的油價回落過程中,大多數對沖基金從石油期貨市場撤退,而皮肯斯卻在油價跌到每桶45美元時再度進場“下注”,他炒作的價格目標是每桶60美元。 9月27日,皮肯斯再度預測:世界石油價格在回落到每桶40美元之前很可能會突破每桶60美元的大關。皮肯斯在10月20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仍堅持自己的這一說法,認為石油價格再回到每桶35美元以下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皮肯斯此言一出,立即有分析人士認為他可能將會繼續將油價往60美元上炒,到時再見利抽資而出。到10月25日,世界石油價格上漲到每桶近56美元。有關人士認為,世界油價走勢實際上是按著皮肯斯的預測方向發展的,皮肯斯押寶油價上漲的賭注自然也就會水漲船高。 近幾年來,皮肯斯一直在唱高能源價格。他手下的兩個投資基金,BP能源商品基金進行能源實物投資,BP能源商品股本基金從事能源類股投資。皮肯斯持續唱高能源價格事出有因,因為能源價格上漲對他這位做能源商品期貨“多頭”的投機商來說是利好因素,同樣能源價格上漲也會使能源公司利潤收入增加,皮肯斯對能源企業股票的投資就會升值。 此外,在油價看漲的情況下,皮肯斯手下的能源類股基金同時也對那些容易受能源價格上漲打擊的相關企業(如化工、橡膠、玻璃等行業)的股票做“空頭”,因為能源價格上揚必然會打擊這些企業的利潤收入和股價。由此可見,如果石油價格像皮肯斯所預期那樣保持漲勢,皮肯斯就可以實現多頭賺錢的目標。當然,如果油價下跌,皮肯斯就有可能敗走麥城。 與布什的默契 皮肯斯為何能夠對油價作出如此大膽的預測?皮肯斯為何在多數分析師預測油價可能走低的情況下敢在石油期貨市場做“多頭”? 分析人士指出,皮肯斯這樣做其實并不完全是一種莽撞行為,而是在經過深思熟慮后的炒作安排,因為皮肯斯相信布什政府不會采取措施來壓低油價。有關人士甚至認為,石油世家出生的布什與靠石油發跡的皮肯斯在維持高油價方面的配合是相當默契的。 一方面,布什要想連任當選離不開像皮肯斯這些美國石油大亨的大力支持捐助;另一方面,作為回報,布什就必須默許石油價格持續走高,以讓支持他的這些石油大亨得到實際的利益好處。同樣,石油價格上漲還會使美國石油公司獲得巨大利益。美國的幾家石油公司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控制著美國國內產量的77%,同時也控制著世界近70%的石油資源,石油價格越高,他們賺的錢就越多。 布什政府高官與美國石油行業存在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親密關系,布什和副總統切尼等政府高官都是直接來自石油工業。皮肯斯等投機商也許正是看到了布什政府與美國石油公司的這層關系才如此大膽地在石油期貨市場上進行炒作。 在這輪油價上漲的浪潮中,美國政府從容不迫的反應耐人尋味。國際油價持續大幅上漲,有可能威脅到美國及世界經濟復蘇,一些有識之士強烈呼吁布什政府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以穩定油價。然而,布什總統卻死活不干,反卻一直在公開市場上大量買入石油,以增加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 究其原因,其實也并不難以理解:布什如果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很可能會導致油價走低,直接影響到美國石油企業的利益,最終有可能會失去石油行業對布什競選總統的支持。這當然不是布什所希望看到的,因為像皮肯斯這樣的石油巨鱷在幫助布什競選連任方面的確立下了汗馬功勞。據說,布什前兩次當選德州州長的過程中都收到了皮肯斯的慷慨捐助。 有人稱皮肯斯是布什競選總統運動背后的“無形之手”。今年8月上旬,美國退伍軍人組織“快艇老兵求真相”編寫《不適合當司令》一書,指責克里夸大了自己的戰爭英雄形象。據說,僅皮肯斯一人就向“快艇老兵求真相”組織捐助了50萬美元,用于拍攝反克里的政治廣告。此外,皮肯斯還為布什的其他競選廣告慷慨解囊。除資金支持外,皮肯斯還與布什的共和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被號稱布什“大腦”的白宮首席政治顧問羅夫是皮肯斯的老友。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