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 > 聚源數據專欄 > 正文
 

緊隨市場熱點 積極進行持倉結構調整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3日 19:24 聚源數據

  聚源數據研究所 黃翔 鄧海

  內容摘要:一季度股票類開放式基金表現突出,多數基金能積極主動的調整持倉結構是重要原因。通過對比05年末和06年一季持倉結構,這些基金重點增持了房地產、食品、批發零售和金融業等熱門行業的股票,提前建倉了行情中漲幅最大的金屬非金屬和采掘業中的股票,而對部分傳統行業和短期難有表現的行業的股票,進行了大比例減持。一季度基金的成功經驗表明,基金公司必須適應市場變化的客觀規律,不斷與時俱進,才能獲得大的發展。

  一季度滬深股市出現震蕩上揚走勢。伴隨行情的發展,股票類開放式基金凈值大幅上升,單位基金累計凈值平均增幅達13.96%,超過同期上證綜指11.82%的漲幅。一季報顯示,股票類開放式基金平均凈收益達0.08元/份,其中單位基金凈收益超過0.1元的多達41家,占該類基金的32.8%。銀華優選、鵬華收益和大成精選分別取得每份基金單位0.24元、0.19元和0.19元的凈收益,奪得股票類開放式基金單位凈收益排行榜前三名。

  是什么原因能讓股票類開放式基金取得的佳績呢?聚源數據研究所分析了股票類開放式基金05年報、06年一季報的10大重倉股行業分布情況發現――不少基金能在行情變化時轉變思維方式,積極進取,并緊隨市場熱點,積極主動進行持倉結構調整,是獲勝的關鍵。

表1 開放式基金10大重倉股行業分布匯總表
行業名稱
05Q4 10大重倉股市值(億元)
06Q1 10大重倉股市值(億元)
市值排名
市值變化百分比(%)
重倉股1季度平均漲幅(%)
農、林、牧、漁業 
1.14
0
21
-100
0
采掘業 
19.73
23.69
11
20.07
44.94
食品、飲料 
45.35
66.93
2
47.59
32.34
紡織、服裝、皮毛 
0.58
0.92
18
58.62
23.59
造紙、印刷 
1.79
0.07
19
-96.09
16.5
石油、化學、塑膠、塑料 
63.19
60.04
3
-4.98
29.61
電子 
3.65
12.98
14
255.62
13.71
金屬、非金屬 
47.06
49.02
5
4.16
38.44
機械、設備、儀表 
26.09
37.48
7
43.66
27.78
醫藥、生物制品 
18.64
18.34
13
-1.61
13.19
其他制造業 
0.85
0.01
20
-98.96
-1.16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50
29.84
10
-40.32
0.69
建筑業 
2.01
1.51
16
-24.88
23.27
交通運輸、倉儲業 
91.14
44.25
6
-51.45
4.24
信息技術業 
65.72
34.88
8
-46.93
22.8
批發和零售貿易 
19.55
33.58
9
71.76
29.71
金融、保險業 
61.69
84.63
1
37.19
24.03
房地產業 
34.36
51.83
4
50.84
47.39
社會服務業 
22.18
23.09
12
4.1
19.2
傳播與文化產業 
8.75
11.6
15
32.57
17.04
綜合類 
1.42
1.14
17
-19.72
14.86
資料來源:聚源e財訊 制表新浪基金

緊隨市場熱點積極進行持倉結構調整

  圖1 05Q4和06Q1開放式基金行業配置(來源:聚源e財訊 聚源數據制圖)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積極增持地產、批零、食品和金融等熱點行業

  對比05年報、06年一季報股票類基金10大重倉股的行業分布可以發現,該類基金在批發零售、地產、食品飲料、機械設備和金融等行業進行了重點增持,其中批發零售和地產業增持比例高達71.76%和50.84%。一季報顯示,金融業、食品飲料業分別以84.63億元和66.93億元,替代了交通運輸業和信息技術業,成為股票類開放式基金持有市值新的冠亞軍。而房地產業的持有市值排名也由05年末的第8名,一躍進入一季報的前4名。

  從一季度這些基金增倉行業中選擇股票的市場表現看,走勢普遍較強。其中,食品飲料行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和機械行業等五大行業,基金重倉股的平均漲幅分別達到了36.99%、38.8%、29.94%、19.33%和25.36%,遠高于同期滬深兩市全部A股13.41%平均漲幅。特別是股票類開放式基金持倉市值最大的三只股票――貴州茅臺、G萬科和G招行,一季度漲幅就分別達到了36.5%、51.97%和23.09%,對基金凈值提升和收益增加的的貢獻突出。由此可見,總體上這些基金對行業和個股的選擇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采掘業和金屬非金屬行業市值穩步上升

