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聲音 > 正文
 

資金通道受阻之痛 基金生存空間亟待開拓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3日 08:29 中國證券報

  華商基金 黃付生

  近年來,我國基金行業發展迅速,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增多,新基金也紛紛發行。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共有218只證券投資基金正式運作,凈值總額合計4691.16億元。由于宏觀環境受困、虧損壓力增大,新基金發行困難、贖回壓力倍增、競爭加劇,致使市場上產生對我國的基金業市場容量的質疑。

  潛在資金供給十分充裕

  國外經驗表明,基金發展的先決條件是經濟的增長、社會財富的積累以及金融證券市場的發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在中國基金行業面前的是一個擁有包括14萬億人民幣居民儲蓄存款、數千億人民幣社會保障資金、1000多億元人民幣可投保險資金,以及規模龐大的其他機構資金在內的中國資本市場,我國基金的潛在資金來源極其充裕,資金供給在總量上還有很大空間。

  截至2004年年底,美國共同基金的個數就已經達到8044只,管理的資產也已經有81068.7億美元;而香港彈丸之地在2004年底就有208家基金公司生存,管理著4640億美元的資產。從可比市場容量來看,我國基金的規模遠遠低于國外成熟市場的比例。而目前中國基金業的規模僅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相對于儲蓄機構的存款余額,其它機構投資者的資金量,基金總體規模仍然偏小。

  資金通道受阻之痛

  為防范基金公司以資金優勢操縱股價,《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對一家基金公司持有某只股票規定了“10%”的限制。隨著基金規模和對中小盤股的關注度增加,超過10%已不再是“特殊情形”。與此同時,隨著基金公司參與社保基金和年金的投資管理,10%的上限將可能經常觸及。

  在外部的資金進入方面,基金行業同樣受到嚴格的限制。保險公司及境內的其他投資者投資封閉式基金也有比例限制,其中,保險資金投資單一封閉式基金份額不得超過10%,其它單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持有某一基金的份額不得超過基金總份額的3%。

  對基金行業資金進出比例范圍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困擾著基金公司的投資經營活動和規模增長。自2001年初,面臨著持續的熊市,以及來自業績考評的巨大壓力,基金往往不敢做長線投資,追求短平快的投機策略,從而股票換手頻繁,基金換手率隨之提高。2004年,我國開放式基金的平均換手率為343.42%,大大高于同期美國51%的水平。基金的頻繁換倉,不但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同時也加大了基金的投資成本。

  對基金參與新股發行申購等有關活動,監管層都加強了監管力度,前期又頒布了新的基金信息披露規則。基金公司面臨著一個由監管機構、自律組織、托管銀行、評級機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機構、報章媒體等眾多主體共同組成的立體的監管體系的監管。就目前而言,對基金監管的進一步加強和市場的持續低迷,基金行業發展將進入成長的痛苦期,整個行業的生存環境不如私募基金寬松。

  長足發展需要更多支持

  為支持基金業的發展,管理層給予了新股有限申購等多項優惠政策,但由于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后、新股發行停滯,基金公司所能享受到的政策優惠十分有限。而在市場成熟的其他地區,包括稅收、養老金等其他方面的支持,極大地推動了基金業的發展。截至2000年底,美國退休金市場規模達到12.3萬億美元,其中,2.5萬億美元的資產,也就是整個退休金市場的20%,是以共同基金的形式存在的,占到了整個共同基金業總資產的35%。共同基金中的退休金資產主要有兩大來源:雇主指定出資的退休金計劃和個人退休金賬戶(IRSs),二者極大地支持、推動了美國基金業的發展。

  在香港,特區政府也對基金公司提供了眾多的優惠政策。包括對證監會認可的離岸基金公司(海外投資者持有基金超過一定額度,母公司受到海外監管)可以享受稅收減免,其他基金公司則要根據運營模式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基金持有人也可享受免稅的優惠。香港特區還將繼續擴大稅收減免的范圍,香港居民投資的離岸基金也將享有更大的稅收優惠。

  美國的經驗表明,退休養老計劃與共同基金乃至整個資本市場是相輔相成的:共同基金有助于養老金的保值增值,而養老金規模的不斷擴大又刺激了共同基金的發展。我們應該重視正在建立的

養老保險制度和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對基金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我們相信,在養老保險等
社會保險
事業和稅收優惠政策的的推動下,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將得到更快的發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4,4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