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財荷銀董事長章嘉玉:大賺大賠中尋理財真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5日 15:54 《理財周刊》 | |||||||||
本刊記者 張學慶 個人經歷: 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洛山磯分校,企業管理學碩士。1990~1997年任臺灣怡富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企劃部副總經理,1997~2000年任臺灣光華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
投資理財經歷: ◎ 早期在臺灣炒股,3年內資產從50萬元臺幣變成8000萬元臺幣。1009年起臺灣股市深度下跌,賺來的錢全部賠光。 ◎ 1988年在臺灣買房子,沒賺多少錢就賣掉了房子,可后來房價大漲。1992年又去買房子,但整個房產投資賠了1000多萬臺幣。 ◎ 2001年開始在上海投資房地產,第一套房就買在了龍柏地區,后來又買了仁恒濱江花園和浦西的辦公樓等。去年12月把上海的三四套房都賣掉了,獲利了結。 ◎ 最近開始在北京買了房子。 理財理念: ◎ 工作收入不斷增加積累,成為資產的中心。利用工作收入當作本錢,再去理財。 ◎ “我非常清楚自己的理財目標,我知道什么投資適合我。” ◎ 理財必須關注經濟趨勢,通過閱讀信息了解政策走向。 披肩的長發、得體的裝扮、富有親和力的談吐,初見章嘉玉的人都會感到她是一個不平凡的女性。擔任了荷銀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兼湘財荷銀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的章嘉玉,在投資領域奮斗了15年,成功、失敗、又成功,歲月的磨難很難從她的臉上找到印記,而樂觀豁達的性格帶給她寶貴豐富的人生財富。 從50萬到8000萬 說起投資,章嘉玉早期的股市經歷聽起來富有傳奇色彩。從50萬臺幣做起,3年后資產規模變成了8000萬元臺幣,投資獲利之豐令人稱奇。然而,章嘉玉說起這事,顯得相當平靜。“這不是我有什么高人之處,那個時候就是買股票就賺錢的年代”。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臺灣股市處于大多頭時期,幾乎所有的股票都漲。“記得那是每天早上起來,只要做一件事情,打電話問證券公司經紀員,哪幾個股票買單掛得比較少,他回答后,我就說那就買這幾個。買了之后就抱著不要賣,等股價上漲。那個時候就是這個趨勢。” 章嘉玉是從股市1000多點開始進入的,一直做到10000點,入市50萬的資金滾到了8000萬。“其實我在10000點的時候,就把股票全部拋了,手上握有的全是現金。”也許股市就像人生,誰笑到最后才是勝利者。可能是獲利太過容易,章嘉玉又一頭扎進了股市,最終沒能保住勝利果實。 反思失敗教訓 “因為人都是相信自己成功經驗,認為成功經驗可以不斷復制,所以當股市從10000多點往下跌,跌到了7000點時,我又進去買股票,愈跌愈買,跌得越多買得越多。當指數下到了5000點,再想買就沒錢了。那個時候才下定決心斬倉,結果當然是沒有錢了,都賠光了。” “其實1990年起,臺灣股市的趨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股市大崩盤。但我沒有看清這個趨勢,總是被成功的光環籠罩著,認為自己還會再成功,可是實際上大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由于賺來的錢都賠了,章嘉玉一度對股市表示出很灰心,認為股市是個吃人的地方,是個賭場,她是一個深受其害的人,并多次勸朋友不要進入,“你會連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令章嘉玉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怎么會有這么一個市場,不管里面的人來來往往進進出出,這個市場卻會永遠存在,而且它的規模越變越大,越變越復雜。而且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結構中一個重要支柱。 “看來這個市場無法改變,要改變的是你自己。你自己的心態、你自己對它的認知,需要改變。” 章嘉玉開始反思自己。 既然證券市場是西方世界的產物,市場所有的游戲規則,都是西方世界制定的,而參與者趨于全球化,所以就必須去了解除了本土市場外,外面的證券市場是怎么做的,外面的人究竟是怎么去做投資的。 接觸到了投資基金 章嘉玉放棄了銀行的高薪職位,跑到了外資公司怡富證券,開始從一個小文員干起,先是做分析員,協助把國外的資料翻譯過來,從中學習外國分析師是如何進行市場分析的,學習看市場會有哪幾個角度。章嘉玉逐漸在摸索市場規律。 “那個時候做分析大都是偏向宏觀面的,并沒有針對個股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宏觀趨勢。在工作中,讓我接觸到了基金。” 說到基金,章嘉玉有種“藏在深山人未識”的感覺,“很多投資人不了解基金,也沒有理解基金真正的本質是什么”。章嘉玉因為工作的關系,浸淫在基金世界里10多年,這讓她深深體會到“基金是個非常好的理財工具,即使有一天我不在基金行業工作,如果讓我推薦理財工具,恐怕基金還是我的首選”。 