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 > 正文
 

欲壑難填基金公司MBO胎動 金錢激勵不是萬能的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7日 08:39 每日經濟新聞

  祁和忠

  基金公司管理層收購(MBO)漸行漸近。《每日經濟新聞》近日獲悉,深圳某老牌基金公司已為MBO作出周密安排,并成立了由管理層控股、專門用于收購基金公司股權的殼公司。由于該公司每年管理費收入有兩三億元,對于其管理層來說,MBO的意義非同小可,可謂“萬貫財產,只欠臨門一腳”。

  基金高管現有激勵已很不錯

  日前,為解決基金人才流動過于頻繁的問題,管理層召集了13家基金公司開會,探討基金公司股權激勵問題,但與會各方意見不一。有關人士認為,“現在上市公司都可以搞股權激勵了,基金公司為什么不能搞?基金法已準許民營企業投資基金公司,民營可以,為什么基金公司的內部員工就不可以?”

  現在一些老牌基金公司的問題恰恰不是激勵不足,而是激勵過度。據悉,部分基金公司高管的年薪已達三四百萬元,個別甚至達到千萬元之高。然而在市場化服務、專業化投資水平方面,這些高管們與國際水平相差甚遠,但其薪資早已與國際接軌。

  金錢激勵不是萬能的

  正如對于一個饑餓的人的來說,第一片面包的價值最大,第二塊和其后更多塊面包的效用遞減,太多的金錢激勵,就如同將太多的面包賞給一個早已吃飽的人,不但沒有激勵的效果,反而讓其淫欲之心日益見長。

  以鵬華基金公司前副董事長員瑞恒為例,鵬華基金公司給予此人的物質激勵不可謂不豐厚,但其所作所為卻令人側目:一是利用職務之便,成立自己的公司,進行資本運作,牟取私利;二是將自己的一名女部下包為二奶,非婚生子;三是以考察的名義,多次出國,游山玩水。

  正如足球隊員的高收入未能令中國足球沖出亞洲一樣,基金業過度的物質激勵只會消磨人的斗志,令其死于安樂。近兩年,一些物質待遇相對低一些的基金公司開始脫穎而出,而工資、獎金、福利等都很高的基金公司卻在走下坡路,也說明金錢激勵不是萬能的。

  MBO需要透明與規范

  盡管存在爭論與分歧,但基金公司MBO的破籠而出也只是時間問題。鑒于基金公司MBO關系到數額巨大的國資安全,以及廣大基金持有人的切身利益,有關職能部門在處理此類問題時,應以慎重的態度予以對待。

  首先,基金公司MBO需要透明化。目前,基金公司只公布旗下基金的財務報表,并不公開基金公司自身的財務報表,造成基金公司經營管理的不透明。個別基金公司為了股東的利益或管理層自身的利益,盲目擴大基金規模,并不惜損害投資者利益。對于這類公司,管理層在進行MBO時,就應對基金公司的財務狀況、管理層出價的公允性等予以披露,以保證交易的公正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這類公司在MBO后片面追求股東方的利益。第二,基金公司MBO需要規范先行。不可否認的是,基金仍是一個具有壟斷性的行業,特別是一些老公司憑借旗下

封閉式基金,至今一直在坐享壟斷利潤。雖然部分公司有很強的MBO沖動,但這不應成為倉促上馬、暗箱操作的理由。即使是試點,也應先對試點公司的選擇標準、選擇程序、MBO的定價方法等予以詳細規范。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1,8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