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 > 正文
 

國內基金業創新萌芽 指數化投資漸露契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7日 15:37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指數化投資漸露契機

  對國內基金業來說,指數化投資真正流行的時代還沒有到來。但國際基金業的潮流預示了一種可能性:指數產品將有可能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成為主流的基金產品之一,ETF發展空間可觀。而隨著市場環境的逐步改變,這個契機正在顯現。

  指數基金的真正發展有四個條件,從國內市場情況來看,這些條件都在逐步成熟。其一是要有好的市場環境,即市場有效性提高、可投資性增強。隨著股權分置改革進程的逐步明朗,全流通后的A股市場進入長期上升階段的前景為指數基金提供了持續成長的良好環境。

  其二是指數基金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優勢得到充分體現并被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所認識。從目前的情況來說,主動型基金產品的平均收益狀況還是要略好于指數型產品,但隨著市場有效性的提高,這個趨勢在一個更長的時期內不一定能持續,對指數型產品的認識也會逐步發生改變。

  第三是證券市場發展出一個體現市場結構性差別的豐富的指數體系。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了諸多的指數創新機制,主要限制仍然是在基礎市場。

  第四是指數基金的產品形態適應投資者的需求變化不斷創新。這一點正是基金業在產品創新上面臨的挑戰。國內首只ETF基金上證50ETF,已經在機構投資者中產生了重要影響。相關的產品創新,如深證100ETF、上證180ETF也整裝待發,這對基金產品創新具有指向作用。

  對于基金管理公司而言,預判未來市場的產品創新方向并由此調整自身的產品策略也顯得尤為重要。指數化投資潮流的一個重要啟示是:對于同質化或標準化的基金產品,成本競爭將成為重要的競爭策略。如果能在指數產品上將成本優勢充分發揮,不排除未來行業中將會有基金公司通過產品定位指數化獲得較大的發展。

  國際化投資帶來行業變局

  國際化投資是未來數年中國基金業中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這一創新方向很有可能對行業格局帶來潛在的變局。雖然目前國內基金業還局限于投資國內市場。但金融體系的逐漸開放預示著國際化投資的前景可能很快成為現實。QDII等相關政策在管理層和證券行業內早已得到討論,社保基金已開始港股的投資。 因此,開放的步驟隨時有可能邁出第一步。投資于國際市場,在可見的幾年之內將會成為現實。如果能投資于豐富多樣千差萬別的國際市場,基金業將會獲得一個開創性的發展方向,并為投資者提供截然不同的基金產品。雖然開放的步驟將會循序漸進,但如果把握好這個創新的開端,無疑將會獲得巨大的成長空間。

  而對于本土基金公司來說,國際化在帶來全新機會的同時可能意味著更大的挑戰。設想基金業如果可以順暢地投資于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服務于國內和國外投資者,那么掌握著全球資源的基金管理公司就會獲得脫穎而出的極大優勢。而這種優勢就凸顯在發展勢頭看好的合資基金公司群體上:借助于國外基金巨頭的國際投資資源,合資基金公司可以向境內客戶提供成熟的國際化產品,實現客戶資產最大的優化配置;同時憑借對國內市場的參與和國外母公司的客戶資源,又可以向境外投資者提供本地化產品。這兩種優勢如果得到充分發揮,那么合資基金公司在國際化投資時代無疑就占得了天時、地利。因此,如何應對國際化投資時代的到來,及早為產品創新做出相應準備,是本土基金公司需要考慮的重要課題。

  美國401K計劃

  401K計劃是美國目前最流行、增長速度最快的企業

養老金計劃。該計劃對促進美國共同基金市場大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統計顯示,共同基金作為401K計劃的投資工具,1990年僅占401K計劃的9%,而2004年底這一比例增長至51%。反過來養老金也占到了美國共同基金的很大份額,美國全部投資于共同基金的資產中的40%來自于養老金資產。截至2004年年底,401K計劃投資于共同基金的資產已達2.1萬億美元。

  何謂ETF

  ETF 即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是Exchange Traded Funds的英文縮寫。它是以被動的方式管理,同時又可在交易所掛牌交易的開放式基金。對ETF基金份額,投資者可以像

封閉式基金一樣在交易所二級市場進行方便的交易。另外,它又可以像開放式基金一樣申購、贖回。不同的是,它的申購是用一攬子
股票
換取ETF份額,贖回時也是換回一攬子股票而不是現金。這種交易制度使該類基金存在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套利機制。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