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會生產力水平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所以特定商品的價值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值。使特定商品的價格具有彈性的正是市場的供求關系,即供求關系決定商品價格。《資本論》里的勞動價值理論詳細論述了商品的價值,馬克思認為,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對商品價值的這一論述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最具說服力的學說。
商品價值在一定時間段內的穩定性并不是說它的價格是惟一的,一段較長時間內特定商品價格的波動中樞可以認為是該商品的價值,體現了這一時期社會生產力對該商品價值的認可。社會科學尤其是哲學的發展有賴于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的發展,運用物理學中的量子力學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價值波動中樞具有的不確定性。商品的價值量首先要得到社會主體——人群——的認可,所以,供求關系不僅是商品價格的決定因素,而且是決定商品價值的重要因素。商品價值的真正實現是其使用價值的實現,社會物質價值的實現體現在物品交換使得物質實用功能得以消費或享用,貨幣是價值表現的量化和價值實現的中介,貨幣本身沒有使用價值。
價格回歸理論是建立在商品價值理論基礎上的以價格波動中樞為指導的最新的關于商品價值定位的理論。該理論可以指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利用價格回歸理論可以使企業較好地預測商品價格變動的趨勢和商品價格波動的范圍,為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決策提供理論依據,指導企業避免由于商品價格大幅波動而遭受損失。該理論的基本內容如下:
一、商品價值的實現在于社會主體——人群——的認可,在一段較長時間內特定商品價格波動的中樞就是該商品的價值。之所以強調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是因為社會生產力水平的衡量不是一個短時間段能夠度量的值,時間段放得太大也是不合理的,因為社會生產力的水平是處于動態的,是逐漸變化的。價格波動的中樞取這一時間段內鄰近時間點價格波動高低點的平均值。價格中樞是一個較窄的波動域而不是一個個固定點連成的平滑曲線。商品的價格大多數時間停留在該商品的價格中樞(價值)附近。價格不能長時間脫離價值,價格總是會回歸到其價值附近或說價值總是要隨著價格在某一位置停留時間的長短來重新調整自己(的價值)。
二、商品價格的波動主要受到該時間段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影響,也受到該時間段內特定商品供求關系的影響。社會投機資金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它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或一定程度上扭曲特定商品的供求關系,使特定產品的市場需求形成假象從而影響商品的價格波動。投機因素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商品的價格,但不是主導因素,影響的時間長度較短。由于社會生產力處于螺旋式的上升過程(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是不斷提高的)多數商品的生產成本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特定商品的價值也會不斷地下降,其相應的價格中樞也呈現出逐漸向下移動的態勢。
三、對于不可再生資源來說,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不能抵消其因為越來越稀缺而呈現的溢價或增值(物以稀為貴),而且如果不能在一定時間段內發現其替代的產品或方法,該商品的價值還會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
四、商品價格的歷史波動中,特定商品在該段歷史時期內各時間段價格波動的高點的集合定義為價格正回歸帶;特定商品在該段歷史時期內價格波動的低點定義為價格負回歸帶。在商品期貨市場里,正回歸帶稱為多頭回歸帶;負回歸帶稱為空頭回歸帶。回歸帶的意義在于提示市場該價格可能的發展趨勢,對市場參與者及生產經營活動者指示規避價格風險的位置,指出風險可能存在的水平。
價格回歸理論的部分研究內容:
從1973年到2003年的美國CRB指數(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 Futures Price Index)運行中可以發現,美國普通商品的價格在30年的時間里一直在180—280之間波動,只有一次(1980年—1981年)波動出了上述范圍,高點達到了340附近;價格的中樞在230附近,顯然正回歸帶在低于280點的附近,負回歸帶在高于180點的附近。
圖1
從1968年至2003年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商品的價格走勢中可以發現,在長達35年的時間里,銅商品的價格呈現緩緩向上的走勢,價格的負回歸帶落在1972年價格低點1000點與1999年價格低點1360點連接而成的上升趨勢線上,價格的正回歸帶是一條與負回歸帶平行相距約1500點的上升趨勢線,價格的中樞(價值)位于兩條回歸帶的中間并與兩條回歸帶平行的一條上升趨勢線上。銅的走勢也體現了由于資源性商品的稀缺而呈現價格上升趨勢的論述。
圖2
從1973年至2003年NYBOT(紐約商品交易所)的棉花走勢中可以發現,30年間的棉花價格雖然波動比較激烈,但基本上在35—95點的兩條價格回歸帶之間,而且大多數時間都更集中于62—85點之間的很狹窄的價格回歸區域內。價格的中樞(價值)位于67點附近的區域。
圖3
圖4
由于商品的價格是以特定的貨幣來計算的,因此,我們必須要注意該計量貨幣在國際市場的定價。從1944年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起,加上美國政府同時推行的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讓美國取得了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領導地位,美元成了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1949年美國所積累的黃金儲備達到了250億美元,占到當時世界黃金儲備的73.5%;美元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黃金的地位,直到現在美元依舊是世界上最強勢的貨幣之一。因此,價格回歸理論研究的計量貨幣以美元為基礎。研究發現商品的價格與美元呈現明顯的負相關關系,1973年至2002年美元指數與LME鋁價的對比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這一歷史時期內,雖然國際金融體系實際上是一種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美元—黃金本位制),但黃金實際上也成為了商品,并且代表或等同了普通商品的實物價值量或價格,因而黃金與美元的關系平行于普通商品與美元的關系,一同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1986年到2003年黃金與美元價格指數走勢的對比可以明顯地得出上述結論的正確性。
圖5
商品價格回歸理論中商品和價格是兩個最主要的因子,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二者之間的關系,因此,影響商品和價格的因素都是該理論研究的重要因素。因而計價貨幣國的貨幣政策、利率水平以及匯率等都會對研究內容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由于這些影響不是主要因素,因此不再在這里作詳細論述。
價格回歸理論對市場價值和價格的解釋可以理解為證券市場中對價格波動原因解釋的基本面分析(市場價格和內在價值的關系)、技術分析(市場行為即市場供求均衡決定價格)和心理分析(市場心理平衡狀態影響價格)三種分析方法的有機結合體系,汲取了三種分析方法核心內容的精華。
就整個價格回歸理論體系而言是對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補充,另外,它吸收了美國芝加哥大學財務學家尤金·法瑪(Eugene Fama)的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理論的合理部分,該理論的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信息暢通的社會條件下,市場對信息的反映是非常及時的,市場價格可以充分地反映全部有價值的信息,市場價格代表著證券的真實價值。(于貴真)
看更多相關新聞請點擊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