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聲音 > 正文
 

陳忠慶:基金傳教士 從理財白癡到理財圣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6日 08:29 證券時報

  本報記者 于凌波

  未見陳忠慶時就聽到他的稱號“臺灣基金教父”。據說,有財經專題撰稿快手之稱的他,和臺灣趨勢專家詹宏志等人一同創辦了臺灣重量級的理財周刊———SMART雜志,影響深遠。其所著述的《個人理財手冊》《個人節稅手冊》、《共同基金投資手冊》等17本理財書籍,在臺灣幾乎達到人手一冊的地步。大陸基金圈子里頗有聲名的臺灣人,比如湘財荷銀董
事長章嘉玉、上投摩根富林明總經理王鴻嬪早年都曾是陳忠慶的部屬。近年,為了幫臺灣群益金融集團籌設合資基金公司作準備,他往來海峽兩岸,受邀出席各項金融研討會,在多家基金公司授業解惑,對兩岸理財市場發展頗具洞察力。

  一見面,就感覺這位臺灣基金界導師級人物頗有傳統文人特征,清瘦、客氣、文質彬彬。他將訪談地點定在了上海浦東泰和茶館,流露出一種一杯清茶就可暢談一個午后的興致。隨著訪談的深入,你很快會發現,陳是個發散性思維特質明顯的人,一個話題會衍生很多新話題,滔滔不絕,很難打斷。言辭懇切流露真性情。

  陳忠慶雖五十有余,但并不固步自封,是個愿意嘗試新事物、沖勁很足的人。看他的履歷就會發現,雖然一直沒有離開理財市場,但他總是在眾多不同風格的公司和媒體間轉換,任職的最長時間都不超過5年,他不喜歡被某一個職位或狀態固化住自己的生活。至今,雖然已算是著作等身的導師級人物,但他喜歡做事、寫書的勁頭絲毫沒有減弱。現在,他將自己對理財業務關注的目光完全投向了大陸,并渴望創出一片新天地。

  從理財白癡到理財圣手

  對于自己從事了20多年的投資理財服務業,陳忠慶始終保持著一種巧遇后的慶幸和欣喜。

  他說:“我在1980年以前是個理財白癡,那時候發工資只用簡單的口袋法和抽屜法花錢,常常是個月光族。借了一萬美金到美國念書后,發現那里的金融服務十分便利。在金融產品廣告中,一種起點僅為250美元但利率較高的存款計劃吸引了我,于是決定投資,并對理財市場開始產生興趣。”那時,美國的《Money》是陳忠慶看得最早的理財雜志,從中獲益良多,并認定普及型理財媒體會為大眾所關注。

  1984年陳忠慶來到華人比較集中的休斯敦工作,在辦好當地一家華人報紙的同時,他對從事共同基金和證券行業興趣很大。為了對投資人權益保障更有研究,陳當年就考取了共同基金業務牌照。隨后又考取了房地產經紀、保險經紀、股票經紀、期貨經紀等牌照,擁有了綜合理財業務資格,朝職業理財人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我的個性就是碰到自己想知道的東西,就一定會去弄清楚,從一開始在不知道基金為何物的情況下買了基金,到弄清楚基金賠賺的因素,再到考取牌照、學會做整體理財規劃,這一過程很辛苦,但卻了解普通投資人的投資期許,為提供全方位理財服務打下了基礎。”

  雖然獲得了美國綠卡,陳忠慶卻沒有久留,回鄉后加入臺灣財經媒體《工商時報》辦了一份理財雜志。他利用在美國投資共同基金的經驗,開始操刀基金專欄。一直寫到1988年,將專欄結集出版,定名為《共同基金致富秘招》。陳忠慶說,“這屬于逼稿成章。”據說,這本書一共出過4個版本,成為這個行業的投資入門書。陳忠慶在享受出書樂趣的同時,還收了不少的版稅。

  此后,陳忠慶又在怡富投信擔任副總經理,成為章嘉玉和王鴻嬪的老上級。在怡富做了很多實踐,為怡富打響品牌知名度貢獻甚多。其后又加盟了臺灣和信集團旗下的中信投信公司,這是一家涉及銀行、保險、房地產中介等領域的公司,做整合性設計與服務。