  本輪行情最大的特色是有色金屬板塊行情的火爆,該類股票主要分布在金屬、非金屬行業,其次為采掘業。從股票類開放式基金10大重倉股行業市值變化看,該類基金已經提前對這兩大行業進行了戰略布局。05年報顯示該類基金已經重點持有中金黃金、G錫業、G廈鎢、G魯黃金和G寶鈦等股票。其中,基金持有G廈鎢和G寶鈦兩只股票市值就達1.69億元和1.09億元。06年一季度基金繼續增持馳宏鋅鍺、G寶鈦、G廈鎢和G中金等股票,其中G寶鈦市值已達到4.24億元、G廈鎢3.46億元。

  一季度這兩大行業基金重倉股表現搶眼,特別是入圍股票類開放式基金10大重倉股的38只股票平均漲幅高達40.14%,其中焦作萬方、G魯黃金、中金黃金、G藏礦業和G廈鎢等漲幅都在95%以上。基金提前布局,重點突出,取得了一般投資人達不到的投資效果。

  主動減持防守型基礎行業

  這里所說的防守型基礎行業主要是交通運輸和電力行業。長期以來,基金一直投入巨資重倉持有這兩大行業的股票,特別是交通運輸業更是連續兩年成為基金第一大重倉行業。但是06年一季報顯示,該行業地位已大幅下降,股票類開放式基金持有市值由05年末91.14億元、猛降至44.25億元,降幅達51.45%,行業市值排名也由第一降至第六。

  基金曾于05年中期對電力行業有過大幅減倉,至年末、基金持有市值仍能保持在50億元。但06年一季度,基金再度大幅減倉40.32%,其持有市值也減少到29.84億元,行業市值排名有第五名跌到第10名。

  應該說股票類開放式基金對上述兩大行業減倉是十分成功的。從一季度個股市場表現看,電力和交通運輸業全部股票平均漲幅僅為6.48%和4.62%,遠遠低于同期上證綜指和A股平均股價漲幅。其中交通運輸行業中漲幅最大的G中儲僅上漲46.47%,該行業內漲幅能超過30%的股票也僅有3家。而電力行業表現更差,甚至沒有1家股票漲幅達到30%。

  從持有市值和持有家數分析,電力和交通運輸業兩大行業中的第一大重倉股――G長電和G滬機場,股票類基金減倉跡象也十分明顯。其中一季度基金持有G長電流通市值為19.86億元,較05年末減少21.61億元,減倉比例達52.1%,季報顯示僅有19家基金將其列入10大重倉股,較上期減少35家。長期以來倍受基金關愛的G滬機場,減倉動作更大。06年一季度基金持有市值僅為19.75億元,較05年末減少22億元,減倉比例達52.68%,該季度只有22家基金將其列為10大重倉股,較上期減少32家。

  一季報共有8家股票類開放式基金同時將G長電和G滬機場列入10大重倉股。這幾家基金在一季度市場表現總體表現不佳,其單位基金累計凈值平均增幅只有11.57%,不但低于同期股票類基金,單位基金累計凈值平均增幅也低于同期上證綜指漲幅。

  由此可見,行情啟動后,多數基金都能根據行情變化對持倉進行積極、合理的調整。但也有少部分基金(指數型基金除外)持股調整并不及時,這些基金對行情的把握仍有待提高。

  信息技術業短期難有作為 基金被迫減倉

  信息技術業從去年中期以來,就受到股票類開放式基金的關注,基金持有市值穩步上升,到05年末達到65.72億元,其排名位居第二。但是今年一季度,基金卻進行了大幅減倉,其持有市值降至34.88億元,降幅達46.93%,排名也跌至第八。其龍頭品種――G中興和中國聯通,基金持有市值分別降至17.93億元和11.24億元。究其原因,3G推出時間的延后和G中興一季度的業績下滑,對基金持股信心產生不利影響。

  但應該看到,該行業未來的成長性,是其他許多行業沒有的。一季報顯示G中興仍被48家基金重倉持有,可見基金對該股票并沒有完全放棄,信息技術業股票,隨著3G牌照的最終發放,必將有重新表現的機會。

  結論

  一季度股票類開放式基金持倉結構調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少基金也改變了過去那種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保守操作,過去死抱幾只大盤藍籌股、提取高額管理費的落后思路,已被多數基金拋棄。基金積極應對行情變化,既是對投資人負責,也有利于基金自身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后市大盤調整過程中,基金只要能像本輪行情一樣積極、主動,同樣也能有良好的表現。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