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寶動力組合基金經理史偉:成長的錢最好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5日 23:50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史偉 只要打開報紙,輿論比較A股市場和國際市場估值水平的熱情就會撲面而來,但以基金為主的機構投資者面對這個問題時,卻很難興奮起來。這種反差原因何在? 實際上,估值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表面上看,估值只是套用絕對估值與相對估值的
比如運用永續增長模型簡單“計算”伊利的價格P=D/(r-g)。在2003年乳業行業增長很快的情況下,成長率g值很高,我們計算出伊利每股15元;到2004年我們發現乳業的價格戰變得非常激烈,公司的g值出現下降,而公司治理與管理層不穩定則需要提高回報率r值,這時伊利股價“計算”出的結果就是10元。可見,在不同的行業景氣階段下和不同的公司經營狀況下,我們可以“計算”出的理論價格是不同的,15元與10元都是正確的“計算”結果,但對投資的指導意義都是微弱的。 那么,如何避免對估值理論的形而上學的應用呢?讓我們來看看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的案例。 1990年1月底可口可樂的復權股價為5.63美元,當年動態市盈率在20倍左右。到2004年1月末,可口可樂股價上漲到49.55美元,累計上漲7.8倍。而可口可樂這些年之間的凈利潤變化幅度呢?我們發現與其股價表現非常相似,1990年可口可樂的凈利潤是5.35億美元,到2004年增加到48.47億美元,上漲了8倍。我們再看可口可樂2004年的估值情況,當年預期動態市盈率為22.5倍,這與1990年的估值基本一致。 這個經典案例說明,巴菲特的成功在于以合理的估值買入長期盈利增長的企業,最終獲得豐厚的回報。從長期來看,他并不是通過市盈率等估值指標的上漲而獲得收益。在實際操作中,當公司業績超出市場原來的預期后,我們也可能看到市盈率上升的情況,但這依然是在賺“成長”的錢。 我們將長期盈利增長的企業定義為成長公司,但什么樣的公司盈利才能“長期”增長呢?我們可將成長根據其驅動因素簡單分成三類:產品價格驅動與產品數量驅動,以及新產品投入后的二次增長。第一類是多數大宗商品類(周期類)企業的主導價值驅動因素。第二類為多數消費、交通運輸、服務業等非大宗商品類企業的主導價值驅動因素。第三類是技術類企業的主導價值驅動因素。 筆者個人的感覺是,數量驅動型與二次增長曲線型的盈利增長都具備內生式增長特征,也更具備持續成長的潛力,應是成長股投資的重點。值得注意的是,企業需要具備核心競爭優勢,否則將出現產銷規模擴大但企業盈利無法增加的“無效”增長(如一些紡織和家電企業)。畢竟,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能算是真正的成長公司。(作者為華寶興業動力組合股票型基金基金經理) 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系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