一般投資人只關心基金為我賺了多少錢,很少有人去真正了解基金是什么,為什么它會變成世界理財的主流。一旦你花時間理解了,就會接受它。章嘉玉對基金業深有感情。 把握宏觀趨勢 很多朋友都曾經請教章嘉玉,“這么多年來,你的資產是否都靠投資賺來的?” “不是,是因為我的工作,工作的收入不斷增加積累,成為我資產的中心。” 章嘉玉的回答很明確:“而我利用工作收入當作我的本錢,再去理財。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理財不是我生活的中心,工作才是。” “我非常清楚自己的理財目標,我知道什么投資適合我。我不會去投資個股的。” 章嘉玉道出了她的理財觀。“我更關注經濟趨勢。我閱讀信息,最主要是看政策走向,看宏觀經濟相關的數據,比如,原材料的價格是漲還是跌,就業的水平有否改善,進出口狀況是增長還是減緩,等等。政府的政策通常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業界的評價也可關注一下。” 正是從投資股市的失敗中,章嘉玉轉變了她的投資視野,這也帶給她在上海投資的成功。 章嘉玉下決心和她先生一起到大陸來投資,也是得益于她對宏觀經濟趨勢的準確把握。 “2001年的時候,我看到了大陸經濟這幾年一直在往上走,特別是經過宏觀調控后,經濟保持強勁增長,所以就下定決心到大陸來投資。我把在臺灣的東西全部賣掉,我先生也把他在美國的東西全賣了,我們一起到大陸來了。” 資產配置合理 章嘉玉坦言,在大陸她的資產配置分成了幾塊。 首先,當然是要有銀行存款。在一個市場中,不可能沒有銀行存款。“我們對人民幣有個升值的預期”。 其次,大陸股市應該是不錯的。“那個時候開放式基金才剛剛出來,說實話我們對這里的基金公司運作不是很放心,所以沒敢投資基金。一直等到有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出現,才愿意投資基金”。 除了資本市場外,章嘉玉涉足到了房地產領域。她從2001年開始在上海投資房地產,第一套房就買在了龍柏。 章嘉玉說,房地產投資也是稟承自己的投資理念,“房地產市場也有個大的趨勢,2001年中國經濟增長,國民收入也在逐漸增加,但原油價格還沒有上漲,我們預期它要上漲,所以房地產價格一定會動一動的”。 投資房地產的理念是,地段、地段、地段。章嘉玉說,做房地產并不難,長線來看,買最好地段的房子,漲得時候漲得最快,跌得時候跌得最慢,但也不代表其他地方不會漲,如果是在房地產發展的周期里,其他房產也會漲。可是從報酬和風險看,通常是地段、地段、地段,地段決定一切。 這個理念是她在臺灣投資房產大輸后得出的經驗。“我在臺灣買房子是個大敗筆,所以我學到了很多。” 章嘉玉對于自己失敗的經歷并不諱言,她最早是在1988年買房子,可是沒有賺多少錢她就賣掉了房子,可后來房價大漲。1992年,她又去買房子,但整個房產投資賠了1000多萬臺幣。“這是我除了股票以外所有投資中賠得最慘的”。 回過頭去總結,為什么會那么輸得慘?“主要原因在于,地段、地段、地段。我如果當初買的房子不是郊區的別墅,而是市區公寓,我相信我不會這么慘。當大勢下跌時,首先是城市外圍的房價跌,從外圍跌到中心,而市中心是比較抗跌的。” 投資北京房產 當初到上海的外籍人士只能買外銷房,而且外銷房供應有限。章嘉玉也不例外,她就選擇了龍柏,“因為那里的目標居住對象十分清楚,都是外籍人士,符合我的標準”。之后她又買了仁恒濱江。 “陸家嘴(資訊 行情 論壇)我非常看好。那時候很多人跟我說,你應該買浦西。浦西是個好的地方,這我也同意。但我的投資邏輯是,投資跟著宏觀政策走,一般是沒錯的。政策對經濟發展往往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陸家嘴是政府大力培植和發展的地區,外資金融機構都要搬到陸家嘴,就這么簡單的趨勢。” 章嘉玉道出了她看好陸家嘴的理由。 “我知道浦西一定會有很好發展,可是我對它不熟,那時我雖然還在臺灣工作,但我清楚了解了陸家嘴,長線看一定會有很好的前景。陸家嘴位于黃浦江邊很獨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他地方無可取代的。所以,我就大膽買了仁恒濱江花園。” 章嘉玉又進一步買了浦西的辦公房。 到了去年的12月,她就把上海的三四套房都賣掉了,獲利了結。“因為我感覺房價要跌,特別是政府認為房價太高了。我相信任何一個政府都不會坐在那里,看著房價無止境的飆升。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自然的。就這么簡單的邏輯。如果10年后看上海,現在的房價可能還是便宜的,可是,短期上海房價有被炒作過熱的現象,一定要進行整理。” 章嘉玉現在看好北京房地產,她在北京買了房子。她笑稱,賣掉上海的一套房,可以在北京買二三套房了。 她認為,北京房價比上海便宜很多,這是不合理的。北京現在到處在搞建設,但更多的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奧運場館的建設,而不是大規模建設商品房,可以想象3年以后,北京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都市,一定是個非常先進、各類設施相對成熟的城市。從過去的案例看,漢城、悉尼在舉辦奧運會后,后幾年的房地產和經濟活動都是良好的。長線上,奧運將帶動經濟發展。 章嘉玉說,她已十分適應習慣在大陸工作和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