  1998年陳忠慶和臺灣趨勢專家詹宏志等人一同創辦了臺灣重量級的理財月刊———SMART雜志,把投資理念大眾化。有財經專題撰稿快手之稱的他,特別愿意用傻瓜式理財理念和Step by step的圖解方式進行理財觀念的推廣。他強調:我們周圍有三種人,談到理財,一類是沒有動機,沒有行動;第二類是有動機,沒有行動;第三類是有行動,沒有知識。必須通過一種讓理財白癡也成長的傻瓜式理財媒介去引導。

  從1988年到1998年,陳忠慶用他的《個人理財手冊》、《個人節稅手冊》、《共同基金投資手冊》、《第一次買保險就上手》、《第一次理財精算就上手》等17本著作實踐著這一理念。他始終認為做好理財、累積財富、過好日子、享受人生其實是人人都可以辦得到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成為理財高手。理財市場應該平民化。

  大陸基金向銀行讓利太多

  2003年陳忠慶就開始有大陸的手機卡,對大陸的關注與日俱增。他曾多次到大陸基金業傳道、授業,代表群益和大陸基金業交流,給博時、華夏等知名基金公司開過講座。

  由于對兩岸基金界的熟識,陳忠慶對大陸基金業在叫好的同時,有自己獨立的判斷。他認為目前大陸基金存在的問題集中于兩點,一是基金向銀行讓利太多。二是基金直銷耕耘無深度。

  陳忠慶開玩笑說:“銀行在大陸已成為銷售

怪獸。” 他認為,大陸基金給了銀行太多的甜頭。實際上在開放式基金推出之初,擁有
封閉式基金
資源的基金公司完全可以想辦法讓這一客戶資源回娘家,給予其優惠購買開放式基金的機會。但國內基金沒有意識到這一捷徑,進行客戶資源的積累,反而在開放式基金面市之初就一味討好銀行。目前,銷售費讓利已形成了行業標準,基金在與銀行的談判中始終處于被動的位置。隨著基金的增多,對銀行的依賴越來越重,銷售費返還的惡性競爭局面愈演愈烈。

  陳忠慶說:“大陸基金界正在邊做邊學,要學會美國基金用功能尋找客戶的方式,績效做好后,自然會吸引更多的客戶。他強調,大陸基金業當務之急應以落地生根的方式做好直銷。目前,大陸基金公司直銷團隊人數極少,蜻蜒點水。而真正有效的直銷,應把重點城市做透,基金公司應花功夫培養一批人在一個城市做深做透,穩固為營銷根據地后,再換一個地方。步步為營直銷做好后,基金公司一定是穩賺不賠的。

  陳忠慶喜歡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不愿做重復的事情。他覺得大陸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陳準備參與京、滬金融發達城市的理財從業人員資格考試、認證等新業務領域。另外,做大陸版的SMART雜志也是他的心愿之一。他說:在大陸更有空間可以發揮,不會被單一項目局限。大陸的金融周邊業務前景一片大好。

  基金與鋼筆收藏家

  陳忠慶的兩大愛好都讓其實現了興趣、收益雙豐收。

  “我大部分的錢都放在了共同基金里。”陳忠慶說自己離開美國返臺工作前買了23只基金,直到現在還拿著,除了2-3只是賠錢貨,其它都帶來了7-8倍的收益。加上在臺灣買的基金,總共買了35只基金,簡直算得上基金收藏家。

  之所以買這么多基金,主要是為了體會各家基金公司的服務,為提供理財服務與寫理財專欄打基礎。他說:“我買基金的經驗主要是看基金所處市場的趨勢,要善于通過公開資訊選擇基金,同時配合市場的變化做基金轉換。”

  除基金之外,陳忠慶還喜歡收藏鋼筆,他是臺灣地區鋼筆收藏協會的創辦人之一。他從小就對筆有一種偏愛,目前手里珍藏著相當規模的鋼筆,其中有60-70支是價值不菲的名貴鋼筆,包括萬寶路、帕克等頂級品牌的名品系列。其中萬寶路海明威限量鋼筆目前已升值到15-18萬新臺幣/支。他曾經收藏過三支花費40682元新臺幣的龍筆,最后以25萬新臺幣的價錢出手,獲益不菲。他覺得收藏鋼筆是一件可以怡情、益智、儲財的美差。另外,鋼筆還有很多實用的功能,比如,他此次來上海,就隨身攜帶著日產的按摩筆,在記錄思想火花的同時,還可以借此按摩穴位。

  每到一地,陳忠慶都會購買自己感興趣的鋼筆。在大陸,他期待著認識更多的鋼筆收藏之友。(凌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7,5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