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動能快速釋放 指數短期持續上漲動力存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1日 19:21 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 | |||||||||
上周上證綜指上漲達到了2.4%,貢獻主要來自周五指數1.98%的漲幅,但從周成交量看反而較上周有所下降。對股指的貢獻主要來自周五藍籌大盤股的普遍上漲,其中寶鋼的強勢反彈功不可沒。周五的盤面雖然熱鬧,但下午指數在高位顯示出一定的疲態,在沒有太多響應者的情況下,做多動能的快速釋放可能對市場并非是一件好事,我們對指數短期持續上漲的動力有所懷疑。
在宏觀經濟不明朗的情況下,股改政策走向幾乎成了影響市場短期走勢和熱點的唯一力量。上周市場資金對套利機會的追逐達到了極致,并且從石化股開始向中鋁系上市公司甚至部分電力股漫延,連大股東與中鋁沒有關系的云鋁關鋁等電解鋁股也莫明其妙的跟著上漲起哄,真不知道這場市場與政策的博弈會演化到什么地步。 上周機場港口類個股再次出現大幅下挫,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投資者對進出口形勢和宏觀經濟的擔心。在談到聊起明年進出口形勢時,大家的分歧比較大。有悲觀者認為明年出口增速下滑已成定局,理由是因為05年的高基數、人民幣升值以及貿易磨擦的增加,因為中國來料加工形式的出口較多,所以進口也會放緩;也有樂觀者舉出當年日本韓國升值過程中,出口僅僅在急驟升值后的一二年內出現下跌,爾后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出口競爭力得到持續,因此決定順逆差的是一國的儲蓄率,高儲蓄率必然形成較大的產能,過剩的產能只能通過出口得到解決。事實上這兩種說法并不矛盾,只是長短之分而已,我們也認為長期看中國的出口競爭力不會因為人民幣的小幅升值而喪失,未來一到二年隨著人民幣升值,進出口增速也僅是適度放緩,不太可能出現負增長。在這種判斷下,市場是不是對機場港口類個股的估值過度悲觀了? 近些年發展迅速的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對此有過研究,發現投資者常常會對信息過度反應,尤其會對短期信息反應強烈,但對長期信息卻往往忽略。De Bandt 和Thaler在其論文“Does the stock market overreaction”中研究發現,過去的贏者(winner)往往是未來的失敗者而過去的失敗者(loser)往往是未來的贏者,從而表明投資者對信息往往會過度反應。當然投資過去的失敗者是需要承擔風險的,就以鋼鐵股為例,鋼鐵股在經濟調整時往往是失敗者,股價通常會低于凈資產,這反應了投資者擔心鋼鐵價格繼續下跌的風險從而侵蝕其凈資產。但一個產業的存在總有合理的投資回報率,只要鋼鐵公司的產能不是在行業高潮時形成的,低PB的鋼鐵股從長期看會有可觀的投資回報。 事實上如果我們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有信心,部分產業的短期調整并不應當影響其長期價值,市場的過度反應也許正是提供超額回報的機會,更何況機場港口行業的凈現金流會相對穩定,我們面臨的也只是由于供給增加、需求放緩而導致的短期的供需失衡。從周期類行業A股和H股的估值差異我們可以明顯地發現海外投資對周期行業的估值相對理性。前二周有較多的含H股的上市公司股改方案推出,很多公司完成股改后A股股價已經低于H股了,如果H股是一個全球定價的市場的話,是不是就意味著這些A股是被低估的呢?當然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效的,即使套利成本較低,跨市場同一品種的價格長時間不一致也時有發生,最著名的案例就是SHELL在英國和荷蘭市場上的長期價差。但是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這些股票價格相對安全呢?起碼有相當一批QFII客戶可以把手中的H股換成同公司的A股,或許對這些A股的股價會有一定的支撐。或者是否意味著國內投資者對市場過度悲觀了呢?(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供稿)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