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不一樣的政策市 期待決戰股市三大戰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9日 14:38 大成基金管理公司 | |||||||||
基金經理看市: 經過短暫的上沖之后,本周股指出疲態再現,一些基金重倉股和短期漲幅較大的概念股出現明顯回調。其中,鋼鐵板塊受鐵礦石FOB價大幅上漲的影響遭投資者拋售,煤炭板塊近期因庫存增加的消息也被投資者減持。我們認為,市場再次迷失方向,可能與投資者期望
預計市場的走勢將伴隨“兩會”的召開以及會議所涉及的內容展開,政策因素對市場的影響力會加劇,需要密切關注。我們認為,“三農”問題可能是會議討論的重要議題之一,投資上可考慮相對側重這一方面,同時配置非周期性行業進行防御性投資。 市場評論及展望: 期待決戰的“三大戰役”中國股市的歷史方位 2004年,中國股市有史以來矛盾爆發最多的一年。 2004年,中國股市有史以來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 正是在這“最多”和“最大”的交織之中,中國股市走進從滬深交易所成立算起的第15個年頭——2005年。歲尾年頭,以往股市的話題往往集中在財富盤點、行情預測之類,而這一次我們聽到的,雖不乏財富縮水引發的抱怨,但更多是市場參與者對中國股市前途命運的深層思考。 中國股市十幾年的發展速度之快舉世罕見,但要將成熟市場走了上百年的道路濃縮到短暫的十幾年中,必然會伴隨著激烈的變革和陣痛。此時此刻,需要我們以智慧和理性來判斷,它現在走到了哪里,又將要走向何方。 換句話說,就是真正搞清中國股市的歷史方位。 且看新桃換舊符 2005年2月1日,上證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最低跌至1187點。股指持續三年多的下挫,蒸發了巨大的財富,自然令人扼腕。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一個積極結果,即中國股市歷史上興盛多年的,見怪不怪的“莊股模式”由盛而衰,到去年終至窮途末路。 2004年有兩個“死亡”標志將被記入歷史:一個是,南方、漢唐、閩發、大鵬等靠“坐莊”為生的券商,資金鏈斷裂后難以為繼,或被接管或被清盤;另一個是,多年來威風八面擎“莊股”大旗的德隆系轟然倒下。股指的持續下挫,終于讓眾莊家一聲嘆息,狼奔豕突。 這一切集中爆發在2004年有其特殊原因。年初“國九條”公布后,理性的投資者從中看到了中國股市的美好未來,而早已捉襟見肘的莊家們卻想利用它來“再博一次”。殊不知,中國股市的莊家此時已經沒有多少生存空間,完全脫離公司價值人為制造的價格泡沫,最終無法抵御股市的系統性風險。 這種模式的崩塌也使得價值投資終于取而代之成為中國股市的主旋律:2004年,上證180(資訊 行情 論壇)指數樣本股的成交額超過全部股票成交額的一半以上,上證50(資訊 行情 論壇)指數樣本股成交額又占到了上證180指數的近60%,資金正毫不猶豫地向藍籌股集中;公司研究被投資機構空前重視,有基金公司的研究員為真實地判斷企業生產情況,甚至可以在工廠大門口清點其員工人數;雖然股市仍呈弱勢格局運行,但與宏觀經濟、金融政策以及上市公司業績預期的關聯度明顯提高;估值之辯、周期之辯,中國股市投資者開始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冷靜和理性。 對于自誕生以來就因“股不在好,有莊則靈”而備受詬病的中國股市來說,這種投資模式的更替,何嘗不是多年來期待已久的一個目標?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股市確實完成了一次推倒重來,但我們面對的并非是一片廢墟,而是基礎已經夯實的大地。一些能夠真正代表中國經濟增長成果的核心藍籌股,股價下跌后已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也具備了抵御境外估值壓力的能力,它們使A股市場表現出明顯的投資價值。滬深兩市目前平均股價5元多,平均市盈率24倍左右,整體風險也已得到比較充分的釋放。 2005年2月以來,上證指數絕地翻身,一度重返1300點之上。這些信號已經透出,在投資觀念新舊交替之中,持續數年的大熊市正在走向終結。 不一樣的“政策市” 縱觀中國股市歷程,比較清晰有序的下跌有三次。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在這期間,市場最大跌幅達到79%,證券管理層的主要政策取向就是救市。1994年7月的“三項政策救市”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1996年年底,管理層發現股市已經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時,于是開始收緊。以《人民日報》“12.16社論”打壓股市為開端,管理層連發后來俗稱的“十二道金牌”,股市終于在重壓之下于1997年5月進行調整。 這兩次大的調整當然有市場自身的原因,但從根本上講都是政策市。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管理層都不得不把相當的精力都放到了應對市場指數的變動上。證券市場的基本制度缺陷,還沒有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 2001年下半年開始的下跌,是由價值回歸、國際一體化壓力、制度缺陷暴露等空前復雜的原因所致。隨著理性的投資者逐漸主導市場,救市逐漸連短期之效亦難獲得。與此同時,持續的熊市使制度的缺陷和風險日復一日的暴露,使下跌更加慘烈。 就在這一次下跌中,監管者逐漸認識到簡單的救市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于是,通過制度改革來最大限度地趨利避害,成為監管者主動的選擇。這是市場發展到這一階段提出的內在要求,也是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 且讓我們簡單來盤點一下: ◎ 最重要的問題要解決——嚴把市場關口 從2003年至今,監管者完成了以提高透明度、強化專業性、增強委員責任意識為核心的發審委制度改革。正式實施發行上市保薦制度,并對保薦機構和保薦人未能勤勉盡責的行為進行監管。推出了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詢價制度,通過引入機構投資者參與提高股票發行定價的透明度,讓新股發行價格更加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在股票發行上市這一市場高度關注的重要環節上,中國股市的市場化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最根本的問題要解決——保護投資者利益 圍繞“給投資者一個真實的上市公司”的監管要求,強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一系列日常監管工作。發布了《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和相關配套措施,引入了重大事項社會公眾股表決制度。在股權分置問題還未得到解決的情況下,這將對有效制約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損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東權益的行為發揮重要的作用。 ◎ 最緊迫的問題要解決——壓縮市場風險 這是一項十分艱難又刻不容緩的改革。據統計,在2003年末,滬深交易所債券回購總額高達1800多億元。由于該業務實行主席位清算制度,客戶無法實時查詢自己買到的國債,而結算公司也不掌握券商客戶的明細賬,現行回購結算以會員為單位,其中有大量是券商違規挪用客戶債券進行的回購,而獲取的資金大多用于股票投機,極大地加劇了市場風險。同時,由于債券價格的下跌,又使結算風險暴露出來。另外,券商委托理財業務總額此時也高達1500多億元,且不說違規保底的占據大多數,甚至有的券商根本沒有資產管理業務資格,賬外操作的情況也屢見不鮮。而資金的真實用途,亦有相當數量用于支撐自己重倉股的股價。 在此背景下,2004年監管部門推出了債券回購規則的改革,并全面禁止券商違規理財業務并開始清理整頓。這是冒著很大風險拆除導火索的工作,假若視而不見或是猶豫不決,勢必引發未來股市更大的炸藥包。有些事情是需要勇氣和大局觀的,如今債券回購和券商理財的規模已經下降了40%和25%左右,而市場并未引發過大的震蕩。 決戰股市的“三大戰役”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最后決定了中國的命運。而在“三大戰役”中,“遼沈戰役”又是重中之重。 可以說,解決股權分置,就是中國股市必須要打的“遼沈戰役”。 這是一個躲不開、繞不過的難關,這是管理層思考謀劃多年卻又長期紙上談兵的難題。當市場走進2005年時,我們終于聽到了進行這樣一場決戰的鼓聲。當然,我們也非常清醒,盡管目前各界人士就盡快攻克這個堡壘基本達成共識,但好的前景和大的風險都可能在此出現。當前股指處于低位,或許是解決此問題一個較好的時機,但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仍不足取,逐步推進較為穩妥。市場的原則是均衡,其中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尤為重要,切不能讓他們在熊市之后雪上加霜。 但中國股市面臨的決不僅僅是一個股權分置問題,就像打完“遼沈戰役”以后必須打“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一樣。當前,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依然擺在面前并不斷積累,并且一直影響著投資者長期投資中國股市的信心。 比如法制建設、執法環境尚不配套。實施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破產、懲治大股東及內部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等行為沒有法律依據;投資者賠償機制不健全,因欺詐行為給投資者造成的重大損失,難以通過司法渠道獲得應有賠償,這些缺陷造成打擊證券違法犯罪的震懾力不強。 比如股市主體運作不規范的情況依然嚴重。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控制人追求自身利益的短期最大化,重融資、輕回報,在一定程度上挫傷投資者積極性。證券公司歷史包袱非常沉重,其中一部分違規現象仍在發生,風險隱患較大,嚴重影響著行業市場信譽。比如證券市場的結構還不完善,公司總體規模偏小,業績穩定性不高。如何在保證市場穩定的前提下,吸納更多大型的優質企業上市,讓投資者真正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還是一個難題。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事關中國股市能否達到我們理想中的境界。在中國這樣一個特定的國情下發展證券市場,本身就是一件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事情。問題總是會很多,克服掉繼續往前走就是了,只要總體方向是正確的,我們就應該相信未來。(大成基金管理公司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